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功,因主和人體血脈,令其貫通周身,行而無阻,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故名。 功法注釋 一、和血功中的術(shù)語解釋 1.架一—姿式?!凹芤粸榈谝粋€架子的姿式(第一節(jié));“架二”則是第二個架子的姿式(第二節(jié));……依次類推。 2.擺架一—擺出各種不同的動作。此為“做架”前的預(yù)備姿式。 3.做架——練功的意思。 4.意——意識。想著的意思。 5.丹田一—在臍下。此與中醫(yī)針灸中的穴位名稱不同。針炙中指的是一個點,而和血功中指的卻是一大片。(圖1) 6.宮——位于兩手掌中心部位。(圖2) 7.涌泉一—位于兩腳掌中心部位。(圖3)8.吸氣——以鼻吸氣,用“意”領(lǐng)之,須深長、慢細、柔和、均勻。吸時凸肩挺胸,微提上腹。 9.閉息——憋住氣,不呼吸。 10.氣沉丹田一—以“意”領(lǐng)氣,下送于“丹田”:同時垂肩凹胸,微沉上腹。 11、忘息一一忘掉呼吸。不去想氣息的出入,任其自然。 12。意一一注意一直集中于身體的某一部位。 13。得氣——通過“意注”在人體某一部位產(chǎn)生出廊、熱、脹、跳動等現(xiàn)象。此乃正常反映,屬好現(xiàn)象。 14,嘆氣一一以鼻出氣,似哼非哼,須急速,略微用力。15.鳴聲——“做架”收效后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一種響聲。此為功夫已成。 16.調(diào)息一—“做架”后須“調(diào)息”。其方法為:令周身肌肉自然放松,大腦處于解除緊張、意無一切(不思考)的狀態(tài),來回緩慢行走約15~20分鐘左右,邊行邊作自然呼吸,待其息均勻后則止。![]() 二、和血功中的手型解釋 1.分指掌一—五指分開,拇指略向上翹。(圖4)2.空心拳——四指并攏(拇指除外)半曲,拇指內(nèi)側(cè)壓在食指、中指的第一指骨上,即其成為空心拳。(圖5) 3.分指鉤一—五指分開,手腕向內(nèi)側(cè)彎曲成鉤。(圖6) 4.搭手一—兩手手指內(nèi)側(cè)相合。右手在上(手心向下)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圖7) 三、和血功中的步型解釋 1.外八字步一—兩腿分開,似直非直(腿部須放松,不嬰用力細緊);與肩同寬,兩腳夾外搬40~45度。(圖8)2.獨步一—兩腿并攏(腳尖分開,腳后跟并攏),兩手下垂。手掌附于腿側(cè),令身體成立正姿式。(圖9) 3.蹲步一一既馬步,又名騎馬勢,但切勿過大(大開腿)。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屈膝下昀;令大腿與小腿屈成90度角(年老體弱者不必強求,可適當(dāng)抬高些)。須正頂(頭部端正)挺胸,垂肩塌腰。(圖10) 練習(xí)方法 和血功的全盤完整功法共有八節(jié)。謂之“八架” 一、預(yù)備式(一名“開架”,又名“開功”,即“通三關(guān)”)早起(清晨5時左右為宜),面向東方(晚則面西。此“功家南派”謂之“取天地日月之精華”)。兩腿分開擺成“外八字步”架。兩手垂于體側(cè),手心朝下,手指向前,兩手掌根微微用力下按,似壓水中浮物(似壓非壓)。含胸垂肩,令人體上虛下實。閉口合齒,“意”無一切(不思考。此要求初做者恐難辦到,但無礙,過段時間自然會適應(yīng))(圖11)。然后進行“通三關(guān)”的練習(xí)。所謂“三關(guān)”,指的是丹田、勞宮、涌泉。