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這個標題,估計不少人心里會說:老杜你就吹吧,尿酸哪兒有那么好降的? 確實,如果真的想要控制住尿酸,既要有合適的、成體系的治療,也要患者自身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今天分享的“降酸草”,不管是日常帶茶單獨飲用,還是配伍入藥,都有著不錯的效果。值得咱們一起學習! ![]() 這個降酸草,叫菊苣。 這個菊苣好在哪呢?我們先說說現代臨床對此藥的研究結果: 1.實驗發(fā)現,菊苣中的有效物主要為菊苣酸(減少尿酸生成),綠原酸(促進尿酸排泄)以及菊粉(抑制尿酸重吸收,調節(jié)腸道。) 2. 菊苣所含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腸道對尿酸的吸收。同時還能促進腎臟對尿酸的排泄。 3. 具有長期服用安全性,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連續(xù)服用菊苣混合物,未見明顯肝、腎功能損傷。 ![]() 例舉一篇文獻,大家可以自行查閱,深入學習。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菊苣苦、微咸,性寒,歸肝、膽、胃經。具有清肝利膽,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等功效。也就是說,在針對痛風的濕、熱病機這方面,菊苣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的。 ![]() 用法也很簡單,代茶飲用就可以,但是需要注意用量: 1. 濕熱體質可按上限(15g)使用,虛寒體質需減半(5-10g),或配伍生姜3片中和寒性。 2. 脾胃虛弱者建議炒制后使用,若服后出現腹瀉,可將菊苣減量至10g,與炒白術10g同煎。 其實關于菊苣的使用,還有幾個經典配伍,今天也一并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1. 菊苣+茵陳(用量2:1) 菊苣可以清熱利濕、利尿通淋,茵陳可以清肝利膽,降血脂。對高尿酸合并脂肪肝的人群是比較適用的。 脾胃虛寒不適,可加炒白術10g+陳皮6g 2. 菊苣+玉米須(用量1:2) 這個配伍主要就是清熱利尿用的,對于痛風,同時存在水腫、尿少、小便不利的情況,更為適用。 脾胃虛寒不適,可加茯苓10g+炒薏米15g 3. 菊苣+梔子(用量3:1) 梔子苦寒瀉火,菊苣清熱解毒。對于濕熱互博引發(fā)的痛風急性期,患處紅腫熱痛,有不錯的消腫止痛效果。 脾胃虛寒不適,可加炒白術10g+生姜3片。另減菊苣用量至10g以下。 如果痛風發(fā)作伴有頭痛,全身痛,或者口渴、口干,周身煩熱等,可以考慮加葛根。用以升陽、解肌通絡、生津潤燥。 最后老杜還是要叮囑大家:菊苣雖好,但是此乃苦寒之物。長期使用要注意顧護脾胃,否則傷及根本,得不償失。脾胃虛寒者需配辛溫、溫熱之品中和寒性,糖尿病患者、腎結石患者、慢性腎病患者慎用之。 注意:以上僅為方劑思路分享,并不構成任何用藥指導。非專業(yè)人士,如需治療,請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