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諾媽 深夜11點,臺燈下是咬著筆桿的孩子,一旁卻是欲言又止的家長。 如果你輕催一句:“都這個點了,作業(yè)怎么還沒寫完?”立刻,換回的將是孩子摔筆的咆哮;如果你還試圖讓他加練一套練習,轉(zhuǎn)眼,他就會跟你翻臉…… 這就是許多初中普娃(普通孩子)家庭的真實寫照。 普娃的初中三年,常常陷入“作業(yè)熬到半夜→上課效率低→成績難提升→家長更焦慮”的惡性循環(huán)。 究其根本,是因為初中學業(yè)壓力陡增:五門學科齊頭并進,知識難度升級,而孩子仍用小學“被動學習”的方式應對,自然力不從心。 ![]() 如果你還是一名小學生家長,那么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提前做準備、做規(guī)劃; 如果你已經(jīng)是一名初中生家長正在歷劫,也沒有關系,看完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及時調(diào)整前進方向,幫助普娃穩(wěn)穩(wěn)度過初中三年。 不要高估普娃的“小升初銜接班” 大多數(shù)家長在孩子入讀初中前聽聞過初中學業(yè)壓力,也因此,都會不同程度提前讓孩子學習初中知識。但對于普娃來說,家長們要認清2個真相。 真相①:不要提前太早讓普娃學習初中知識,比如五年級學七年級的數(shù)學和物理,比如還沒讀七年級就開始學八年級物理。 提前太早學習,如果這塊知識在平時用不著,對于普娃來說,大概率他們會“大面積遺忘”,結(jié)果導致: 家長以為孩子都學過了,都懂了,實際上,等真需要用的時候,普娃能調(diào)動記憶中的“庫存知識”,寥寥無幾。 并且,讓普娃提前學,勢必需要占用他們的玩樂休息時間,孩子很有可能不樂意、不愿意,最終錢花了,時間精力投入了,效果堪憂,親子關系還緊張。 對于普娃而言,能在寒暑假期里讓他們提前預習完下學期的知識,剛剛好。 真相②:不要太高估“小升初銜接班”。90%的銜接班只是提前預習課本內(nèi)容,對普娃下學期學習有幫助作用,但并不能達到“學過了”就能拿高分的成果。有自學能力的普娃,完全可以自己搞定預習工作,家長不要盲目跟風去報班。 關鍵建議: 培養(yǎng)自主學習力:與其依賴培訓班,不如引導孩子自主預習課本,前者是“被動傳授”,后者是“自主學習”,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區(qū)別。娃自己預習,把不懂的標記出來,等開學之后帶著問題去聽課,效率翻倍! 警惕“偽勤奮”:若孩子只是機械抄寫知識點,卻不思考知識邏輯,報再多班也是徒勞。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階段性做真題,由此檢驗學習效果。 ![]() 初中逆襲的四大核心習慣 每個學校,真正算得上牛娃的,一整屆估計也沒幾個。更多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 但普娃與普娃的層級也不一樣,有些普娃努力爭上游,能沖進年級前20,年級前50不在話下;有些普娃,始終中游蕩蕩,在年級100、200徘徊。 普娃如何勝出?關鍵在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1. 預習與復習:打破“課堂聽不懂,作業(yè)寫到瘋”的魔咒 很多孩子每天被作業(yè)折磨得喘不過氣來,作業(yè)寫到11點成常態(tài)。這個現(xiàn)象的很大原因在于:沒有做好預習+復習工作,導致孩子上課效率低,課后作業(yè)慢,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扎實做好預習和復習。 預習抓框架:每晚花15分鐘瀏覽次日課程,標注疑問點,課上重點聽講。 復習重輸出:課后用“費曼學習法”——讓孩子用大白話復述知識點,確保真懂而非假懂。 2.作業(yè)安排:順序決定效率 初中作業(yè)量大,作業(yè)順序很重要,先做簡單的文科作業(yè),再做理科作業(yè),把背誦的作業(yè)放到睡前去背。 在做理科的時候,如果碰到課后思維題不太會,直接跳過,不要琢磨,統(tǒng)一放到最后去攻克。 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做理科作業(yè),很容易陷入“一道難題想半小時還解不出”的困境。 