其做法與順序為3(1)通丹田一—吸氣(任其自然均長)入內(nèi)后即“嘆氣”(此嘆出的“雜氣”一—即對人體無益之氣)。然后意注丹田,待丹田有得氣感后,再意注1分鐘左右則止。(2)通勞宮一吸氣直達兩勞官穴,氣行路線見(圖12)。吸氣入內(nèi)后即嘆氣。然后兩掌下按、令兩肘完成伸直,此時意注勞宮。待勞官有得氣感后,再意注1分鐘左右則止。(3)通涌泉一吸氣直達兩涌泉穴,氣行路線見(圖13)。吸氣入內(nèi)后即嘆氣,同時兩膝略屈,人體下沉,再挺直兩膝,此時可感覺到有一股氣感從兩小腿處直達兩涌泉,則可意注兩涌泉。待涌泉有得氣感后,再意注1分鐘左右則止。待三關(guān)全部打通后(注:“一關(guān)”不通,勿通“二關(guān)”、“三關(guān)”;“二關(guān)“遇后,方可再通“三關(guān)”)再做正架(即“八架)。 二、推抹三連環(huán) 接預(yù)備式,兩腿(不動)。“舌封齒間”(用舌尖抵住上、下兩齒咬合間的縫隙處),“吸氣”1次;同時兩手由體側(cè)上舉至頭頂上方成撐舉狀(兩肘略屈),手心向上,手指相對;此時吸氣止(圖14)。接著兩手下降至胸前,以兩手心推抹胸腹部3次(成劃圈狀按順時針方向推抹。右手在內(nèi),左手在外)(圖15),再下降兩手,還原至體側(cè)下?lián)危ㄍA(yù)備勢)(圖16)。即嘆氣1次,同時撤舌(將抵封齒間的舌尖收回),松齒(兩齒分開,不得咬合)。到此方為1遍。須如此連續(xù)做6遍(做時兩腿始終擺成外八字步架不動)。三、左右晃軀 兩腿開步同前(腿不移動),做架(此指左右晃軀這一動作)時忘息,兩手握成空心拳分別垂于體側(cè),手臂微微提起(形似提水桶狀,但不用力)(圖17),同時舌封齒間。將上身左轉(zhuǎn)至最大限度(轉(zhuǎn)動時腰為軸,頭與兩手臂伴之)(圖18);接著再將上身右轉(zhuǎn)至最大限度(圖19),如此一左一右連貫晃動1次,乃為1遍。須連續(xù)做12遍。做完后撤舌、松齒。 四、單手排舉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舌封齒間,吸氣1次;同時右手由身前上舉至頭頂上方(手心朝上,手指向左)右腳向身體右側(cè)方向開步(約有兩肩寬),此時吸氣止(圖20)。接著將右手自左經(jīng)體前向右、向下劃圈(劃圈時上體下俯)(圖21);最后再上舉至頭頂上方(手心仍然朝上,手指向左),同時左腳向右腳靠攏并步,令其成獨步(圖22)。即嘆氣1次,同時撤舌、松齒。到此為一遍。然后,再舌封齒間,吸氣1次;同時左手舉至頭頂上方,左腳向身體左側(cè)方向開步,左手自右經(jīng)體前向左、向下劃圈后上舉;其吸氣、雙氣及撤舌、松齒同前,唯動作(姿勢)相反。到此為2遍。須連續(xù)做6遍(即左、右各3遍)。 五、前后擺腿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做架(此指 前后擺腿這一動作)時忘息。舌封齒間。先拾起右腿,前后擺動(前擺腿高度:與支撐腿成90度角。先擺時成30~40度角。擺腿時須繃平足面,直膝。另支撐腿的膝關(guān)節(jié)也需要挺直)(圖23、24)。如此一前一后擺動1次,乃為1遍。須連續(xù)做12遍。然后,再抬起左腿,前后擺動——其動作、要求均同右擺腿。做完后撤舌、松齒。 六、俯身大劃臂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舌封齒間,吸氣1次;同時兩手由體側(cè)從外向內(nèi)、向前上方舉起(圖25);然后逐漸彎腰。令兩手臂向上方舉起(圖26);直至身體前屈兩手靠批接觸地(手不觸地亦可)(圖27)。