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醫(yī)雕蟲記 有個妹子,去年過年前受傷,又遇到些煩心事,時而悶悶不樂,時而欲罵人摔物,時而欲哭。她打電話給我,說身體不舒服。心里也很難受。胸腹中氣竄而滯脹,耳中如雷轟鳴,很不舒服,心也慌慌的跳。她說她想去精神病醫(yī)院看看。我說,你先別著急,我先給你開點藥吃。于是處方如下: 桃仁18g、法夏5g、甘草8g、石菖蒲12g、柴胡6g、大腹皮6g、蘇子8g、香附5g、青皮5g、珍珠母30g、木通6g、陳皮7g、龍骨30g、牡蠣30g、赤芍6g、桑白皮7g。 用法:水煎2次,混勻分3次溫服。每日一劑,用七劑。 我因為忙,開藥后便把此事忘了。今日那妹子親來舍下,說吃完藥,那些癥狀便沒有了。 這個病很典型,非常符合王清任夫子的癲狂夢醒湯。方證、機、切合對應(yīng),有效也就不奇怪了。 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滑稽的情況,我們曾經(jīng)絞盡腦汁,去治某些疑難病,成功后非常開心??珊髞黹啔v增加,多讀些書,便發(fā)現(xiàn)似曾相識。原來前人早就解決了這類問題,我們識見不及而已,所以覺得難。唉,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北人沈大姐,素體陽虛,外出感受風(fēng)寒,睡不暖和,上半身怕冷,腳不冷,但疲累無力,舌暗紅,地圖舌。此乃陽氣虛之外感,遂致邪陷不作汗,異常約束所致,乃處方如下: 生曬參10g、黃芪20g、甘草5g、炮附片15g、桂枝15g、羌活8g、防風(fēng)8g、川芎8g、赤芍10g、細辛4g、紅棗8個(切)、生姜3片、小蔥白4根(后下)。 囑第一次除蔥白外,其它所有藥物煎開后加煎75分鐘,再入蔥白煎5分鐘。趁熱倒入碗中,紙片蓋之。第二次所有藥物加煎50分鐘。趁熱倒出。兩次藥水混勻,日分三次溫服。囑將息如桂枝法。如藥水涼,則稍加熱。 當時開藥時,開的是5劑。服藥1劑后,原有的便秘已無。排臭穢便甚多,腹中舒爽,上樓腿已不累。 上方,乃再造散加蔥白,甚是明了,無須多釋。唯方中,桂芎羌防辛。十三味藥的方子里,風(fēng)藥就占了五味。此方中風(fēng)藥運用,大具機巧,非止陽虛無汗一途耳。同時便秘一端,愚以為,不可定為病名,無非氣化失常之一臨床見證耳。陽虛氣弱者,茍執(zhí)于通便,則失其旨也。陽藥運行,陰邪得化,又兼風(fēng)藥吹噓,正乃春風(fēng)化雨催桃李也。 年前去一集鎮(zhèn)購物,一老太咳嗽欲購西藥吃。藥店老板說,王先生剛好在此,不如請開個藥方。詢之,感觸風(fēng)寒耳,脈之,雙寸關(guān)大數(shù),望舌,痰濕貌。 乃處:法夏9g、陳皮 9g、茯苓12g、炙甘草5g、紅棗3枚(切)、生姜3片、蘇葉9g(后下)、石菖蒲6g。 囑服3劑。老太欲出診費,我說不用,用手一指店家,我免費看病,你免費給藥,將事辦了便妥。于是,我丟下筆便走了。 又有一老太,最喜串門,風(fēng)雨寒暑無阻。她得了一個風(fēng)寒咳嗽,已數(shù)日。我就笑,老家伙,你認得點藥,我替你解決問題,你自己配點藥,三五日便好。她看著我長大成人的,極愛我,也信我醫(yī)術(shù)。 藥物構(gòu)成:蛤蟆草4棵、棗樹皮掌大、矮地茶十根、紅棗5個、生姜3片、枯蘇梗一尺、車前草2棵、香菜4根。 四日后,她說在鄰村吃酒,得了一包大中華香煙,特地送給我吃。問病情,說三天就好了。 我本鄉(xiāng)野一庸醫(yī),亦土亦俠亦風(fēng)塵。 末流郎中 乙巳元宵之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