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是吳國著名的賢者,他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伯仲叔季,老四,上面還有三個哥哥。晉楚爭霸,晉國為了制衡楚國,驅(qū)虎吞狼,開始扶植吳國,此時吳國國君叫壽夢,就是季札的父親,他從晉國那里得到了軍事和外資援助,國力開始迅速發(fā)展,后來他學(xué)楚國,也自稱王,吳王這個稱呼自此而始。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余祭、余昧、季札,兄弟四人,季札最賢德,他就想立少子札為繼承人,季札堅辭不受,于是壽夢死前就定了“兄終弟及”的規(guī)矩,大哥諸樊即位后戰(zhàn)死(諸樊在位十三年),傳位給二哥余祭,這幾十年吳夢戰(zhàn)事頻繁,為了得到中原諸國的支持,吳王余祭派弟弟季札聘問中原各國,這第一站就到了魯國。 ▲ 季札家族關(guān)系圖 1
吳公子札來聘……聘,訪問。吳國公子季札來我國訪問。這里有一段刪減,說季札很欣賞魯國執(zhí)政叔孫豹,并給了他一些逆耳忠言,叔孫豹也是著名的政治家,“立德、立功、立言”所謂“三不朽”就是他提出來的。
請觀于周樂。季札請求觀賞周樂。因為周公旦的關(guān)系,周王室允許魯國使用天子禮樂,現(xiàn)在周王室衰微,就有了“周禮盡在魯”的說法,禮樂是周文化的核心,是華夷之別的重要標準,作為“蠻夷”的季札,非常仰慕這一先進文化,所以請求魯國允許他欣賞周樂。這里有一個小插曲,季札出發(fā)后不久,他二哥余祭就被刺身亡,正常國君喪期不得舉樂,但那時消息傳播不便捷,季札還不知道國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所以這一點季札不算失禮。周樂包括曲、歌、舞。曲、舞都失傳了,歌詞流傳下來不少,就是《詩經(jīng)》。當(dāng)然,孔子此時尚年幼,所以這時流傳的詩歌應(yīng)該比《詩經(jīng)》更加豐富吧。
使工為之歌《周南》《召(shào)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span>讓樂工為他辦了一場演奏會,先唱《周南》《召南》,本文可以認為是季札做的樂評,其中大多是詩經(jīng)中的篇目,《周南》《召南》分別是周王室兩個大功臣周公旦、召公奭封邑流傳的民謠,其中除了《關(guān)雎》《桃夭》這些歌詠愛情的詩歌,還有《鱗之趾》《甘棠》這種歌頌貴族德行的詩作,國風(fēng)這兩部分多頌揚、少諷刺,所以季札評價說:美妙??!這表達的是周王開始奠定國家的基礎(chǔ)而尚未完成,此時人民辛勤而沒有怨言。
為之歌《邶(bèi)》《鄘(yōng)》《衛(wèi)》,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wèi)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wèi)風(fēng)》乎?”然后為他歌唱《邶(bèi)》《鄘(yōng)》《衛(wèi)》的歌曲,邶是武庚的封地,鄘是管叔的封地,衛(wèi)是康叔的封地,這三個地區(qū)比較集中民風(fēng)相似。 ![]() 而且三監(jiān)之亂后,就只剩下衛(wèi)國了,所以這里把他們的音樂放在一起,其中情歌占了很大部分,但也有像《式微》《相鼠》《載馳》這種訴說家國愁怨的,又有《定之方中》這種頌德之歌,所以季札評論說:美妙??!深沉啊!憂愁但不困頓。我聽說衛(wèi)康叔、衛(wèi)武公的德行就是如此的,這就恐怕就是衛(wèi)風(fēng)吧。衛(wèi)康叔,衛(wèi)國的始封之君,任務(wù)之一就是監(jiān)督商朝遺民,后來他參與了三監(jiān)之亂的平定。衛(wèi)武公逢幽王褒姒之亂,犬戎侵周,他出兵勤王,協(xié)助平王東遷。他們都面臨國家憂患,但又力挽狂瀾,所以說他們“憂而不困”。
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他歌唱《王風(fēng)》這是東周核心地帶洛陽附近的民歌了,西周的歌曲大都在雅、頌之中,周王室東遷失尊,與諸侯同,所以稱“風(fēng)”。季札聽了《王風(fēng)》中的歌曲說:美??!懷憂思而不恐懼,是周王室東遷的音樂吧?!锻躏L(fēng)》中第一首就是《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他歌唱《鄭風(fēng)》。季札說:美??!但歌唱的內(nèi)容已過于瑣碎,人民無法忍受,他恐怕要先滅亡吧。這一句中“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歌中內(nèi)容瑣碎,引申為鄭國法令細苛,人民不能忍受;還有一種說《鄭風(fēng)》中多為瑣碎的男女私情,民風(fēng)日頹,不堪挽回。現(xiàn)在《鄭風(fēng)》二十一篇都是“我愛你、你愛我”或者“我愛你,你不愛我”,雖然后來的學(xué)者解讀出了各種諷刺、憂思,但看詩歌本身,還都是兒女之思。鄭國人天天想的都是“逾墻折?!薄坝信缭啤保瑳]有一點的進取之心和家國之憂,國家敗亡也就可以看見了。
