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就是一個修羅場,充滿了陰謀詭計的爭斗。 不是昨天別人拿捏你,就是今天你拿捏別人。反正,總有一方會陷入到被動、弱勢的局面當中。 永遠都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于人”。 你擅長一定的心術(shù)、策略,就是你拿捏別人。你啥都不擅長,過分老實,就是別人拿捏你。 控制、吃定一個人的5種手段,萬變不離其宗。 01 畫大餅,以遙遠的目標去忽悠。 在職場中,最常見且最有效的手段,畫大餅。 老板說,未來公司賺了大錢,肯定不會虧待各位。只要各位努力工作,公司的光明前途就是你們的光明前途。 對于老板的這些話,你可能不信,但架不住有人相信。畢竟,這世上最不缺牛馬、韭菜。 只是這些牛馬、韭菜沒有想過,老板跟你無親無故,憑什么會把錢分給你們呢? 正是因為這些人想不明白,也心存僥幸,所以他們成為了老板“畫大餅”下的干電池。等他們到了35歲,就會被老板“用完就丟”。 02 稍微滿足,卻一直吊著別人胃口。 如何讓一只驢子,不斷往前跑,而又不敢停下來休息?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半滿足,半吊著”。一根胡蘿卜,只給它吃一點,然后跟它說,只要你一直往前跑,未來就能吃到余下的胡蘿卜。 驢子吃了一點甜頭,就會有一定的憧憬,只要我拼命跑,未來就能吃到全部胡蘿卜。 這就是“吊胃口”的效果。就跟女人吊著男人胃口一樣,先給你摸摸手,至于更進一步,就需要你付出代價。 殊不知,所有的吊胃口都是欺騙。別人吊你胃口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通過你的“欲望”來拿捏你。 03 先抑后揚,先一個巴掌后一個甜棗。 生物的本性,都是傾向于先抑后揚的。 可以這樣理解。你讓一個人吃飽喝足,那他就會要求更多。反之,你先給他一巴掌,再給他一點好處,那他就會感恩戴德。 這就涉及到“閾值”的問題。你完全滿足他,那他就會突破閾值,得寸進尺。你恩威并濟,那他就會處于閾值之內(nèi),安分守己。 舉個例子就懂了。老板罵了你一頓,過幾天跟你說“我看好你,只是為了考驗?zāi)恪薄B犃死习暹@番話,你會更加拼命去工作。 不能怪管理者詭計多端,要怪就怪生物本性如此,要么得寸進尺,要么安分守己。 04 滿嘴巴好聽話,實際上人前一套背后一刀。 一個問題:口頭上的滿足,可以讓一個人乖乖聽話嗎? 答案有且只有一個,可以。滿嘴巴甜言蜜語,把好話說盡,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好人,從而覺得你真不錯。 假設(shè),老板準備裁員,還想收割最后一波牛馬韭菜。這個時候,老板就會承諾,不會裁員,大家同甘共苦,一起擁抱美好的明天。 員工一聽到老板的承諾,不會裁員,那他們就會異常興奮、安心,干起活來更賣力。 直到某一天下午,老板通知他們明天不用來了。如此,就收割了牛馬最后一波韭菜,物盡其用,牛馬用其材。 人性膚淺,總是容易被別人的好聽話所迷惑。要永遠記得一點,那些天天好聽話說盡的,不是小人,就是偽君子。
05 提高神秘感,讓別人根本看不透。 談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這都是老板管理者的手段。對于普通人而言,有什么更好入門的方式呢? 更好入門的方式,就一點,提高自己的神秘感。也就是,適度提高自己的城府。 一個人,看得清楚周邊的一切,那他就會肆無忌憚,毫無畏懼。反之,滿是迷霧,看不清楚周邊的一切,那他就會心存恐懼。 別人看得透你,對你就不可能客氣。別人看不透你,才會對你畢恭畢敬,客客氣氣,不敢對你做什么。 人吶,總是對未知、自己搞不清楚的人與事兒心存敬畏,而對已知、自己搞得清楚的人與事兒不留情面。終究是“欺軟怕硬”。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