最后身體慢慢起立,兩手同時隨起身還原(圖28)。即嘆氣1次。同時撤舌、松齒。到此為1遍。須連續(xù)做6遍。七、正反轉(zhuǎn)頸 擺成外八字步架。手型為指手。做架(此指正反轉(zhuǎn)頸這一動作)時忘息。舌封齒間。將頭按順時針方向自左向右轉(zhuǎn)動12圈(初做動幅度不宜過大)(圖29、30)。然后,再將頭按邀時針方向自右向左轉(zhuǎn)動12圈。做完后撤舌、松齒。 八、左右哈氣 兩腿分開、擺成蹲步架。兩手成分指鉤放置身后(須直臂、反曲手腕)、鉤尖朝上(圖31)。舌封齒間。吸氣1次。即將頭轉(zhuǎn)向左側(cè),面對左前方張口哈氣(哈氣時發(fā)出“哈”字音)(圖32)。然后將頭右轉(zhuǎn)還原(圖33)。到此為1遍。同時撤舌、松齒。接著,吸氣1次。即將頭轉(zhuǎn)向右劍,面對右前方張口哈氣(圖34)。然后。再將頭左轉(zhuǎn)還原。到此為2遍。(注:“舌封齒間”與“撤舌”、“松齒”之法仍同前)須連續(xù)做6遍(即左、右各3遍)。 九、車輪轉(zhuǎn) 兩腿分開,擺成外八字步架。兩臂屆肘拾起,與肩平行。兩手握成空心拳,拳心朝下(圖35)。做架(此指車輪轉(zhuǎn)這一動作)時忘息。舌封齒間。先以右肘尖為軸,使右膀能圈的同時作如下動作一—以左肘尖為軸,使左膀由下向后、向上、向前繞轉(zhuǎn)12圈(圖36)。然后,再令兩臂成水平狀;以左肘尖為軸,使左膀由上向前、向下、向后繞轉(zhuǎn)12圈,右膀則同時以右肘尖為軸;令其由下向后、向上、向前繞圈。做完后撒舌、松齒。須知,車輪轉(zhuǎn)乃和血功中的主架;檢驗該功是否練成,可以此為證——大凡功成者,做起車輪轉(zhuǎn)一架,胸腹內(nèi)呼呼有聲,似拉風(fēng)箱一般。功家南派云:“學(xué)會車輪轉(zhuǎn),一輩子不用捧藥雄。”(意思是說“車輪轉(zhuǎn)”這個架子做好了,這一輩子就不會因病而服藥了) ![]() 注意事項 1.早、晚做架各1次(中午切勿進行);早晨可在4~5點鐘左右(冬季相應(yīng)提前。亦可照常進行)。2.做架須在室內(nèi)進行,不可容外。如室內(nèi)空氣不夠新鮮,則先將門、窗打開,待做架時再關(guān)上。 3.做架前須略微行走(慢行勿快)片刻;待頭腦清醒(此指早晨做架),思想集中(此指晚上做架)后再進行。 5.做架不避風(fēng)、雨、雷、電(做架中遇到刮風(fēng)、下雨等照常行之)。 4.做架前、后1小時內(nèi)切勿飲食(水)。 6.做架不可東腰(腰帶越松越好)。 7.做架者須節(jié)欲。 8.做架不可一氣呵成,中途應(yīng)有多次調(diào)息。其要求為:做架前調(diào)息?!凹芏薄ⅰ凹芩摹?、“架六”、“架八》做完后各調(diào)息1次。 9.年過六旬,體質(zhì)虛弱者可先做此的第一、第二小節(jié),過些時候再加做第三、第四小節(jié);如此逐步增加直至八小節(jié)。此乃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10.做架中逢單架(即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小節(jié))須慢(越慢越好);逢雙架(即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小節(jié))則保持一般速度(不快不慢)。 11、做架者切勿再練其它門派(類型)的功夫(包括打太極拳、練五禽戲等)以免效果欠佳,或出現(xiàn)偏差適得其12、做架者盡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較大的食品(如辣椒、烈酒等)。 