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yāng)乎,大風(fēng)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span>為他歌唱《齊風(fēng)》,《齊風(fēng)》第一篇就是催人早起干活的“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齊風(fēng)》內(nèi)容非常豐富,有歌頌勞動的,有表達思念的,也有諷刺貴族的,所以季札評價說:美啊!浩蕩啊!大國之風(fēng)啊。東海諸國的表率,是姜太公的國家吧?這個國家不可限量。
【譯】吳國公子季札前來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魯君讓樂工為他演唱《周南》《召南》,他說:“美好啊!教化開始奠定基礎(chǔ)了,雖然還不算完善,然而百姓已經(jīng)勤勞而不怨恨了?!睒饭樗莩囤L(fēng)》《鄘風(fēng)》和《衛(wèi)風(fēng)》,他說:“美好??!深厚啊!雖然有憂思,卻不至于困窘。我聽說衛(wèi)國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這樣,這恐怕就是《衛(wèi)風(fēng)》吧!”樂工為他演唱《王風(fēng)》,他說:“美好啊!雖有憂思卻沒有恐懼的情緒,這恐怕是周室東遷之后的音樂吧!”樂工為他演唱《鄭風(fēng)》,他說:“美好?。〉鼰┈嵉锰^分了,百姓已經(jīng)不堪忍受了。這恐怕是要最先亡國的吧?”樂工為他演唱《齊風(fēng)》,他說:“美好?。『甏蠖钸h,這是大國的音樂??!可以成為東海諸國表率的,恐怕就是太公的國家吧?國運真是不可限量啊!”
2
為之歌《豳(bīn)》,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他歌唱《豳(bīn)風(fēng)》,豳雖然現(xiàn)在在秦國境內(nèi),但它曾經(jīng)是周的舊都之一,是周王室重要的發(fā)源地,詩經(jīng)中豳風(fēng)七首,最熟悉的一句可能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了,但除了《七月》之外,比如《破斧》《東山》都和周公東征有關(guān)系,所以季札評價:美啊!浩蕩??!歡樂而不過度,這是周公東征時的音樂吧!
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他歌唱《秦風(fēng)》,說:這就是所謂的夏聲吧,夏聲是王畿之聲,秦國的封邑是原西周失去的土地,這個地方的歌曲也可以說是周王朝舊地的音樂,所以季札說:能發(fā)夏聲就極其宏大,洪大到了極點,這大概是周王朝舊地的音樂吧。秦腔的起源好像就是夏聲秦風(fēng),確實是豪放宏大的,用秦腔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那肯定是極其合適的。但拿來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就不太好想象了。
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fēng)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span>為他歌唱《魏風(fēng)》,季札說:美啊!婉轉(zhuǎn)?。V大又婉轉(zhuǎn),急促又容易歌唱,如果以德行來輔佐,那就是賢明的君主??!《魏風(fēng)》中《園有桃》是憂國憂民的抒懷詩,《伐檀》和《碩鼠》則都是對貴族中腐敗分子的指責(zé)。大概是唱的這些吧。
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為他歌唱《唐風(fēng)》,晉國的國號最早就是唐,《唐風(fēng)》就是晉地的音樂,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有十二篇,內(nèi)容也很豐富,季札說:思慮深遠??!作者中大概有陶唐氏的遺民吧!陶唐氏是指堯,他最早定都在陶,后來遷到唐,所以稱陶唐氏。如果不是陶唐氏遺民的話,為何憂慮如此長遠呢?不是具有盛德之人的后代,誰能這樣呢?
