宋先生,來自廣州,今年38歲,因反復口腔潰瘍伴外陰潰瘍2年余,加重1個月就診。既往被確診為白塞?。ㄘ惡涨刑鼐C合征),長期口服秋水仙堿、沙利度胺控制病情,但口腔潰瘍?nèi)苑磸桶l(fā)作,每月發(fā)作3-4次,潰瘍面直徑多超過1cm,伴明顯疼痛、進食困難。近1個月潰瘍面積擴大至1.5cm,表面覆蓋厚白膜,周圍紅腫,伴低熱(37.8℃)、關節(jié)酸痛 中醫(yī)四診信息 望診:舌質(zhì)暗紅,舌尖及舌緣散在3處潰瘍,表面覆蓋黃白色腐膜,舌苔黃膩;面部散在痤瘡樣皮疹。 聞診:口氣重,潰瘍分泌物微腥臭。 問診:口干口苦,夜間盜汗,小便黃赤,大便黏滯,睡眠差。 切診:脈弦滑數(shù),左關脈尤甚。 中醫(yī)辨證與治則 辨證:濕熱毒蘊,瘀血阻絡 病機分析: 濕熱毒邪循經(jīng)上攻口舌,下注陰器,故見口腔、外陰潰瘍; 熱毒腐肉成膿,故潰瘍表面覆白膜; 瘀血阻滯脈絡,潰瘍邊緣暗紅、遷延不愈; 舌脈均提示濕熱內(nèi)蘊、血瘀化毒。 治則: 清熱解毒:祛除濕熱毒邪,控制急性炎癥; 涼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潰瘍愈合; 健脾利濕:固護脾胃,防苦寒藥傷正。 中藥治療方案 基礎方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清熱解毒:金銀花20g、連翹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板藍根20g 涼血化瘀:丹參20g、赤芍15g、桃仁10g、紅花6g、川芎10g 燥濕斂瘡:土茯苓30g、苦參10g、黃柏10g 生肌護膜:珍珠粉3g(沖服) |
|
來自: 新用戶8324Wvr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