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柑來遇見你》這一部劇關于婚姻勝于關于愛情,它不是要給女生描述一幅嫁給完美男性的幸福圖景,而是告訴女性需要自我獨立,持續(xù)變優(yōu)秀,最后在面臨婚姻問題時有選擇權(quán),要選擇一個對自己有愛心耐心責任心的配偶。它同時告訴男性什么才是真的愛一個人,男性需要擔當和勇氣去跟家庭抑或生活抗爭。最后,這部電視劇以女性視角描繪了一個充滿愛和尊重的原生家庭就是容易滋養(yǎng)出一朵艷麗的花來。 該劇講述了1950年代在濟州島出生的叛逆文學少女吳愛純,與一直愛護、尊重她的誠實寡言少年梁寬植之間充滿趣味的日常。1950年代在濟州島出生的叛逆文學少女吳愛純,自幼喪父,海女媽媽改嫁后為了養(yǎng)育女兒、家庭,就算肺和呼吸道不好,也還是天天下海,承擔整個家庭的重擔,媽媽還沒等到愛純?yōu)樗I珍珠項鏈,就去世了。吳愛純被寄養(yǎng)在重男輕女的叔叔家受盡苛待。后來她與青梅竹馬梁寬植相愛,被世俗的偏見阻撓,兩人私奔又被現(xiàn)實毒打,婚后還面臨婆家的刁難和經(jīng)濟困窘。但相愛的二人相互扶持,努力生活,最終讓女兒走出濟州島成為職場女性... 人生四季輪轉(zhuǎn),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超越時空的束縛與游走回憶的縫隙里譜寫生命的詩篇。祖孫母系三代的全力托舉、東亞家庭隱忍別扭的親緣關系、相濡以沫風雨同舟的夫妻情、相互扶持默默奉獻的鄰里們。不僅關乎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更是一曲波瀾壯闊的、聚焦時代變遷背景下的女性自立成長史,也毋須拿婚戀抨擊XX意識不夠先進,試問50年代的孤女真的有選擇嗎?歷經(jīng)半生辛勞去品味那一點蜜糖的微甜,人世真的太苦,太苦了啊。 外婆在海里游,媽媽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飛。三代女性的托舉,才換來金明出國留學。真正的女性主義不是每個人都舉著火把沖到世界的最高峰,而是在回頭時能夠看清那些年我們認為老土,固執(zhí),認命的母親早在她們?nèi)諠u老去的容顏里,就為孩子藏好了飛得更高的彈簧。就像“當你們展翅高飛,感覺就像我也飛起來了,終于,夢想發(fā)出鼓動翅膀的聲音”。全劇沒有主角光環(huán),聚焦小人物視角,去告訴世界,告訴女性,女性不僅僅是第二性別,更是自己人生的大女主。不要退縮,要成為可以掀桌的人。 ![]() 我無法描述這部劇給我的感動與震撼,生活贈予我們苦難,病痛,至親的死亡,貧窮的考驗,但三代人一起托舉向前。就像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的,人生不是從春到夏到秋到冬,而是有時是冬天,有時是春天,你要往前走,才知道會有什么境遇在等待你,不要在冬天的時候放棄,要耐心等待春天的來臨。世界上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這句話對比這部劇像個笑話。父母,孩子都是身份,有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學習去承擔這個身份,有人無論多大都自私自利只做孩子。這個劇能如此共鳴,應該就是這里有你渴望的人,想成為的人,能把童話變?yōu)楝F(xiàn)實的人。 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托舉,才能擁有可以掀桌子的權(quán)利和底氣,而不是收拾桌子的人和不能上桌的地位。鄉(xiāng)愁是男人的奧德賽,逃離是刻在女性身體里的史詩。然而當浪漫逃離被打落現(xiàn)實變成貧賤夫妻百事衰時,才體現(xiàn)這部劇的血肉根骨,世上的逃離,只是用一些困難交換另一些困難,性別、階級、社會規(guī)范是一道道桎梏枷鎖,逃無可逃的是宿命。當社會不斷定義著標榜著女性,男主寬植的塑造不是瑪麗蘇和烏托邦,僅僅一個正常的值得尊重的男性、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該有的模樣。 我本來不太懂,為什么湖南企發(fā)文化的文案總監(jiān)總是強調(diào)寫文章時寫得幽默感要遠大于寫得煽情才好,直到前些日子重溫周星馳先生的電影,加上打開這部電視劇,才恍然明白:真正的人生苦味是在“達觀”中度過的,擁有幽默、戲劇性的表述,本單調(diào)的人生就會增添很多色彩。生活也許就是這樣,有愛和痛苦,有歡笑和淚水,在你充滿希望時給你無法預料的打擊,在你彷徨迷茫時又給予你喜出望外的鼓勵。或許就是人生的無常和向前的步伐一起編織了這一首生命之歌,伴我們將生活這柑橘播種、栽培、澆灌,最后又輕輕摘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