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詩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稱贊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但很少聽說漏出來一個字不寫,也同樣受人稱贊的事例,然而,卻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事。
滕王閣
許多朋友都讀過唐代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在中國文壇千古留名。而王勃在《滕王閣序詩》中缺了一個字卻引起人們百般猜測、補充,最后竟以千金懸賞,卻鮮為人知。
這話還得從王勃那次到南昌說起。王勃到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滕王閣序》,最后寫序詩時,不知道有意還是無意,最后一句居然空了個字沒寫。把序詩一遞就揚長而去,準備繼續(xù)前行。
落霞孤鶩
大家伙都在猜測這個空出來的該是什么字,你一言我一語,卻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字。后來宴會主持人閻都督派人去追王勃,王勃卻打啞謎似的給了一個答案。閻都督靈光一現(xiàn),拍案叫絕:”原來是少了一個空字呀。好!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真是曠古奇才?!?/p>
滕王閣序
小編覺得這個故事恐怕是后人附和的吧 ,不過這所謂附和的“空”字,確實是包羅萬象,卻又意猶未盡。以后寫詩寫文章,碰到繞不過去的,就寫上“空空空空空空空”,就像“此處省去某某字”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后面全憑大家腦補了,各位是否新學一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