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 顧曉陽,作家、導演。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1987年赴日本留學,1990年移居美國。作品有《洛杉磯蜂鳥》等,馮小剛電影《不見不散》編劇,電視劇《花開也有聲》導演。 原題 小說家馬原 作者 | 顧曉陽 八十年代早期的一天晚上,北島來我家,帶來一位彪形大漢。大漢叫馬原,身高一米八幾,滿臉胡子,不修邊幅,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透著聰明和漂亮。他是寫小說的,在西藏工作,回錦州探親,中途在北京轉車。北島介紹他在我家留宿一夜。我家在北京站旁邊,常有人來歇腳或借住。 馬原當時還沒成名,我對他一無所知。他斜靠在單人床上,我坐椅子,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他不善言辭,大概說是大學畢業(yè)后主動申請援藏,在拉薩。我的兩個同班同學情況跟他一樣,他都認識。他從上大學起周圍就有幾個小說癡魔,整天一起切磋技藝。說起小說,他忽然來了一句:“小說啊,應該寫得像《圣經》?!蔽衣犃?,立即斂衽危坐,對他刮目而視。這實實在在的干貨,足夠我長久咀嚼。 臨走時,他留下一本《西藏文學》,里面有他一篇小說《拉薩河女神》,讓我看看。 這是一篇十足原創(chuàng)性的短篇小說,跟誰都不一樣,不是天才寫不出來。 再見面,我第一句話就是:“馬原,你丫是中國第一?!?/span> 馬原也要看我寫的小說??戳说谝黄?,他說:“寫得真扎實?!痹倏吹诙?,直言:“曉陽啊,你的小說觀念落后一百多年?!?/span> 我由是發(fā)奮,練筆幾十年,迅速縮短著差距?,F在,離現代小說觀念只剩下一百年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當時,我給《丑小鴨》雜志做編外編輯,每月10塊錢編輯費。馬原把他的中篇小說《零公里處》給我,我發(fā)在了《丑小鴨》上。這是一篇自傳性小說,寫少年在文革中到北京“大串聯”的經歷。在我看來不算好,可能是與馬原本人的生活太近,他沒能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我還相繼讀了《疊紙鷂的三種方法》《岡底斯的誘惑》等一批他的小說,佩服得五體投地?!秾姿沟恼T惑》結尾是一首詩,他給我朗誦過,“對著不圓的月亮,我們唱著憂郁的歌……”記憶猶新。 批評家們終于發(fā)現了馬原,把他譽為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家中的作家”,紅極一時。 朋友間有一些他的消息,聽到就記住了。比如: 他說:中國只有兩個半作家,一個是北島,一個是馬原,半個是陳村。 顧城說有一次他去團結湖北島家,見樓門口立一壯漢,脫了鞋,把光腳踩在鞋子上。壯漢看看他,問:“你是顧城吧?”顧城點頭。壯漢自我介紹:“我是馬原?!薄澳阋彩莵碚冶睄u的?”顧城望著壯漢的腳,“怎么不進去?”壯漢說:“腳走熱了,晾涼,你們先去?!?/span> 多多在荷蘭見過馬原。他問馬原寫小說用不用懸念?馬原想了想,說:“玄機?!?/span> 在美國時,那是九十年代了,我從香港雜志上看到說:馬原宣布罷筆了。 文人宣布罷筆,一般都靠不住,因為他們除了揮筆,也不會干別的。所謂“殺人無力求人懶,千古傷心文化人”。做買賣則是自殺。 1998年冬,我回北京住在德勝門外一個酒店里,阿堅和馬原來了。我認識阿堅的年頭更長。我與這二位都是君子之交,平時聯系不密,但心里總是佩服著。要說馬原怪,那阿堅比他更怪。我打心眼兒里喜歡怪人。 馬原說:“要是把我的小說譯成英文,跟海明威的放在一塊兒,也差不多少?!?/span> 還是那么狂。 我討厭瞎混的,但有本事的人,自吹幾句不損大節(jié)。他夸自己時,總是那么認真、平靜和執(zhí)著,就像在闡述真理。我聽得津津有味。 我送他一本新出版的小說《洛杉磯蜂鳥》。過了些日子,他從南方(好像是珠海)打來電話,對小說稱贊了一番。馬原是不會說虛話的人,我自然是很高興。 2012年,在他宣布罷筆二十年后,出版了新的小說《牛鬼蛇神》。此時,他正隱居在云南的大山里,以同樣的自信,與癌癥進行著較量。他自己設計建成了一座漂亮的紅磚住宅,同樣自豪。 我立刻買來這本書,一口氣讀完。然后在微博里寫下簡單的讀后感:非常棒!深奧,但讀起來津津有味,實在是會講故事,會寫。 馬原語言素有魔力,這本書的語言比他20年前的更加精粹,在寫得最好的那些地方,簡潔樸素的幾行文字,讓人忍不住吟誦再三,韻味悠長。 書中的某些片斷,是他20年前小說里寫過的。 但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社會的風氣變了,文學的風氣也變了。不論是寫先鋒小說的還是寫傳統小說的,都老了。他們的讀者也跟著老了,更要命的是,老讀者們現在只看手機,不看小說了。 先鋒文學還是那么好,但小說走上了另一條路。年輕人并非不看小說,只不過是在手機上看的。有些人認為網絡小說是文字垃圾,不承認那是文學,進而宣稱文學衰敗了。也許說得對。但網絡小說分明是蓬蓬勃勃的,點擊量過億已不算新鮮事。也許,當今的互聯網,在某種意義上正等同于元大都里的勾欄瓦舍、明清時期的市肆廟會。很可能,那里面在蘊育著什么新的東西。 那就各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好了。 新三屆菁英 小說家馬原 馬原,1953年出生于遼寧錦州,1970年到遼寧錦縣農村插隊。1974年入沈陽鐵路運輸機械學校學習。1976年畢業(yè)后到阜新當鉗工。1978年考入遼寧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yè)后進藏,任記者、編輯。1989年調回遼寧,任沈陽市文學院專業(yè)作家。2000年調入同濟大學任中文系教授。 當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鋒派的開拓者之一,其著名的“敘述圈套”開創(chuàng)了中國小說界“以形式為內容”的風氣,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作者。198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無帆船》《虛構》等,長篇小說《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糾纏》等。 顧曉陽閱覽室 文圖由作者提供本號分享 |
|
來自: CITSLINC66 >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