如此,作業(yè)時間就會被無限拉長,孩子再沒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查缺補漏。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如下3點: 先易后難:文科作業(yè)(如抄寫、背誦)先完成,理科難題集中攻克。 定時定量:設定每科作業(yè)時間(如數(shù)學40分鐘),超時則跳過,次日問老師。 睡前黃金期:背誦類任務放在睡前,記憶效果最佳。 3.自主學習:破解“學考分離”的致命傷 有一部分普娃,上課認真,作業(yè)認真,課內(nèi)作業(yè)幾乎都是A+。但考試下來,總是拿不到高分,為什么? 這就是典型的初中“學考分離”現(xiàn)象,打個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學習一粒沙,考試撒哈拉。 如果普娃從小學開始就沒有額外做題的習慣,到了初中也僅僅跟住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只做好課內(nèi)作業(yè),注定拿不到高分。 不是普娃不夠聰明,而是普娃沒有接觸到更多題型,更不知道解題技巧。 對于普娃而言,最好每天能夠擠出30分鐘做拓展練習,尤其要重視理科: 數(shù)學:重點練選擇填空壓軸題,總結(jié)解題套路。 科學:實驗探究題需反復刷題,理解出題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有心的家長會關注孩子的學習,每天盯著娃有沒有背古詩詞、文言文、單詞等。 雖然這些背誦內(nèi)容也很重要,但家長要清楚,考試的時候光靠這些背誦內(nèi)容拉不開太大的差距,并且老師在校就會盯牢這塊學習,相比抓背誦,更值得做的是教孩子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內(nèi)容、積累閱讀高頻題型等。 4.錯題管理:從“反復錯”到“一遍過” 有些好學的普娃每天學習很勤奮,練習資料沒少刷,但成績依然不見好。這其實是典型的“假努力”。 孩子所學知識都停留在表面,只刷題,不分析題型,不總結(jié)解題邏輯與技巧,孩子記住的只是答案,只要題型稍稍一換,依然不會做題。 做好錯題管理是關鍵,深層搞懂一道錯題,比寫滿一張練習卷更有用。 并且,錯題整理不是只抄錯題和答案,而是要去分析錯題中的問題在哪里?哪個知識點沒記?。磕膫€關鍵信息遺漏?哪個步驟出現(xiàn)跳脫?哪層推理不夠嚴謹…… 讓孩子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才能真正內(nèi)化知識,從“反復錯”到“一遍過”,徹底消滅知識盲區(qū)。 ![]() 初一:習慣養(yǎng)成黃金期 一定要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錯題及時整理的習慣。 如果初一不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二之后,各科目難度一上來,作業(yè)量又大,孩子若想再去改習慣,就會很困難。 初二:難度分水嶺,警惕“兩極分化” 初二開始,各個科目的整體難度提升了,比如數(shù)學中的“全等三角形”“函數(shù)圖像”,科學中的“力和壓強”,很多普娃學一遍是學不明白的。 建議初二暑假前可以報班學習,初二上學期留足時間著重主攻偏科科目,不要把偏科問題拖入到初二下半學期,否則到了初三,想補都補不起來。 初三:查缺補漏,打贏“地基保衛(wèi)戰(zhàn)” 到了初三,孩子要在校內(nèi)同步學習的進度,開始抽時間查缺補漏了,可以進行專項訓練,把前面沒有學好、學透的知識,經(jīng)過這一次的“大摸排”,徹底搞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普娃在復習的時候書本一翻就當作熟知一切,但考試出來,成績令人“啞口無言”。問題還是出在“學考分離”。 看到書本上的知識點,但并不代表能考好,實踐做題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 ![]() 初中三年,不怕娃笨,就怕娃趾高氣昂,露出一副天下無敵的樣子。 真正的逆襲,不靠天賦,而是需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天的積累。如此,每一個普娃,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