做和血功中(后)出現(xiàn)的反應(yīng) 1.初做架者會出現(xiàn)呼吸不暢、胸部微悶等現(xiàn)象,這是平時沒有慣于深吸深呼的原因所致,過一段時間自然會消失。 2.做架者會出現(xiàn)身熱、腹鳴、頭腦微熱、肌肉跳動等感覺;其狀因人而異。這是內(nèi)氣流動、血脈暢通的吉兆,屬正常反應(yīng)。 3.做架中若出現(xiàn)頭暈欲吐、站立不穩(wěn)的癥狀,乃說明做架者體質(zhì)虛弱;此時須減少架子一一如:原先做四小節(jié)的,現(xiàn)改為二小節(jié);原先做六小節(jié)的,現(xiàn)改為做四小節(jié);…… 4.做架中有時會發(fā)生“步神”(即思想不集中,甚至忘卻做架中的遍數(shù))現(xiàn)象,此為正常反應(yīng),勿慮。適應(yīng)癥 大凡“五勞七傷”患者,皆宣做和血功。所謂“五勞”者,指心勞血損、肝勞神損、脾勞食損、肺勞氣損、腎勞精損。所謂“七傷”者,指大飽傷牌、大怒氣逆?zhèn)?、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寒飲傷肺、大恐懼不節(jié)傷志。實際上,“五勞七傷”乃為中醫(yī)對疾病的統(tǒng)(通)稱,屬廣義的水語。和血功對高血壓、心臟病、胃病、關(guān)節(jié)炎、肌肉勞損、一般慢性病及“五勞七傷”諸癥均有較好的療效。 文武八段和血內(nèi)丹初步功法 范克平 “和血功”——全稱為“文武八段和血內(nèi)丹功法”。該功法分為文八段與武八段兩種并以初步功法、中級功法、高級功法而劃分等級(武當(dāng)“太和門”術(shù)語則將其稱謂“天”、“地”、“人”即“天”字代表高級功法;“地”字代表中級功法;“人”字代表初級功法)。該功法自大明宣德元年起就被中國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發(fā)源地)——湖北均州武當(dāng)山御賜“太和宮”道長、“內(nèi)家”武當(dāng)派“太和門”祖師鄧?yán)惱舷壬曌鞣啦≈尾 ⒀幽暌鎵鄣闹翆?;故而“圈?nèi)”有其歌謠稱“做得文武八段,終身不捧藥罐”。 “和血功”——主和人體血脈且令其貫通周身行走無阻即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之作用而故得其名。 一、和血功術(shù)語解釋 1、“架”——姿式。“架一”為第一個架子的姿式;“架二”則是第二個架子的姿式;……以此類推。 2、“做架”——練功的意思。 3、“擺架”——擺出各種不同的動作。此為“做架”前的預(yù)備姿式。 4、“意”——意識。想的意思。 5、“丹田”——在臍下。此與中醫(yī)針灸中的穴位名稱不同。針灸中指的是一個點,而和血功中指的卻是一大片(圖一)。 6、“勞宮”——位于兩手掌中心部位(圖二)。 7、“涌泉”——位于兩腳掌中心部位(圖三)。 8、“吸氣”——以鼻吸氣,用意領(lǐng)之,須深長、慢細、柔和、均勻。吸時凸肩挺胸,微提上腹。 9、“氣沉丹田”——以“意”領(lǐng)氣,下送于“丹田”;同時垂肩凹胸,微沉上腹。 10、“閉息”——憋住氣,忘掉呼吸。 11、“忘息”——忘掉呼吸,不去想氣息的出入,任其自然。 12、“意注”——注意力一直集中于身體的某一部位。 13、“得氣”——通過“意注”,在人體的某一部位產(chǎn)生出麻、熱、脹、跳動等現(xiàn)象。此乃正常反映,屬好現(xiàn)象。 14、“嘆氣”——以鼻出氣,似哼非哼,須急速,略微用力。 