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組辦公室的時候,打掉了一堵墻。 空間感瞬間通透了N倍。 原來裝的所有的燈全拆掉了,那些白得晃眼的,白熾燈,辦公室標(biāo)配。 換成了溫暖柔和的,暖光燈。 坐著喝茶的時候,仿佛在茶館里,工作的時候,仿佛置身于一間藝術(shù)空間。 有字有畫,有吧臺有書桌,還有各種茶。 氛圍感瞬間拉滿。 這兩天氣溫降低,原本已經(jīng)歇了煮茶的心思,因著這濕冷的天氣再次回歸。 過早換上春裝的李麻花,從戶外淋過濕漉漉的雨進(jìn)來,身心俱寒,直想要喝上一杯暖暖的熱茶,方才覺得尚在人間。 今年的春天很奇特,雷聲特別響亮,且春雷還出現(xiàn)得比較頻繁。 當(dāng)然,春季強對流天氣增多,在采茶之前出現(xiàn),未必是壞事。 從前寫“谷雨茶”的時候便查過了資料,打雷時空氣中會生成許多氮氣,它們隨著雷電后的降雨落入泥土,如同給茶樹們噴灑了一場天然的補劑——氮肥。 采摘之前先進(jìn)了個補,今年的春白茶,好口福。 《2》 有茶友問,煮茶時是加冷水還是加熱水,這便要因人而異了。 標(biāo)準(zhǔn)的喝茶,當(dāng)然是清淡為宜。 不用長時間熬煮,也不用投太多的干茶,自然,加的也是熱水。 熱水投茶,水沸則止,快快煮好便是。 這般煮出來的茶湯,鮮香醇爽,喝后齒頰留香。 且,養(yǎng)分是均勻釋放于湯中的,第一壺,第二壺,甚至第三壺,茶湯的滋味感相差不大,可以算作是細(xì)水長流型煮茶。 每一壺都不會過濃讓人齁住,也不會過淡讓人失望。 整個煮茶與喝茶的過程,如同與老友相交,溫暖而熨帖。 但有些茶友的味蕾耐力比較強,大抵是平時喝了太多的強日照白茶和海邊白茶所致,特別喜歡苦澀味重一些的,喝起來對舌面的刺激感強一些的茶。 針對這種“重口味”,為了保護(hù)好茶不被誤解為“寡淡”,建議這些口味重的茶友,在煮茶時,用冷水投茶。 在冷水倒入煮茶壺中之時,便投入茶葉。 任茶葉在壺中與冷水一同加熱,一同煮沸,一同翻騰,等茶湯的顏色變成橙色,再關(guān)掉電源,放涼茶湯,分湯喝之。 這種從冷水便開始煮,一直煮到沸騰一兩分鐘之久的茶湯內(nèi),含有大量的被暴力壓榨出來的過量的養(yǎng)分,它們的出現(xiàn),會讓原本清柔的茶湯,變得苦澀味極其濃重,極為煞口。 喝一口便令舌頭起了一層厚厚的褶子。 如隆起的太行山脈,遮住了一切平地風(fēng)景。 再也感受不到其它的滋味,只覺得苦澀,苦澀,還是苦澀。 《3》 煮茶時是加冷水還是加熱水,還要因茶而異。 于村姑陳而言,這世上的茶葉分為兩種,一種是好茶,一種是劣茶。 好茶出自好的產(chǎn)區(qū),被好工藝加持過,本身充滿豐沛的養(yǎng)分。 劣茶出自不好的產(chǎn)區(qū),或者不適合產(chǎn)茶的產(chǎn)區(qū),遇到的還是平庸甚至較差的技師,本身含有的養(yǎng)分,只有好茶的一半甚至更低。 煮茶的時候,如果煮的是好茶,因其內(nèi)含物質(zhì)異常豐富,稍微煮一下便已經(jīng)滿壺香湯,根本不需要冷水來延長茶與水接觸的時間,借以多壓榨出一些“茶味”于壺中。 是以,好茶用熱水便可。 熱水注于壺中,水沸揭蓋投茶,再沸則止,放涼便可喝矣。 這種煮法煮出來的茶湯,鮮香,甘醇,柔美如絹似紗,茶葉中的內(nèi)質(zhì),展露無疑。 而若是煮劣質(zhì)茶,比如煮做舊老白茶,則需要小心了。 做舊老白茶等等品質(zhì)低劣的白茶,煮的時候,很容易煮出一壺有顏色但沒味道的茶湯來。 蓋因做舊的工藝宗旨就是,渥堆、漚青、重度發(fā)酵——發(fā)酵到跟黑茶一樣的程度。 于是做舊老白茶在煮的時候,大量的茶褐素和茶紅素釋放于湯中,沒幾分鐘就能輕松煮出一鍋紅湯。 但渥堆做舊讓茶青鮮葉中的大量的養(yǎng)分消失不見,如若正常煮,做舊老白幾乎是煮不出什么味道來的。 只能增加投茶量,或者,增加熬煮的時間,像煮中藥那樣,冷水燒開,再悶煮20分鐘。 這樣壺出來的茶湯里,才會有味道。 但也并非那種極深極濃的味道,也并非棗香那樣的濃郁好滋味。 只是比拿做舊老白茶正常煮時,多一些滋味。 清湯掛面,聊勝于無。 《4》 煮茶,是一件私人的事。 很多時候,標(biāo)準(zhǔn)是一回事,喜好又是一回事。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尊重個人的口味,尊重個人的選擇。 如果真心喜歡喝做舊老白茶,喜歡那個獨特的怪味的,那喝也罷。 左不過多跑兩趟廁所,而已。 只在煮做舊老白茶的時候,多投一些茶,冷水入壺,多煮半小時罷了。 當(dāng)然,如果興趣愛好正常,喜歡喝優(yōu)質(zhì)的真正的老白茶,那就太妙了。 按照自己的口味來選擇水溫,喜歡清新風(fēng)格,就熱水投茶;喜歡味道重一些,就冷水投茶,多煮兩分鐘。 在知道了標(biāo)準(zhǔn)的前提之下,按自己的喜好來煮茶,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正如知道荔枝上火,但仍舊狂愛荔枝的,大有人在。 村姑陳就是。 這也無妨。 一手涼茶,一手荔枝,不亦快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