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花15年講完《資治通鑒》 現(xiàn)在已經(jīng)堅持了6年 ▼點擊下方名片關(guān)注,和我一起 《資治通鑒》第八十五卷 晉紀(jì)七 西晉·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 【原文】
【譯文】 略過 【解析】 前幾天和大家說到幾十年前我家的往事,我爸開鎢絲廠被人騙了一車貨,結(jié)導(dǎo)致工廠就倒閉。 原因就是我爸不靠譜,那個騙貨的司機就和我爸散了幾根煙吹了吹牛逼,就讓我爸一見如故十分信任,然后非常放心的把一車貨交給了他,那可是九十年代初的幾十萬啊。 你說,人為什么會天真? 如果忽略個體的問題,天真的人不能說他們傻,而是順從了人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性? 我覺得,所謂人性就是不愿意動腦思考,尤其是在復(fù)雜環(huán)境之下,只愿意相信眼前看到的。 畢竟,人為了不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李特,也是如此。 西晉司馬炎死后到東晉建立這段時間,天下大亂。 洛陽打成一片,幾個司馬王爺殺來殺去。 荊州打成一片,地方勢力和流寇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益州打成一片,流民和朝廷官軍打得有來有回。 李特就是益州流民的首領(lǐng),朝廷這邊是益州刺史羅尚。 歷來流民流寇與官軍作戰(zhàn),只要進(jìn)入到拉鋸戰(zhàn)階段,流民隊伍會慢慢的發(fā)生質(zhì)變。 那些流民隊伍中不行的會戰(zhàn)死,經(jīng)驗豐富有腦子的會慢慢上來,漸漸與官軍之間的差別會縮小,尤其是技戰(zhàn)術(shù)裝備的差別會縮小。 但流民隊伍的局限性也特明顯,他們沒有根據(jù)地,后勤依賴搶,只要這個模式不改變,永遠(yuǎn)成不了氣候。 這個時候流民隊伍有沒有前途,就要看首腦是否有這個意識去轉(zhuǎn)變了。 李特作為流民首領(lǐng),有雄才見識,他很有想法。 在他拿下蜀郡之后沒有像別的流民一樣燒殺劫掠,而是安撫當(dāng)?shù)厝?,并且約束部隊。 如此做派,按照歷史規(guī)律來看,這就是屬于有前途的那種。 但凡是都有成本,李特的流民部隊沒糧食,更沒有根據(jù)地,他不搶別人,那就要餓肚子,于是李特不得已把部隊分散到各個土堡搞吃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操作導(dǎo)致了后面李特被殺。 李特的想法非常簡單,他想做一番大事,做成大事那就必須統(tǒng)戰(zhàn)當(dāng)?shù)厝?,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只會激化矛盾,只有用懷柔政策,盡可能讓蜀地歸心。 想法很好,但終歸是李特一廂情愿。 彼時鄉(xiāng)土觀念極重,李特和他的流民部隊都是雍州、秦州人,并不是益州本地人,尤其是李特還是氐人。 俗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就注定蜀地百姓不會接納李特和他的流民百姓。 再一方面,李特雖然把朝廷部隊給擊退了,但并沒有占據(jù)益州的主導(dǎo)權(quán),蜀地人只會觀望,而這些修建土堡的人都是益州本地地主豪強,算是原本就寄生在西晉身上吸血的既得利益者。 在沒有看到更大利益、穩(wěn)定預(yù)期之前,這些人是不會表態(tài)支持李特的,反而李特需要籠絡(luò)住他們。 最關(guān)鍵的是,別看李特對這些蜀地人很是禮貌,但李特流民部隊的特性決定了他們沒有糧草補給。 而為了活下去就必須要對有糧的蜀地人下手。 雖然蜀地各個土堡投降了,但并不代表他們愿意為李特提供糧草,而李特吃他們的糧,某種程度就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李特沒想到,有人想到,但李特不聽。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真誠加任何一張牌都是王牌,唯獨單出是死牌?!?/span> 李特對這些蜀地人算不錯了,也算真誠,但是除了真誠之外李特沒有其他的操作,比如人質(zhì),要求派出部隊,讓這些蜀地人深度和他捆綁(上賊船)。 沒有這些操作,這就意味著這些人背叛李特就毫無壓力成本。 這也導(dǎo)致了李特后面被偷襲致死埋下了伏筆。 【閑扯】 李特為什么被陰死? 我覺得很大程度就是這家伙心太大、太輕易相信這些墻頭草。 商業(yè)上有個概念叫做不可能三角,比如便宜、質(zhì)量好、量大,這就是一個不可能三角。 不光是商業(yè)在人際關(guān)系中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度,對于李特來說就是,利益大、安全感高、能信任,這就是典型的不可能三角。 所以你放在李特身上來說,他想信任蜀地人,并獲得安全感,那就必須要在利益上有所讓渡。 可李特沒有給利益,那他還想要安全感,那就不能信任這些人,同樣,他選擇了信任,那就失去了安全。 在不可能三角中,你只能夠取兩個,而另一個就是你要支付的成本或你注定要放棄或走向反面的。 推而廣之,人際關(guān)系中類似的不可能三角還有非常多。 比如,關(guān)系好、有利益往來、相處時間長,這也是不可能三角。 之所以提不可能三角,究其原因就在于人性是既要、又要、還要、也要什么都想要的。 但問題就在于,老天爺不可能讓你把所有好處都占了,你要了很多好的,必然要塞給你幾個不好的,這才是天道常態(tài)。 如果你能夠看到這個規(guī)律,那么你遇到問題的時候,自然能夠心態(tài)平衡。 可如果你無法理解,總覺得既要又要還要也要才是正常的,那留給你就只有無盡的內(nèi)耗。 所以,不可能三角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尤其是人際關(guān)系中的不可能三角。 不是讓你接受,亦或者讓你鐵石心腸的去做好取舍。 而是你既然知道另一方面會有所損失,那么你就要有底線思維,提前做好預(yù)期管理和應(yīng)對措施,這才是最關(guān)鍵的。 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道德自律與僥幸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