15、“鳴聲”——“做架”收效后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一種響聲,此為功夫已成。 16、“調(diào)息”——“做架”后須“調(diào)息”。其方法為:令周身肌肉自然放松,大腦處于解除緊張、意無一切(不思考)的狀態(tài),來回慢性悠走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邊行邊做自然呼吸,待其息均勻后則止。 二、和血功手型解釋 1、“分指掌”——五指分開,拇指略向上翹(圖四)。 2、“空心拳”——四指并攏(拇指除外)半曲,拇指內(nèi)側(cè)壓在食指、中指的第一指骨上,使其成為空心拳(圖五). 3、“分指鉤”——五指分開,手腕向內(nèi)側(cè)彎曲成鉤(圖六)。 4、“搭手”——兩手手指內(nèi)側(cè)相合。右手在上(手心向下),左右在下(手心向上)(圖七)。 三、和血功步型解釋 1、“外八字步”——兩腿分開,似直非直(腿部須放松,不要用力繃緊);寬同于肩,兩腳尖外撇40至45度(圖八)。 2、“獨步”——兩腿并攏(腳尖分開,腳后跟并攏),兩手下垂,手掌附于腿側(cè),令人體成立正姿式(圖九)。 3、“蹲步”——即馬步,又名為騎馬勢,但切勿過大(大開腿)。兩腿分開寬同于肩,屈膝下蹲;令大腿與小腿屈成90度角(年老體弱者不必強求,可適當(dāng)抬高些)。須正頂(頭部端正)、挺胸、垂肩塌腰(圖十)。 四、和血功功法圖說 和血功的全盤完整功法共有八節(jié),此術(shù)語乃謂之“八架”。 預(yù)備勢(一名“開架”,又名“開功”,即“通三關(guān)”)早起(清晨五時左右為宜),面向東方(晚則面西。此“功家南派”乃謂之“取天地日月之精華”)。兩腿分開擺成“外八字步”架。兩手垂于體側(cè),手心朝下,手指向前,兩手掌根微微用力下按,似壓水中浮物(似壓非壓)。含胸垂肩,令人體上虛下實。閉口合齒,“意”無一切,不思考。此要求初做者恐難辦到,但無礙,過段時間自然會適應(yīng)(圖十一)。然后進行“通三關(guān)”的練習(xí)。所謂“三關(guān)”,指的是“丹田”、“勞宮”、“涌泉”。其做法與順序為: 一、通“丹田”——“吸氣”(任其自然勻長)入內(nèi)后即“嘆氣”(此嘆出的為“雜氣”——即對人體無益之氣)。然后“意注”“丹田”,待“丹田”有“得氣”感后,再“意注”一分鐘左右則止。 二、通“勞宮”——“吸氣”直達兩“勞宮”,氣形路線見(圖十二)。“吸氣”入內(nèi)后即“嘆氣”。然后兩掌下按,令兩肘完全伸直,此時“意注”兩“勞宮”。待“勞宮”有“得氣”感后,再“意注”一分鐘左右則止。 三、通“涌泉”——“吸氣”直達兩“涌泉”,氣行路線見(圖十三)?!拔鼩狻比雰?nèi)后即“嘆氣”,同時兩膝略屈,人體下沉,再挺直兩膝,此時可感覺到有一股氣感從兩小腿處直達兩“涌泉”,則可“意注”兩“涌泉”。待“涌泉”有“得氣”感后,再“意注”一分鐘左右則止。須知:“三關(guān)”全部打通后(注:“一關(guān)”不通,勿通“二關(guān)”、“三關(guān)”;“二關(guān)”通后,方可再通“三關(guān)”)再做“正架”(即“八架”)。 1、推抹三連環(huán) 接預(yù)備勢,兩腿同前(不動)?!吧喾恺X間”(用舌尖抵住上、下兩齒咬合間的縫隙處),“吸氣”一次;同時兩手由體側(cè)上舉至頭頂上方成撐舉狀(兩肘略屈),手心向上,手指相對;此時“吸氣”止(圖十四)。接著兩手下降至胸前,以兩手心推抹胸腹部三次(成劃圈狀,按順時針方向推抹,右手在內(nèi),左手在外)(圖十五),在下降兩手,還原至體側(cè)下?lián)危ㄍA(yù)備勢)(圖十六)。即“嘆氣”一次,同時“撤舌”(將抵封齒間的舌尖收回)。到此為一遍。須如此連續(xù)做六遍(做時兩腿始終擺成“外八字步”架不動)。
