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斯死后,秦朝朝政完全掌握在趙高手中。胡亥名義上是最高統(tǒng)治者,但卻是一個扶不起的花花公子。據說他登基不久,就問過趙高,說:“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的工夫,那今天我成了皇帝,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所以我要享盡天下艷福,你認為如何?”趙高順水推舟說:“這是極其明智的見解,只有陛下想得出來,愚昧的人是永遠想不到的。”在這樣皇帝和奸臣的統(tǒng)治下,秦帝國想不滅亡似乎也很困難。 趙高控制朝政后,首先對人事做了重要調整,自己接替李斯做了丞相,把自己過去一直擔任的郎中令給了他的弟弟趙成,并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到了許多關鍵的崗位。即便如此,他還是擔心有人不服,于是上演了“指鹿為馬”的故事。 他把一匹鹿獻給秦二世,硬說是一匹馬,胡亥很驚訝地說:“這是鹿啊,怎么會是馬呢?”就問左右的大臣,大部分人非常懼怕趙高,就附和說是“馬”,有幾個膽大還存有正義感的大臣堅持說是“鹿”,后果可想而知,這幾位大臣很快遭到了趙高的報復,這樣一來沒有人再敢挑戰(zhàn)趙高的權威了。 到這個時候,秦帝國除了滅亡,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實際在李斯被處死的一年前,秦朝滅亡的序幕就已經拉開。這一年爆發(f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因為發(fā)生在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州東南),歷史上也把它稱作“大澤鄉(xiāng)起義”。 這次起義的兩個領導人陳勝和吳廣,據歷史記載都是今天河南省人。其中陳勝出生比較貧苦,一直給人做長工,但是他很有志向,有次干完活在田埂上休息時,他對旁邊的人說:“茍富貴,無相忘?!庇行╅L工嘲笑他,認為長工出身的人怎么可能富貴呢。這時陳勝長嘆一聲,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就是說小燕雀哪里能知道鴻鵠一飛沖天的志向。 在胡亥登基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和其他九百人被征調到漁陽(今北京密云)戍邊,當陳勝、吳廣他們走到大澤鄉(xiāng)時,遇到連日大雨,道路被沖毀,只能暫時停下來,他們算了一下行程,無論如何也無法按時趕到漁陽。 按照當時秦朝的法律,這是要殺頭的。陳勝、吳廣私下商量,不按期到是死,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還不如豁出去造反。陳勝更有頭腦,他對吳廣說:“老百姓受秦朝之苦已經很多年了,聽說秦始皇并不是選擇胡亥當皇帝,而是選擇了長子扶蘇,現(xiàn)在秦二世把扶蘇逼死了,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扶蘇比胡亥賢良。當年楚國的大將項燕,關心士卒,戰(zhàn)功卓著,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認為他死了,有的人認為他還活著,如果我們以扶蘇和項燕的名義造反,號令天下,就會有更多的人響應。” 二 陳勝、吳廣雖下定了造反的決心,但心里多少還有些不安,畢竟造反不是兒戲,搞不好是滅九族的事情。所以就悄悄找人占卜,占卜的人認為他們大事可成,并建議他們去找鬼神算一卦,說者有意,聽者用心,這是要他們借鬼神來提高威信。 于是他們在一條白綢帶上寫了“陳勝王”三個紅字,偷偷塞進魚肚里,大家一起吃魚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紅字條,都覺得很驚訝。晚上吳廣還跑到休息駐地附近的破廟里,點燃鬼火,模仿狐貍叫道:“大楚興、陳勝王”,折騰了一晚上,眾人感到更加驚恐,天亮以后大家見到陳勝,都用異樣的眼光打量并相互悄聲私語,這個計謀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吳廣人緣很好,有天押送他們的兩個尉官喝多了,吳廣趁機故意挑事,在他們面前揚言要逃走,兩個尉官果然上套,想鞭撻吳廣,吳廣反抗不從,他們拔出劍恐嚇,吳廣趁機奪下了劍,在陳勝的幫助下,將兩個尉官都殺了。 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了。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我們在這里遇到了大雨,無論如何也趕不到漁陽了,后果就是被殺頭。