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那些三彩駱駝載著胡商穿越而來,壁畫上的樂隊奏響千年未歇的異域旋律——這不是穿越劇場景,而是隋唐美術(shù)的真實截面。 ![]() 作為中國古代藝術(shù)的“頂流時代”,隋唐用包容與創(chuàng)新,將中國美術(shù)推上第一個世界性高峰。 繪畫: 展子虔《游春圖》里,山水終于掙脫人物背景的束縛,獨立成科。畫中桃紅柳綠不再是象征符號,而是真實可感的春天氣息。 ![]() ▲隋·展子虔《游春圖》 吳道子在長安平康坊當(dāng)眾揮毫,衣帶當(dāng)風(fēng)的神佛讓圍觀百姓驚呼“吳裝”,他首創(chuàng)的蘭葉描,一筆之中粗細變換如交響樂起伏。 ![]() ![]() ▲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 而張萱、周昉的仕女畫,豐頰肥體并非審美畸形,恰是盛唐“以胖為美”的健康宣言,《搗練圖》中女子挽袖勞作的瞬間,比任何文字都更鮮活地記錄下唐代女性的日常。 ![]()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 雕塑: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的微笑,藏著武則天“助脂粉錢二萬貫”的政治密碼,工匠將帝后威儀與佛陀慈悲熔鑄一體。 ![]() ▲唐·咸亨四年·盧舍那大佛 敦煌莫高窟45窟的菩薩像,頭身比例1:6.5,比希臘雕塑更修長,卻因流暢的S型曲線盡顯大唐氣度。 ![]() ▲唐·莫高窟第45窟 最顛覆認知的是四川邛崍石筍山摩崖造像——觀音手持凈瓶,瓶口竟刻有波斯銀器常用的聯(lián)珠紋,袈裟褶皺間藏著粟特商隊帶來的西亞美學(xué)基因。 ![]()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舞馬銜杯銀壺,壺身駿馬舞姿源自中亞胡騰舞,鎏金工藝卻是長安西市工匠的絕活。 ![]() ▲唐·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釉面如湖水凝冰,燒制時需用瓷質(zhì)匣缽密封,溫度偏差5℃即告失敗,成品專供皇室,連宰相元稹都感嘆“貢余香茗色異?!薄?/span> ![]() ▲唐·秘色瓷 而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樹下美人圖》紙畫,證明中國畫家早在8世紀就已掌握人物透視,比佛羅倫薩畫派早700年。 ![]() ▲唐·佚名《樹下美人圖》 書法: ![]() ![]()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涂改墨跡,將失去親人的悲憤熔進筆鋒,開創(chuàng)“情緒可視化”書寫先河。 ![]()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最有趣的是敦煌遺書《兇吉書儀》,民間抄寫員把楷書寫成“火星文”,證明唐代普通人也在用書法解構(gòu)權(quán)威。 ![]() ▲唐·《兇吉書儀》背面 為何說隋唐美術(shù)是古代“元宇宙”? 當(dāng)你在日本正倉院看到琵琶上的唐繪螺鈿,在韓國慶州瞻星臺發(fā)現(xiàn)唐代天文紋樣,就會明白:真正的世界藝術(shù)體系,早在千年前已被隋唐構(gòu)建。 |
|
來自: 三品美術(shù)館v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