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詩前言 1.任之評詩,求真勿妄,只說真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官話。 2.評詩就詩論詩,不講交情,不捧好友。不論大人、名人、美人、路人、仇人,罪人,一視同仁。 3.由于審美差異,任之覺得不好的詩,不一定就不好,只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又由于學海無涯,有些詩的好處、妙處也可能是任之一時疏忽或目前理解的不到位,并不一定就是差詩。 4.任之評詩,不為揭他人之短顯一己之能。只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以詩會友,一開吟壇評詩說真話之先河。 5.人非全知全能,三人行,必有我?guī)?,若有不慎說錯、說漏或得罪諸君之處,還請海涵。也歡迎各位老師交流、指正、切磋。友直,友諒,友多聞。 先上一首老干體典型作品: 悼袁公 畢生求索稻糧豐,耄耋之年仍事農。 鹽堿灘涂成沃土,雜交稻穗立新功。 田間地壟留身影,四海五湖盛譽隆。 華夏兒孫皆感念,千秋萬代憶袁公。 昨日群中元元兄發(fā)來一首七律,問我這首仿寫老干體風格的作品成功嗎?我仔細看了幾遍,大贊曰:這首七律老干體味道相當正宗濃郁,確是典型的老干體作品,可作為老干體之業(yè)界標桿。群中另一友卻說:我覺得還不錯啊,咋就是老干體了?為啥你們經常污名化人家的作品是老干體呢?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到底有沒有污名化,得先弄懂幾個問題,比如1、什么是老干體?2、老干體具有哪些典型特征?3、老干體又最喜歡用哪些字眼?4、有哪些典型的老干體詩例?5、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干體,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說道。 一、什么是“老干體”? “老干體”是網絡時代對特定一類詩詞風格的戲稱,主要指部分離退休干部(或類似群體)創(chuàng)作的、帶有濃厚時代印記和固定套路的詩詞作品。其語言直白,主題多聚焦于歌頌、抒情或政治表態(tài),藝術手法相對模式化,常因內容空泛、技巧生硬而被人詬病。 二、“老干體”的典型特征 1、語言風格: 直白淺顯:語言通俗易懂,多用大白話,像順口溜似的打油詩,如“發(fā)言熱烈如泉涌,策馬騰飛逐浪高”。 用韻混亂:夾雜著使用詩、詞、曲韻,甚至不同韻書的韻也混用,這都還算小事。還有“寒”“真”等韻與“青”“東”二韻一并通押的情況,新韻中“ing”、與“in”通押、'ing’與'ong'韻通押。 遣詞造句似通非通:例如,把機器稱為“一臺身”(“莫嫌小小一臺身”),把犬吠雞鳴稱為“頻頻”(“村里頻頻豬叫聲”)。 淺俗和低級套路:寫新年必用“歲華新”“辭舊歲”;寫寒冬必用“冰封”“傲寒”;寫閑居必有“詩情”“詩韻”“茶香”等。 2、內容特點 主題局限:多以歌功頌德為主,內容多圍繞國家大事、政策方針展開,缺乏個性和獨立思想。 缺乏真情:往往沒有作者自身真情實感的流露,多是用簡單的套話和口號來表達所謂的“熱情”。 說教意味:喜歡用空話、套話、大道理來寫詩,有“代人立言”和空洞說教的特點,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拔高詩的境界。 套話連篇,缺乏生氣:作品往往看似激情澎湃,但讀完毫無余味與生氣。 3、表現手法 大量使用修辭:雖語言直白,但會大量使用對仗、排比等修辭手法,如奮斗百年創(chuàng)偉業(yè),辛勤萬里鑄豐碑”。 倒裝與化用:喜用倒裝,但未必妥當,如“慷慨”常用作“慨慷”;好用常典,好化用前人佳句,但往往生吞活剝。 句尾拔高:七言律絕經常句尾的三字是在湊韻,且每句的前面四個字與后面的三個字缺乏合理關聯,末尾三個字經常莫名其妙地拔高氣勢,如“震八方”“寫宏篇”等。 