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為他歌唱《陳風(fēng)》,《陳風(fēng)》和《鄭風(fēng)》類似,情歌居多,可能比《鄭風(fēng)》還火辣直白。所以季札評價:這個地區(qū)的人民沒有君主,不能長久啊。陳國兩次亡國,最終被楚國所滅。
自《鄶(kuài)》以下無譏焉!譏,評論。從《鄶風(fēng)》之后,季札不再評論。十五國風(fēng)也只剩下《鄶風(fēng)》和《曹風(fēng)》,為什么不評論呢?大概是兩個國家都已經(jīng)滅亡了,而非詩歌不美。特別說明一點,古代資訊不發(fā)達,《風(fēng)》就是民歌,有明顯的地域之風(fēng),你不到那里,聽到的可能性很小。后面的《雅》和《頌》作為貴族音樂也有明確的等級限制,吳國國君作為子爵,在國內(nèi)能夠演奏的曲目可能也有限,所以季札在到魯國的這次音樂會之前,是很難聽到這么多音樂的,他能夠僅僅從音樂中解讀出歌曲地域、創(chuàng)作背景和核心思想,更能夠和政治掛鉤,評判一個國家的興衰,甚至能夠從中預(yù)言一個國家的走向,可見季札有著非常深厚的藝術(shù)造詣和政治修養(yǎng),現(xiàn)在民歌聽完了,音樂會進入第二個階段貴族音樂——《雅》和《頌》。
【譯】樂工為他演唱《豳風(fēng)》,他說:“美好??!博大坦蕩!歡樂卻不放縱,這恐怕是周公東征時的音樂吧!”樂工為他演唱《秦風(fēng)》,他說:“這就叫做'夏聲’。產(chǎn)生夏聲就說明氣勢宏大,宏大到極點,大概是周朝故地的樂曲吧!”樂工為他演唱《魏風(fēng)》,他說:“美好啊,輕遠悠揚!粗獷而又婉轉(zhuǎn),急促而流暢,用仁德來加以輔助,就可以成為賢明的君主了?!睒饭樗莩短骑L(fēng)》,他說:“思慮深遠啊!恐怕有陶唐氏的遺民吧?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憂思如此深遠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誰能像這樣呢?”樂工為他演唱《陳風(fēng)》,他說:“國家沒有賢明的君主,還能長久嗎?”再歌唱《鄶風(fēng)》以下的樂曲,季札就不作評論了。
3
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span>為他歌唱《小雅》,《小雅》和國風(fēng)題材類似,內(nèi)容都極其豐富,其中有很多宴饗詩,也有戰(zhàn)爭詩和怨刺詩,主要創(chuàng)作于西周晚期,國力開始衰微的時候。季札聽過之后說:美??!有思慮但沒有貳心,有怨恨但不直言,大概是周王室德行衰微之后創(chuàng)作的歌曲吧。但還是有先王的遺民啊。從這些詩歌中可以聽出作者雖然對周王室有怨言,但還是擁護王室的,所以才這樣說吧。
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為他歌唱《大雅》,《大雅》創(chuàng)作于周早期,國家興盛之時,主要以歌頌王室功績,感懷先王德行為主,也有中晚期對幾任昏君的批判和警醒。季札評價說:廣大啊,和諧美好!音調(diào)曲折但又剛直有力,這是文王的德行吧。
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fù)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fēng)平;節(jié)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span>《頌》,顧名思義都是頌歌,國家祭祀、祝禱或重大典禮時演奏的禮樂,聽到這里季札聽嗨了。季札說:美到極點了?。≈苯拥伙@倨傲,委婉而不顯卑微;切近而不顯逼迫,悠遠而不顯游離;曲調(diào)變化但不過度,回環(huán)往復(fù)但不使人生厭;哀傷而不憂愁,快樂卻不放縱;取用而不匱乏,寬廣卻不顯露。施予而不損耗,汲取卻不貪婪;安靜卻不停滯,行進卻不流離;五聲相和,八風(fēng)平穩(wěn)。節(jié)奏有度,秩序井然。盛大的德行正和這音樂相同啊。
到這里音樂會的歌曲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之后是舞樂階段。
【譯】樂工為季札歌唱《小雅》,他說:“美好??!有憂思但卻沒有二心,有怨恨但卻不說出來,這大概是周朝的德政教化開始衰敗時的音樂吧?那時還是有先王的遺民在?。 睒饭樗璩洞笱拧?,他說:“寬廣?。『兔腊?!抑揚曲折而本體剛勁,恐怕是文王的德行吧!”
