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今天我們聊一個很多人覺得“幸?!钡默F(xiàn)象——伴侶總是順從你。 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 你提個要求,對方馬上滿足; 你想做決定,對方從不反駁; 你生氣了,對方立馬認錯。 這種“百依百順”的模式,乍一看是真愛,但時間久了,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問題比愛還多。 今天,我就帶你深挖一下,為什么伴侶太順從你,并不是一件好事。 1 順從的背后,可能是“討好型人格” ![]() 我們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什么有些人對伴侶特別順從? 其實,這和“討好型人格”有很大關系。 討好型人格的人,習慣性地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因為他們害怕沖突,害怕被拒絕,害怕失去關系。 所以,他們選擇用“順從”來換取安全感。 但問題是,這樣的順從并不是健康的。 它更像是一種“情感交換”—— “我對你好,你就不會離開我”。 可是,這樣的關系,真的能長久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順從的一方,內(nèi)心其實積壓了很多不滿和委屈。 這些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fā): 丨要么變成冷戰(zhàn); 丨要么變成歇斯底里的爭吵。 比如: 你每次想去吃火鍋,對方都說“好”; 你想去看電影,對方也說“好”。 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諧,但其實,對方可能根本不喜歡火鍋,也不愛看電影。 TA只是習慣了迎合你。 時間久了,TA會覺得自己在這段關系里沒有存在感,甚至會覺得自己被忽視,被控制。 2 過度順從,會讓關系失去平衡 ![]() 我們都知道,一段健康的關系,應該是兩個人平等、互相尊重的。 但如果一方總是順從,另一方總是主導,這種關系就會失去平衡。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權力差異”,就是: 當一方擁有過多的權力,而另一方處于弱勢時,關系就會變得不穩(wěn)定。 丨順從的一方會覺得自己沒價值; 丨而主導的一方會變得自私、霸道。 這樣的關系,最終會變成一種“控制與被控制”的模式,而不是“愛與被愛”。 舉個真實案例: 我有一個來訪者,她的老公對她特別好,簡直是百依百順。 但結(jié)婚幾年后,她發(fā)現(xiàn)老公變得越來越?jīng)]有主見,甚至連家里的小事都要問她。 她開始覺得老公很煩,甚至覺得自己在“養(yǎng)一個孩子”。 其實,這就是因為長期的順從,讓老公失去了獨立性和自我價值感。 3 順從久了,愛會變成“負擔” ![]() 很多人覺得,伴侶順從自己是愛的表現(xiàn)。 但事實上,過度的順從反而會讓愛變成一種負擔。 因為順從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期待——也就是說: 順從的一方其實是希望用“聽話”來換取你的愛和認可。 但問題是,沒有人能做到永遠順從。 當你習慣了對方的順從,一旦TA偶爾不聽話,你就會覺得“TA不愛我了”。 這樣的關系,壓力太大了。 比如: 你習慣了伴侶每天接你下班,有一天TA說有點累,想讓你自己回家。 你可能會覺得“TA變了,TA不在乎我了”。 但其實,這只是TA在表達自己的需求。 可因為你習慣了TA的順從,你對TA的期待變得過高,以致于你會覺得TA的想法很過分。 那么,什么樣的伴侶關系才是健康的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 丨兩個人既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偶爾說“不”并不是壞事; 丨又能尊重對方的需求,比如遇到事情可以一起商量,共同做決定; 丨給彼此一些自由和空間,這樣才能讓關系更長久。 如果你是被順從的一方,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伴侶總是順從你,那么你可以試著做以下幾點: 1.觀察TA的真實需求: 有時候,伴侶的順從是因為TA不敢表達自己。 你可以主動問TA: “你真正想做什么?你喜歡什么?” 這樣,你們的關系才能更真實。 2. 鼓勵TA表達意見: 在你們做決定時,主動問TA的想法: “你覺得呢?你有什么建議?” 這樣,TA會覺得自己在這段關系里是有價值的。 3. 反思自己的行為: 有時候,伴侶的順從可能是因為你太強勢了。 試著調(diào)整自己的態(tài)度,給對方更多的話語權和選擇權。 伴侶總是順從你,看似是愛,但背后可能藏著很多問題。 過度的順從會讓關系失去平衡,讓愛變成負擔,甚至讓兩個人都在關系中迷失自己。 真正健康的伴侶關系,應該是兩個人都能表達自己,尊重彼此,共同成長。 所以,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伴侶總是順從你,不要再覺得這是幸福了。 試著去了解TA的真實需求,給TA更多的支持和空間。 畢竟,愛不是控制,而是理解和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