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互聯(lián)網從業(yè)多年,見過凌晨三點的寫字樓,也見過同事因為連續(xù)加班被送進急診室。項目會上,老板總說「市場不等人」,于是大家拼命卷工時、卷匯報、卷PPT的美觀度。 有人為了趕進度,把咖啡當水喝;有人為了搶功勞,把同事的方案改個標題就交上去。明明所有人都很努力,但升職加薪的機會似乎永遠只屬于少數(shù)人。 更可怕的是,這種「努力競賽」沒有贏家——你跑得再快,總有人跑得更快;你加班到十點,總有人通宵達旦。 這就是內卷最直觀的模樣:一場沒有盡頭的自我消耗。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行業(yè)特性,后來發(fā)現(xiàn),從教育到職場,從大城市到小縣城,內卷早已滲透進社會的毛細血管。孩子們從小被塞進補習班,成年人忙著考證書、搞副業(yè),連退休的大爺大媽都在廣場舞隊里爭當領舞。 所有人都被裹挾進一場「必須贏」的游戲中,卻很少有人停下來問:我們到底在爭什么?為什么越努力越焦慮? 直到讀完邁克爾·桑德爾的《精英的傲慢》,我才明白——內卷不是個人不夠拼命,而是整個社會的成功標準出了問題。 一 我們先來了解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桑德爾。他是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總能用最樸素的語言戳破時代的幻覺。在《精英的傲慢》中,他就直指現(xiàn)代社會最隱蔽的毒瘤:優(yōu)績主義。 所謂優(yōu)績主義,簡單來說就是「努力就能成功,失敗只因不夠拼」。它聽起來無比正確,甚至被奉為現(xiàn)代社會的「公平準則」。 但桑德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套邏輯正在制造新的不平等。 當社會將成功完全歸因于個人努力,精英們便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成就全是應得的,而失敗者則被貼上「懶惰」「無能」的標簽。 書里有一個例子令人后背發(fā)涼:美國常春藤名校的學生中,來自收入前1%家庭的比例,已經超過來自后50%家庭的總和。但精英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問題,他們認為自己靠實力考進名校,而窮孩子「只是不夠努力」。 這種傲慢不僅割裂了社會,還讓底層陷入自我懷疑——既然成功全靠個人奮斗,那么貧窮和失敗是否活該被鄙視? 桑德爾并非否定努力的價值,而是揭穿了優(yōu)績主義的謊言:沒有人真正「白手起家」。你的天賦、教育機會、甚至成長環(huán)境中的每一絲運氣,都離不開社會的饋贈。 但當精英們把一切成就歸功于自己時,他們便失去了對弱者的共情,也忘記了「成功」背后那些隱形的推手——家庭的支持、政策的傾斜、時代的紅利,甚至純粹的好運。 二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句刷新我認知的話:「我們越是認為自己是白手起家、自給自足的,就越難學會感恩和謙卑。而沒有感恩和謙卑,我們就很難關心公共利益。」 這句話真的像一盆冷水,澆醒了許多人的「奮斗幻覺」。舉個例子:一位小鎮(zhèn)做題家考入名校后,認定自己的成功全靠「刷題到凌晨的毅力」,于是看不起留在老家的同學,認為他們「躺平活該」。 但他忘了,若不是父母省吃儉用供他讀書,若不是恰好遇到好老師,若不是高考那天下雨讓他頭腦清醒,他可能連做題的機會都沒有。 精英的傲慢在于,他們總以為自己的成就純粹源于個人奮斗,卻對背后的結構性優(yōu)勢視而不見。 這種心態(tài)帶來的后果是什么?當強者認為弱者「不配」分享資源時,公共福利、教育公平、醫(yī)療保障這些維系社會的基礎設施就會被逐漸拋棄。最終,所有人不得不陷入更殘酷的競爭——因為除了「拼命卷贏」,再無其他出路。 感恩與謙卑,從來不是道德說教,而是社會良性運轉的潤滑劑。承認自己的成功有運氣成分,才能理解他人的困境;意識到資源應當共享,才會支持給弱者「托底」的政策。否則,社會將變成一座孤島叢林,每個人都在瘋狂內卷中耗盡自己。 ![]() 三 桑德爾在書中從三個維度徹底解構了內卷的根源,讀來既扎心又過癮。 1、優(yōu)績主義制造了「贏家」與「輸家」的對立 書中有個辛辣的比喻:現(xiàn)代社會像一場大型選秀,評委(精英)根據「實力」給選手打分。贏家站在臺上享受掌聲,輸家則被趕下臺,還要被罵「不夠努力」。 但問題在于,評委手中的打分標準早就被篡改了——富人的孩子從小上私立學校、請名師輔導,窮人的孩子連課本都買不起,卻要和他們同臺競技。 當社會把資源集中在「贏家」身上時,內卷就成了必然。所有人都拼命想擠進前1%,因為一旦掉隊,就可能失去工作、住房、甚至尊嚴。 2、教育成了階級固化的幫兇 在中國,「雞娃」現(xiàn)象的本質就是優(yōu)績主義的縮影。家長拼命把孩子塞進重點學校,不是因為熱愛知識,而是因為「好學歷=好工作=高人一等」。 但桑德爾指出,教育本應是社會流動的階梯,如今卻成了階級復制的工具。當名校錄取越來越依賴「綜合素質」(才藝、競賽、海外經歷),普通家庭的孩子便徹底失去了敲門磚。 ![]() 更可怕的是,這套規(guī)則讓所有人陷入恐慌:你不僅要會做題,還要會彈鋼琴、搞科研、做義工……否則就會被貼上「平庸」的標簽。 3、公共精神的消亡讓內卷無解 優(yōu)績主義最致命的后果,是摧毀了人們對「共同利益」的信念。當精英認為自己的財富全靠個人奮斗時,他們自然不愿多繳稅、不愿支持普惠政策。 當普通人認定「努力就能逆襲」時,他們也不會聯(lián)合起來爭取權益。于是,社會變成一盤散沙,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小賽道里瘋狂內卷,卻無人挑戰(zhàn)游戲規(guī)則本身。 四 我推薦這本《精英的傲慢》,不是因為它提供了解決內卷的速成方案,而是因為它逼我們直面一個真相:內卷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這本書適合所有被內卷壓得喘不過氣的人。當你懷疑「是不是我不夠努力」時,它會告訴你:錯的不一定是你,而是這個社會對「成功」的狹隘定義。 當你嫉妒別人「憑什么過得比我好」時,它會提醒你:沒有人能真正孤立地成功,社會的饋贈遠比想象中更多。 重要的是,桑德爾沒有停留在批判層面。他呼吁重建一種「承認運氣、共享榮譽」的社會契約:比如向富人征收更高的遺產稅,讓教育資源更公平地分配,用公共政策為弱者兜底…… 這些建議未必完美,但至少指明了一個方向:當我們不再把人生當成零和游戲時,內卷的絞索才會真正松開。 讀這本書,像經歷一場思維地震。它不會立刻讓你的加班時間變少,也不會讓孩子的作業(yè)減半,但它會給你一種難得的清醒:在瘋狂奔跑的時代,有時停下來想一想「為什么要跑」,比盲目加速更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