樂工為他演唱《頌》,季札說:“達到頂點了!正直而不傲慢,屈從而不卑下,親近而不因此產(chǎn)生威脅,疏遠而不因此背離,變化而不過分,反復(fù)而不令人厭倦,悲傷而不愁苦,歡樂而不放縱墮落,用取而不會匱乏,寬廣而不張揚,施予而不耗損,求取而不貪婪,安守而不停滯,行進而不泛濫。五聲和諧,八音協(xié)調(diào),節(jié)拍合于章法,演奏先后有序。這都是擁有大德行的人共有的品質(zhì)??!”
4
見舞《象箾(shuò)》《南籥(yuè)》者,曰:“美哉,猶有憾。”《象箾(shuò)》《南籥(yuè)》兩種舞蹈的名稱,據(jù)說一種是歌頌武功,一種是歌頌文治的。觀看這兩種舞蹈之后,季札說:美??!但尚有缺憾。
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大武》是歌頌周武王的樂舞,有學(xué)者考證說這應(yīng)該是一組舞蹈,和《周頌》中的幾首詩配套的,但樂舞已經(jīng)失傳了,也不好論證。季札觀看《大武》之后說:美??!周王朝的興盛,就是這樣的吧?
見舞《韶濩(hù)》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韶濩(hù)》是歌頌商湯的樂舞,詩經(jīng)中也有《商頌》流傳,他們之間可能也有關(guān)系,季札說:以圣人之弘大,尚且有缺點。圣人不容易啊,從樂舞的缺陷看出了圣人的慚德。缺陷在哪里呢?沒有說明,看過一篇賞析,里面說慚德是指圣人“以征伐取得天下”。
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這是歌頌夏禹的樂舞了。季札說:美??!辛勤卻不以德自居,除了大禹,誰能做到呢?不德,是不以德自居,不是不道德。
見舞《韶箾(xiāo)》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dào)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這是虞舜時的舞蹈,越來越古老了,季札說:德行的極點??!弘大??!就像天空無所不包,像大地?zé)o所不載!德行盛大至極,不能再有所增加了。到此結(jié)束吧,如果還有其他音樂,我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譯】季札看到跳《象箾》和《南籥》兩種樂舞后,說:“美好??!但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時說:“美好?。≈艹d盛的時候,恐怕就是這樣子吧!”看到跳《韶濩》時說:“圣人如此偉大,仍然有不足之處而自覺慚愧,做圣人不容易?。 笨吹教洞笙摹窌r說:“美好??!勤于民事而不以功德自居,除了禹,誰還能做到呢?”看到跳《韶箾》時說:“功德達到頂點了!偉大啊,就像蒼天無所不覆蓋一樣,像大地?zé)o所不承載一樣!再盛大的德行,恐怕也不能比這再有所增加了。觀賞就到這里吧!如果還有其他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5
季札觀樂,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音樂的范疇,所謂“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季札以心觀樂,以音聲明德,可謂胸懷萬象。作為偏居一隅的吳國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吳國正在努力從強大深厚的中原文明中汲取營養(yǎng)。吳國的崛起指日可待。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