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開我家小子的家長會,學校用正大火的電影形象哪吒來舉例講親子教育。 宣講案提煉了許多影片中從哪吒口中說出來的金句,比如“我想試試”,“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乾坤”,“小爺是魔,那又如何”等。這些金句說明,頑劣如哪吒,竟也有那么多發(fā)光的地方,孺子必然可教也。 宣講案里還播放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哪吒母親陪哪吒踢毽子的視頻片段,希望家長能像殷夫人一樣,在親子教育中能夠有高質量的陪伴。 開學周,哪吒成為各所學校用以加油打氣的形象代言,想讓家長們意識到各自家里的淘氣包,都是可以被認可的。 是的,也許孩子都頑劣、淘氣,但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與包容,正視孩子的不足,發(fā)現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激發(fā)孩子的潛力,指導孩子走向成功。 似乎哪吒給予我們的啟示就是: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與反抗的較量,而是愛與理解的交融。 沒錯,不管是從學校還是家庭,都需要有這樣的教育理念。可是……可是,教育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的長久磨礪,在實際操作層面,理念往往顯得蒼白,秉持的教育理念往往就半途而廢,甚至剛一開頭就被打回原形。 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脫節(jié),是當前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所以喜愛哪吒,對我們家長來說,就是葉公好龍。 ![]()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漢·劉向《新序·雜事》 哪吒作為別人家的孩子,我是可以喜歡他的,但如果我的孩子像哪吒一樣的話,那我肯定等不到他成為英雄那一天。我們且拿《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一些情節(jié)來看看(《哪吒之魔童鬧海》我還要等到電視里可以點播時再看)。 捉弄城里那幫野孩子,“體現”了哪吒的機智、伶俐。可你就等著其他家長找上門來吧,怕是敷湯藥(四川話,意為賠償)都能讓家長傾家蕩產。 海邊救被夜叉擄去的小女孩,“體現”了哪吒的英勇無畏。可你看他那拎不清的救人方式,本來人家還可自救的,也得被他幫倒忙給弄死。那都不是被誤會的事了,家長等著吃官司吧。 再說跟師父學藝,“體現”了哪吒的聰慧和機敏。但欺師滅祖的行為,哪個老師敢教??!早就被學校開除了吧。 就算是哪吒的父親李靖去求護身符轉移天劫咒要犧牲自己保住哪吒,在我看來,也可能是實在沒法管這小子,但出于倫常只能眼不見為凈,徹底交給社會算了。 所以,我要是有哪吒那樣的孩子,我是死的心都有,哪能等到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何況,比起一方諸侯的李靖,有權有勢有資源,我一介普通人,早就被孩子的頑劣氣瘋、心臟搭橋了。 對于我們這些普通家長來說,哪吒不可學,hold不住的。像我家那個小子,偶爾的橫(四川話讀huan2)起來,稍稍有那么一點“小爺是魔,那又如何”的樣子,我那內心,都火星子濺(四川話讀zan4)。 龍是好,那是只適合遠觀的;哪吒真可愛,只適合生在別人家。否則,必“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以上文字,多調侃成分,全無抵拒學校的意圖,望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