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道你讀過哪些好看的人物傳記?我問了幾個朋友,有的說喜歡看名人的勵志故事,比如《喬布斯傳》里跌宕起伏的創(chuàng)業(yè)傳奇,有的說喜歡思想家的深度剖析,像《維特根斯坦傳》里哲學與孤獨的交織。 還有的說,比較癡迷藝術家的瘋狂人生,比如《渴望生活》中梵高割耳后的熾熱與絕望。這些書當然精彩,但讀多了總覺得隔了一層——傳奇太遠,苦難太濃,或是天才的光環(huán)太刺眼。 再說,讀的傳記多了,我還是喜歡讀自傳。因為自己寫自己的經(jīng)歷,神話的成分少一點,比如我讀過的《活著為了講述》就是這樣一本書。 這本自傳的作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可是寫出《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的大文豪,在自傳里既沒擺大師架子,也沒渲染苦難。 他叼著煙,翹著腿,把童年小鎮(zhèn)、家族八卦、窮困潦倒的記者生涯,甚至和老婆私奔的糗事,一股腦倒給你聽。 讀著讀著,我突然明白:最好的自傳不是名人成功學,而是一個人如何從平凡日子里,打撈出閃光的真相。如果你問我:「只能推薦一本自傳,選哪本?」我會毫不猶豫把這本書塞到你手里。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名字,總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綁在一起。可是打開這本自傳,你就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比小說更魔幻。1927年,他出生在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鎮(zhèn),一個「連鬼魂都懶得光顧」的熱帶小鎮(zhèn)。 他的外祖父是退役上校,整天念叨戰(zhàn)爭故事,外祖母也喜歡神神叨叨,堅信死人會從照片里走出來說話。 家里窮得叮當響,但馬爾克斯的記憶里全是寶藏:閣樓上的幽靈、會預言的女傭、在香蕉公司罷工中被槍殺的工人……這些童年碎片,后來全成了《百年孤獨》里馬孔多鎮(zhèn)的素材。 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是他如何把現(xiàn)實熬成魔幻的湯。22歲那年,他窩在破旅館寫小說,窮到只能賒賬喝咖啡。房東太太看他可憐,端來一碗扁豆湯說:「拿這個換你寫的故事吧!」 他一邊喝湯一邊編故事,把房東家的貓寫成了會說話的巫師。后來這段經(jīng)歷被他寫進《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罚峭氡舛箿奈兜?,他說「比任何文學獎都真實」。 馬爾克斯也從不避諱自己的狼狽:當記者時寫假新聞被開除,追姑娘失敗差點跳河,甚至因為付不起房租被趕出旅館。 但正是這些狼狽,讓他筆下的魔幻有了扎根的土壤。他說:「魔幻不是編出來的,是現(xiàn)實太荒唐,逼著人用想象力活下去。」 在讀這本書時,從字里行間看到了馬爾克斯對人生的態(tài)度。比如他說:「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這句話印在書的扉頁,看起來有點像雞湯,可說的卻是真理。 馬爾克斯在自傳里幾乎沒提《百年孤獨》的創(chuàng)作過程,反而花大篇幅寫小時候偷吃芒果被馬蜂蜇、和表弟在河里釣到一條會說人話的魚(后來發(fā)現(xiàn)是喝多了朗姆酒的幻覺)。這些荒誕的細節(jié),恰恰是他構建文學世界的磚瓦。 ![]() 他曾在采訪中說:「作家的工作不是發(fā)明,而是記得。」記得外祖母講鬼故事時顫抖的嘴唇,記得母親賣掉金鐲子供他讀書時的眼淚,甚至記得妓院里那個總在凌晨三點唱民謠的老妓女。 這些記憶的碎片,經(jīng)過時間的發(fā)酵,最終在小說里長成會飛的床單、下雨的黃花和蔓延百年的家族詛咒。 還有對寫作的態(tài)度,馬爾克斯認為,寫作就像在黑屋子里找鑰匙,你永遠不知道它藏在哪個角落。 其實馬爾克斯的寫作生涯從沒順風順水。早年他模仿海明威,寫硬漢小說被退稿;后來學??思{玩意識流,編輯罵他「故弄玄虛」。 最窮的時候,他帶著妻兒流浪到巴黎,靠撿空瓶換法郎度日。但即便餓肚子,他每天雷打不動寫五百字,「就像鞋匠必須敲完最后一顆釘子」。 書里有個細節(jié)特別有意思:他寫《百年孤獨》開頭那句「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時,足足卡了六個月。 ![]() 直到某天洗澡摔了一跤,這個句子才突然蹦出來的。他說,靈感不是等來的,是你在黑暗里摸爬滾打時撞見的。 為什么說這本書是最好的作家自傳? 因為市面上太多作家自傳要么像作品說明書,要么像懺悔錄。但這本書不同——它是一本「反成功學」的生存指南。 馬爾克斯不教你如何拿諾貝爾獎,而是教你如何在交不起電費時,靠講故事?lián)Q一頓晚飯;不炫耀文學天賦,反而自嘲「我年輕時寫的句子像用腳踩過的甘蔗渣」。 他寫家族史像寫民間傳說,寫貧困歲月像寫冒險小說,就連追老婆費爾明娜的糗事,都能被他講成愛情寓言。 讀這本書,你會忘記他是大師,只覺得是個滿肚子故事的老頭兒,在酒館里邊喝朗姆酒邊拍桌子:「我跟你說,當年我可比奧雷里亞諾上校慘多了……」 難得的是,他把創(chuàng)作秘密全攤在桌上:如何從外婆的鬼故事里偷靈感,如何把鄰居家的丑聞改成小說情節(jié),甚至如何用一頓扁豆湯賄賂催租的房東。這些鮮活細節(jié),比任何寫作課都管用。 最后,就用馬爾克斯的一句話收尾:「一個人只要認真活過,就不需要別的傳記。」這句話原本是馬爾克斯評價海明威的,如今用來形容他自己再合適不過。 讀《活著為了講述》,你就會明白:偉大的作家從不刻意追求傳奇,他們只是把生活熬成濃湯,一勺勺喂給那些在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迷路的人。我相信這本書,也適合你讀一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