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困難,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丨袁慈慧 編輯丨安般蘭若(ID:anbanlr)
心理學專家揭示:人害怕困難,本質(zhì)是害怕 "不夠好" 的自我被驗證。 但是誰的人生不會遇到困難呢? 遇到困難,我們不必害怕,因為困難本身是用來磨練我們的智慧和提升我們的心性。
陽明先生說: “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機,察陰陽之消長以乘其運,是以動必有成而吉無不利?!?/span> 意思是說:古代真正的圣賢,他們已經(jīng)看明白了事物運作的規(guī)律是陰陽消長,即陰天過去,必有光明。 所以圣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才會選擇臨危不懼。越有困難的地方,越是提醒我們需要改進。只要保持困難必解的信心,一定可以動必有成,化危為機。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不僅不應該沮喪,而且還應該覺得慶幸,因為如果沒有經(jīng)歷任何困難,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也不會主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一定要高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當然,有困難必解的信心不代表一定要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特別是在愛情中,男女之間的緣分不可勉強,萬一失戀,要學會放下,學會灑脫的轉(zhuǎn)身也是一種解脫。 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只有懂得放手,才有機會迎接下一段更適合的我們的感情。 如果你能克服自己的心魔,讓自己保持一顆淡然優(yōu)雅的心,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 對于有些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困難,如工作上的難題,上級交待的任務,或者是學習上的迷霧,如果你逃了,這個困難就會困擾你一生,只有沖上去的時候,困難才會被瓦解。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采取以下四個方法可以化解: 1、反求諸己,承認錯誤 《論語?衛(wèi)靈公》里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會將“我”視為一切問題的根源,主動擔當。 只有“我”變了,世界才會改變。只要先承認是自己的錯誤,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日本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創(chuàng)立京瓷時,面對技術(shù)瓶頸,沒有指責員工或供應商,而是每天泡在車間自問:"作為經(jīng)營者,我的動機是否純粹?對技術(shù)的鉆研是否足夠?" 他發(fā)明的 "阿米巴經(jīng)營法",本質(zhì)上是將 "求諸己" 的思維滲透到每個業(yè)務單元,最終帶領(lǐng)兩家企業(yè)進入世界 500 強。 2、動靜有時,張弛有度 有的問題可以冷處理,有的問題,需要及時處理。 有時冷處理,會讓人的思維變得更加清晰,有時及時處理,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圓滿。我們一定要分清情況后再行動。 有時憑著一腔熱血盲目行動,反而會適得其反,只有頭腦冷靜,思路清晰,才可以引領(lǐng)人走向正確的道路。 3、方案清晰,問心無愧 該放下的放下,該面對的面對,不管做何種選擇,都要做到無愧于心。 正如王陽明在"事上磨練" 的現(xiàn)代應用: ①臨事前問 "此心光明否?" ②事中保持 "如鏡映照" 的覺知,做到不迎不拒。 ③事后 "事如春夢了無痕",不糾結(jié)成敗。 4、永遠感恩,提升自我 感恩給我們制造麻煩的人和事,如果沒有遇到的困難,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心懷感恩,是前行的最佳力量。 當我們學會向困境鞠躬,生命便獲得了最珍貴的煉金術(shù) —— 將鉛灰色的苦難,鍛造成金色的成長。
所有的困難都是為了讓我們成就更好的自己。 哪怕是一次次的地失戀在吞噬著你的心,也要明白這是上天在借失戀為我們消業(yè),讓我們變得更加理智和堅強; 哪怕是一次次的失業(yè)讓你陷入人生低谷,也是上天為了讓我們磨練出更好的技能; 哪怕是被孩子一次次地折磨著你的身心,也是上天為了讓我們找到更好的教子之方。 只有你真正解決了這些問題,你才能體悟到,所有的 "難",都是命運悄悄塞給我們的入場券,通向更加遼闊的生命曠野。 當再次遇到困難時,請對著鏡子里的自己微笑:看,又一個讓靈魂變強大的機會。 就像沙漠玫瑰等待七年的雨水,我們受過的每滴委屈、每寸煎熬,終將在某個晨光熹微的早晨,綻放成獨一無二的芳華。 畢竟,蝴蝶破繭時的裂痕,從來不是傷口,而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