兩腿開步同前(腿不移動),“做架”(此指左右晃軀這一動作)時“忘息”,兩手握成“空心拳”分別垂于體側(cè),手臂微微提起(形似提水桶狀,但不用力)(圖十七),同時“舌封齒間”。將上身左轉(zhuǎn)至最大限度;(轉(zhuǎn)動時以腰為軸,頭與兩手臂伴之)(圖十八),接著再將上身右轉(zhuǎn)至最大限度(圖十九)。如此一左一右連貫晃動一次,乃為一遍。須連續(xù)做十二遍。做完后“撤舌”、“松齒”。
3、單手撐舉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吧喾恺X間”,“吸氣”一次;同時右手由身前上舉至頭頂上方(手心朝下,手指向左),右腳向身體右側(cè)方向開步(約有兩肩寬);此時“吸氣”止(圖二十)。接著將右手自左經(jīng)體前向右、向下劃圈(劃圈時上體下俯)(圖二十一);最后再上舉至頭頂上方(手心仍然朝上,手指向左),同時左腳向右腳靠攏并步,令其成“獨步”(圖二十二)。即“嘆氣”一次,同時“撤舌”、“松齒”。至此為一遍。然后,再“舌封齒間”,“吸氣”一次,同時左手舉止頭頂上方,左腳向身體左側(cè)方向開步、左手自右經(jīng)體前向左、向下劃圈后上舉,其“吸氣”、“嘆氣”及“撤舌”、“松齒”同前,唯動作(姿勢)相反。至此為二遍。須連續(xù)做六遍(即左、右各三遍)。
4、前后擺腿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白黾堋保ù酥盖昂髷[腿這一動作)時“忘息”,“舌封齒間”。先抬起右腿,前后擺動(前擺腿的高度與支撐腿成90度角。后擺時成30至40度角。擺腿時須繃平足面,直膝。另支撐腿的膝關(guān)節(jié)也需挺直)(圖二十三)、(圖二十四)。如此一前一后擺動一次,乃為一遍。須連續(xù)做十二遍。然后,再抬起左腿,前后擺動——其動作、要求均同右擺腿。做完后“撤舌”、“松齒”。
5、俯身大劃臂 兩腿并攏,擺成“獨步”架。舌封齒間,“吸氣”一次;同時兩手由體側(cè)從外向內(nèi)、向上方舉起(圖二十五);然后逐漸彎腰,令兩臂從上向下、向體前劃圈(圖二十六);直至身體前屈兩手靠攏觸地(手不觸地亦可)(圖二十七)。最后身體慢慢起立,兩手同時隨著起身而還原(圖二十八),即“嘆氣”一次。同時“撤舌”、“松齒”。到此為一遍。須連須做六遍。 6、正反轉(zhuǎn)頸 擺成“外八字步”架。手型為“搭手”。“做架”(此指正反轉(zhuǎn)頸這一動作)時“忘息”?!吧喾恺X間”。將頭按順時針方向自左向右轉(zhuǎn)動二十圈(初做轉(zhuǎn)動幅度不宜過大)(圖二十九)、(圖三十)。然后,再將頭按逆時針方向自右向左轉(zhuǎn)動十二圈。做完后“撤舌”、“松齒”。
7、左右哈氣 兩腿分開,擺成“蹲步”架兩手成“分指鉤”放置身后(須直臂、反曲手腕),鉤尖朝上(圖三十一),“舌封齒間”,“吸氣”一次。即將頭轉(zhuǎn)向左側(cè),面對前方張口哈氣(哈氣時發(fā)出“哈”字音)(圖三十二)。然后將頭右轉(zhuǎn)還原(圖三十三)。到此為一遍。同時“撤舌”“松齒”。接著“吸氣”一次。即將頭轉(zhuǎn)向右側(cè),面對右前方張口哈氣(圖三十四)。然后,再將頭左轉(zhuǎn)還原。到此為二遍。(注:“舌封齒間”與“撤舌”“松齒”之法仍同前)須連續(xù)做六遍(即左、右各三遍)。
