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文題 ![]() 四、寫作(60分) 一位媽媽給她兒子電話,得知他正和一群孩子在做飯。 媽媽:“做飯為啥帶上你?你一個菜都不會做。” 兒子:“我會洗碗呀?!?/span> 兒子的回答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會燒飯的人一定會洗碗,洗碗并不是專有能力。 “會做菜”和“會洗碗”不構(gòu)成互補,不可能成為合作基礎(chǔ)。 這位兒子可以參與做飯團隊,不是因為他“會洗碗”,而是他“肯洗碗”。 會做飯的更樂于做飯而不愿洗碗,是因為洗碗相比做飯有一系列弱點:技術(shù)性低、無創(chuàng)造性、洗潔精傷手、食物殘渣色香具差、必須工作于吃飽了要休閑的時候…… 要想享受勞動成果,就要參與勞動。勞動并無貴賤之分,而人有力所能及。 但這位兒子把“愿意”甚至“只能”偷換為了“會”,表現(xiàn)出一種自信和得意。 積極方面說,這種自信是領(lǐng)會了同學(xué)的友情——不僅帶他吃,而且?guī)巴妗保埡颓榫w價值都給到了。 消極方面說,這種自信是出于一種誤解——混淆了肯做和會做,夸大了自己勞動能力和勞動價值。 不要用社會分工、團隊角色、獨特價值之類說法來給這個材料美顏。大廚帶徒弟,徒弟開始就是做切菜洗鍋的事,這不是分工,是徒弟的能力所限,也是徒弟在付學(xué)費。 這位兒子只是用自己的洗碗付了飯錢,不是真正參與到了做飯工作中。 等價交換、現(xiàn)賬現(xiàn)結(jié)也是現(xiàn)代思維。承認了這點,無論是“做飯”的還是“洗碗”的都有了議價權(quán),畢竟“愿意”也是社會稀缺資源。 但如果“洗碗”者真把自己當成了“做飯”者的合作方,不考慮自己學(xué)“做飯”或者多找其他“做飯”的當“備胎”,那一旦這鍋飯不夠吃了,就麻煩了。 不過呢,人啊,開心就好。兒子吃了飯,又享受了參與感,這位媽媽也不必急于點醒他。 至少他兒子沒有不要臉地說:“我會點菜呀?!?/span> 但現(xiàn)實中,要是有人把“洗碗”甚至“點菜”當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搞笑了。 我們不妨戲擬一下這個題—— 或者—— 圖書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