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就像是一個天平,左邊是付出,右邊是收獲?!?/p> 這就是“天平定律”——用一種物體,可以帶動另一種物體;用一份情,可以感染另一份情;用一顆心,可以喚醒另一顆心。并且,兩者是相對平衡的。 可以想象,一個人的手里“空空如也”,他的人生的另一端,也是“一無所有”。 言歸正傳,不付出真情的人,是根本沒有朋友的。 01 卑微討好的人,只會讓人反感。 電視劇《張衛(wèi)國的夏天》里,張衛(wèi)國騎著自行車,穿著拖鞋,去和原來的師兄弟聚會。 一起拜師學劇的師兄弟,多年不見,大多數(shù)都轉(zhuǎn)行了。有人混了鐵飯碗,有人是企業(yè)老板,混得差一點的,靠直播也賺了不少錢。 唯有張衛(wèi)國,還在劇組堅守,負責道具安排。都到中年了,還沒有像樣的房子,人生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在飯店門口,張衛(wèi)國就被保安攔住了,好說歹說,保安不讓進門。要不是開豪車的師兄及時出現(xiàn),這門是進不去了。 到了飯局,張衛(wèi)國主動給大家倒水,陪著笑臉,主動敬酒。 酒過三巡后,張衛(wèi)國一言不發(fā)地到收銀臺結(jié)賬。事業(yè)有成的林宏年,淡淡地笑了一聲,支付了賬單。 不管張衛(wèi)國如何討好大家,最終都變成了一個笑話,被冷落在飯局的一角。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自身沒有價值,僅僅靠一頓飯,一堆笑臉,談起老關(guān)系,然后讓對方善待你,這是行不通的。 找朋友,就像找對象,講究的是“門當戶對”。 人家只愿意和那些實力差不多的人交往。那些沒有實力,卻想巴結(jié)貴人,往上走,這是很討厭的。 事實上,你越是討好他人,越顯得沒有出息,帶來的是一片嘲笑,幾句冷言。 最可氣的是,你請人吃飯,人家也吃了,酒也喝了,但飯局散開之后,人情卻沒有留住。人家怕你如藤蔓一樣,纏繞他那一棵大樹。 02 不懂感恩的人,只會讓人寒心。 在知乎上,有人問:“好朋友把我微信拉黑了,我該怎么辦?” 提問的人描述: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幫助了他很多次。三年前,朋友生意失敗,房子賣了,老婆離婚了,就開口找他借錢。他擔心朋友還不起,想了一個小時之后,拒絕了。
曾經(jīng)接受過朋友的幫助,但是后來朋友遇到困難了,你卻擺出一種高冷的樣子。朋友自然會寒心。 更要緊的是,你做了一次不感恩的事情,以后就再也沒有朋友了。 古人說:“受了賣糖公公騙,至今不信口甜人?!?/span> 人與人關(guān)系再熟悉,不可能連續(xù)幾次被騙,還認為對方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很多時候,朋友幫忙是不圖回報的。但是別忘了,被幫助的人,起碼應該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若不是,那就變成了白眼狼。 聰明的人,得到幫助之后,第一時間對朋友表示感謝。然后自己努力站起來,變得更好,讓朋友不失望。 一輩子都記住朋友的好,選擇最恰當?shù)臅r候,給予回報。也就是說,朋友一時半會不要回報,不等于一輩子不要回報。 若是朋友一輩子都混得好,那么你把恩情傳遞給下一代,讓子孫尋找機會回報。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成年人的冷漠,是從借錢不還開始。 凡事都講禮尚往來,施恩、報恩在天平的兩端,平衡了就長久了。 03 唯利是圖的人,只會讓人算計。
眼里只有利益的人,在某些階段,是會有圈子的,周圍也有幾個看起來像朋友的人。 大家一起獲利,好不熱鬧。 但是到了分配利益的時候,個個張牙舞爪,都是惡人。 事實上,在獲利的途中,就有人偽裝成朋友,算計你。當然,你本來,也是偽裝成朋友而已。 多少圈子,因為利益分配不均,或者誰都不承擔損失,一哄而散,還留下巨大的后遺癥。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故事:詩人王勃參加閻都督舉行的宴會。 閻都督想讓女婿寫《滕王閣序》,就提前安排女婿寫了初稿,在宴會上念出來。 不料,王勃揮筆就寫下了《滕王閣序》,得到了大家的點贊。閻都督的女婿憑借超強的記憶力,把王勃寫的“序”背誦了一遍,然后誣賴王勃抄襲。 王勃接下來,又寫了《滕王閣詩》,還故意留下一個“空格”。閻都督就著急了,愿意花重金,得到答案。 不得不說,閻都督算計王勃,王勃反過來“算計”閻都督,他們怎么會是朋友呢? 做人,一旦動機不純,那就和誰都不能做朋友。形成一個社交圈,也是小人圈而已。 04 選擇朋友之前,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和對方的價值、感情、互動,是平等的嗎? 比你層次低很多的人,比你層次高很多的人,都無法成為朋友。 如果你想要遇到真正的朋友,那么你就去找同層次的人。若是你一無是處,就別社交了,專心讀書,賺錢,工作,認認真真做自己。 若你一個朋友都沒有,不要以為你是獨來獨往的強者,也許你是毫無價值的弱者。 感恩幫助自己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不卑不亢地做人,自然不缺朋友。 記住,社交的本質(zhì),多是等價交換。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