8、車輪轉(zhuǎn) 兩腿分開,擺成“外八字步”架。兩臂屈肘抬起,與肩平行。兩手握成“空心拳”,拳心朝下(圖三十五)?!白黾堋保ù酥杠囕嗈D(zhuǎn)這一動作)時“忘息”?!吧喾恺X間”。先以右肘尖為軸,使右膀繞圈的同時作如下動作——以左肘尖為軸,使左膀由下向后、向上、向前繞轉(zhuǎn)十二圈(圖三十六)。然后,再令兩臂成水平狀;以左肘尖為軸,使左膀由上向前、向下、向后繞轉(zhuǎn)十二圈;右膀則同時以右肘尖為軸,令其由下向后、向上、向前繞圈。做完后“撤舌”“松齒”。須知,車輪轉(zhuǎn)乃和血功中的主架;檢驗該功是否練成,可以此為證——大凡功成者,做起車輪轉(zhuǎn)一架,胸腹內(nèi)呼吸有聲,似拉風(fēng)箱一般。武當(dāng)“太和門”有其術(shù)語云:學(xué)會車輪轉(zhuǎn),一輩子不用捧藥罐。(意思是說:“車輪轉(zhuǎn)“這個架子做好了,終生不會因病而去捧藥罐子了)。
附:范克平先生青年時期演練和血功(武八段)的部分照像
五、和血功練功注意事項 1、“做架”早、晚各一次(中午切勿進行);早晨可在四、五點鐘左右(冬季相應(yīng)推遲,亦可照常進行),晚上則在九點鐘左右(冬季相應(yīng)提前,亦可照常進行)。 2、“做架”須在室內(nèi)進行,不可在外。如室內(nèi)空氣不夠新鮮,則先將門、窗打開,待“做架”時再關(guān)上。 3、“做架”前略微行走(慢行勿快)片刻;待頭腦清醒(此指早晨“做架”)、思想集中(此指晚上“做架”)后再進行。 4、“做架”前、后一小時內(nèi)切勿飲食(水)。 5、“做架”不避風(fēng)、雨、雷、電。 6、“做架”不可束腰(腰帶越松越好)。 7、“做架”者須節(jié)欲。 8、“做架”不可一氣呵成,中途應(yīng)有多次“調(diào)息”。其要求為:“做架”前“調(diào)息”,“架二”、“架四”、“架六”、“架八”做完后各“調(diào)息”。 9、年過六旬、體質(zhì)虛弱者可先做此功的第一、第二小節(jié),過些時候再加做第三、第四小節(jié);如此逐步增加直至八小節(jié)。此乃循環(huán)漸進;量力而行。 10、“做架”中逢單架(即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小節(jié))需慢(越慢越好);逢雙架(即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小節(jié))則保持一般速度(不快不慢)。 11、“做架”者切勿再練其它門派類型的功夫(包括打太極拳、練五禽戲等),以免效果欠佳,或出現(xiàn)偏差,適得其反。 12、“做架”者盡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較大的食品(如辣椒、烈酒等)。 六、做和血功出現(xiàn)的反應(yīng) 1、初“做架”者會出現(xiàn)呼吸不暢、胸部微悶等現(xiàn)象,這是平時沒有慣于深呼吸的原因所致,過一段時候自然會消失。 2、“做架”者會出現(xiàn)身熱、腹鳴、頭腦微熱、肌肉跳動等感覺;其狀因人而異。這是內(nèi)氣流動、血脈暢通的吉兆,屬正常反應(yīng)。 3、“做架”中若出現(xiàn)頭暈欲吐、站立不穩(wěn)的癥狀,乃說明練者體質(zhì)虛弱;此時須減少架子。如原先做四小節(jié)的,現(xiàn)改為做二小節(jié);原先做六小節(jié)的,現(xiàn)改為做四小節(jié)……。 4、“做架”種有時會發(fā)生“走袖”(即思想不集中,甚至竟能忘卻“做架”中的遍數(shù))現(xiàn)象,此為正常反應(yīng),勿慮。七、做和血功的適應(yīng)癥 補腎助陽,健脾養(yǎng)胃,潤腸通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