三、老干體詩詞的常用字眼與詞匯 “老干體”詩詞最喜歡用的字眼與詞匯 1、高頻字眼與詞匯 政治符號: 紅旗、東風、朝陽、春雷、北斗、光輝、征程、偉業(yè)、宏圖、使命 例:“紅旗招展東風勁,偉業(yè)宏圖日月新” 2、宏大時空: 千秋、萬代、山河、九州、四海、寰宇、世紀、征程 例:“千秋偉業(yè)山河壯,萬里征程日月輝” 3、頌揚性詞匯: 輝煌、燦爛、騰飛、崛起、歡歌、盛世、圓夢、領航、初心、使命 例:“盛世歡歌圓夢日,初心不忘領航人” 4、自然意象(符號化使用): 青松、紅梅、雄鷹、鯤鵬、浪濤、昆侖(多象征堅韌或豪情) 例:“青松傲雪迎風立,紅梅報春正氣揚” 5、固定搭配成語/口號: 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眾志成城、國泰民安、風清氣正、韻自悠、韻悠悠 例:“砥礪前行跟黨走,風清氣正萬家歡” 其他常用詞匯: 1、宏大詞匯:如“天下”“九州”“千年”“萬里”“宇宙”“社稷”等,這些詞匯能營造出宏大的氣勢。 2、時代熱詞:會直接使用當前報刊、社會的流行語和口號,如“小康”“改革”“開放”“復興”等,還會大量使用官方會議決議、3、報刊、各類政治思想讀物中的詞句。 4、歌功頌德詞匯:如“英明”“偉大”“輝煌”“成就”“功績”“贊”“頌”“歌”等,用于表達對國家、政策、領導人的贊美。 5、常見意象詞匯:如“春雷”“春潮”“碩果”“新苗”“紅旗”“戰(zhàn)馬”“飛船”等,這些意象多為群眾喜聞樂見。 6、成語與俗語:喜歡直接使用成語入詩,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汗滴禾下土”等,也會用一些俗語和套話。 四、典型老干體詩例: 例1:抗疫頌歌 《戰(zhàn)疫必勝》 新冠肆虐勢洶洶,白衣戰(zhàn)士立奇功。 眾志成城跟黨走,陰霾散盡見晴空! 點評: 口號化語言:直接使用“眾志成城”“跟黨走”等政治標語。 意象符號化:“白衣戰(zhàn)士”“陰霾”等詞匯缺乏新意,僅作為象征符號堆砌。 情感空洞:全詩僅表達“必勝”決心,但無具體場景或細節(jié)支撐。 例2:節(jié)日慶典 《賀國慶》 金秋十月彩旗揚,七十華誕譜新章。 改革開放春風暖,民族復興國運昌! 點評: 固定模板:首句寫景(“金秋十月”),次句點題(“華誕”),后兩句轉入政策歌頌。 詞匯套路:“彩旗揚”“譜新章”“春風暖”“國運昌”均為高頻頌揚詞匯。 例3:科技成就 《贊5G》 信息時代浪潮急,中華科技創(chuàng)奇跡。 高鐵飛馳連四海,5G騰飛震寰宇! 點評: 強行拔高:將“5G”與“震寰宇”關聯,夸張而缺乏詩意。 意象混雜:“高鐵”“5G”“浪潮”等現代詞匯與“寰宇”等宏大詞匯生硬拼接。 口號式收尾:末句“震寰宇”為典型老干體句尾湊韻拔高。 例4:個人抒情 《退休感懷》 青松不老志猶堅,白發(fā)丹心映紅天。 揮毫潑墨抒豪情,老驥伏櫪再揚鞭! 點評: 符號化意象:“青松”“白發(fā)丹心”“老驥伏櫪”均為固定套路。 情感泛化:通篇“豪情”“揚鞭”等抽象詞匯,無具體生活細節(jié)。 強行用典:“老驥伏櫪”直接挪用成語,缺乏個性化表達。 例5:鄉(xiāng)村振興 《新農村贊》 精準扶貧政策強,山鄉(xiāng)舊貌換新裝。 小康路上齊奮進,千家萬戶笑聲揚! 點評: 政策口號入詩:“精準扶貧”“小康”直接引用官方話語。 語言直白如標語:“政策強”“笑聲揚”近乎白話,毫無含蓄美。 結構模式化:前兩句寫政策成就,后兩句轉向歌頌結果。 例6:航天題材 《賀天宮對接》 神舟呼嘯破長空,天宮對接展雄風。 科技興國圓夙夢,華夏兒女傲蒼穹! 點評: 宏大詞匯堆砌:“破長空”“展雄風”“傲蒼穹”空洞浮夸。 強行升華主題:末句“傲蒼穹”與科技成就無實質關聯,僅為拔高而寫。 缺乏細節(jié):全詩僅有事件名稱(天宮對接),無具體場景或情感描寫。 五、如何看待“老干體”詩詞 初學寫成老干體沒啥,聞道有先后。若作詩多年仍作老干體并且以此附庸風雅,在這個狂沙埋金特別需要激濁揚清的時代,我輩當然是深恥之。 最后再來看我們開篇提到的這首七律: 悼袁公 畢生求索稻糧豐,耄耋之年仍事農。 鹽堿灘涂成沃土,雜交稻穗立新功。 田間地壟留身影,四海五湖盛譽隆。 華夏兒孫皆感念,千秋萬代憶袁公。 詩中“畢生求索”、“耄耋之年”、“鹽堿灘涂”、“雜交稻穗”、“田間地壟”、“四海五湖”、“華夏兒孫”、“千秋萬代”直接大量引用成語或熟語遣詞造句,是老干體之標配。因此可見,本人并沒有污名化這首詩詞。元元兄這首仿寫的老干體七律也是成功的,個覺青出于藍。 你還知道哪些老干體詩詞常用的字眼與詞匯?老干體還具有哪些特征?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