即使有幸不被殺頭,戍邊的十個人里有六、七個也得死,大丈夫如果豁不出性命也就罷了,如果豁出性命就要干點大事。”這時候,他振臂一呼,喊出了千古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番話極具煽動性,大家覺得陳勝所言很有道理,于是表示愿意跟著陳勝造反。他們用剛剛殺死的兩個尉官祭了天,袒露右臂,一起發(fā)誓要復興大楚,大澤鄉(xiāng)起義由此爆發(fā),沖垮秦王朝的第一股洪流破堤而出。 宣布起義后,陳勝、吳廣將九百人按照秦國軍制重新組織起來,以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首先攻占了大澤鄉(xiāng),繼而又攻占了大澤鄉(xiāng)所在的蘄縣縣城(今安徽宿州),此后陳勝將兵力分為東西兩路,攻城拔寨,進展順利,一路上也不斷擴充兵力,很快攻克第一個重要城市陳縣(今河南睢陽),這時候兵力由起事時的九百人擴展到騎兵一千多人,步兵好幾萬人。 成功攻克陳縣后,陳勝應大家的請求,自立為王,定國號為“張楚”,意為“張大楚國”,借此希望得到楚地百姓的支持和擁護。由此,大澤鄉(xiāng)起義由一次民變變成了一個政權,性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建立了政權后,影響力越來越大,各地紛紛起事響應,復楚反秦的隊伍越來越多,被秦滅掉的六國紛紛復國。 三 陳勝稱王后,做出派軍向西進攻取咸陽,推翻秦朝的重大部署。西進的軍隊主要有兩支,一支由吳廣統(tǒng)帥,進攻戰(zhàn)略要地滎陽,直指關中的東大門函谷關。另一只以宋留為將軍,攻擊南陽,伺機奪取關中的南大門武關。 吳廣這一路進展順利,很快就包圍了滎陽。滎陽的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周邊有秦朝重要的糧食儲備基地——敖倉。當時鎮(zhèn)守滎陽秦軍將領是丞相李斯的長子李由,雙方在這個地方發(fā)生激戰(zhàn),但都無法擊潰對方,形成了膠著之勢。另一支由宋留率領的張楚軍受到了秦軍的猛烈抵抗,無法接近武關。 面對這樣的局勢,張楚軍改變了部署,派一個叫周文的將軍率領部分軍隊繞過滎陽,直接進攻函谷關。周文過去曾經在項燕的軍隊里服役,熟習兵法,有一定的軍事經驗。他率領軍隊成功突破了秦軍的防線,一舉攻破了函谷關。 函谷關是進入關中的咽喉,過了此關,基本無險可守,咸陽直接出現(xiàn)在攻擊的視線內。秦朝一直以來對函谷關的守備非常重視,但可能沒有預想到張楚軍會如此神速,最終關隘落于周文之手。過關后周文的軍隊很快就到達驪山腳下,咸陽就在眼前,似乎秦朝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了。 對于周文軍隊,此時唯一的阻礙是一條叫做“戲水”的河,秦軍在河對岸布置了防線,動用的是比較精銳的首都警衛(wèi)部隊。果然,這支秦軍戰(zhàn)力很強,周文初戰(zhàn)敗下陣來。這個時候不知什么原因,周文突然停止了進攻。本來形勢很好,軍隊人數又比對方要多,如果連續(xù)攻擊,打敗秦軍指日可待,但在關鍵時候,周文卻選擇了按兵不動。他的軍隊孤軍深入,本應速戰(zhàn)速決,這樣一來犯了兵家大忌,給了秦軍反擊的機會。 統(tǒng)領秦軍反擊的是將軍章邯,章邯何許人也?歷史上對他的前半生記載很少,他應該參加過滅六國的戰(zhàn)爭,后來從行伍轉為文官,被任命為少府,主要負責驪山陵墓的建造工作。 周文到達“戲水”東岸時,章邯就在旁邊驪山的工地上。當時秦朝已經沒有什么出色的將領,章邯向秦二世胡亥建議,把在驪山工地干活的幾十萬工匠、犯人釋放,發(fā)給武器,就近作戰(zhàn),胡亥接受章邯的建議,并任命他為大將,統(tǒng)帥秦軍,保衛(wèi)咸陽。 章邯接受任命后,迅速將這幾十萬人組織起來,整軍備戰(zhàn)。緊接著以精銳的皇家部隊為主力,新組建的軍隊為側翼,對周文的軍隊發(fā)起了突然襲擊,周文軍隊潰敗,自己也被迫自殺。 章邯下一個目標就是滎陽,當時吳廣還在圍困滎陽,章邯的逼近使吳廣軍隊陷入了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面,大敵當前隊伍產生內亂,吳廣手下的部將田臧、李歸密謀殺死了吳廣。 很快章邯的軍隊就到達滎陽,田臧、李歸先后戰(zhàn)死,章邯的軍隊與固守滎陽的李由軍隊匯合到了一起,實力大增,開始轉入了戰(zhàn)略反攻,一股作氣打到張楚政權的首都陳縣,陳勝兵敗,放棄陳縣,在退敗路上被車夫莊賈所殺。張楚政權作為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從陳勝稱王到被章邯所滅,雖然僅僅存在了六個月,但它像一顆火種,引燃了焚毀秦朝的熊熊火焰。 四 其中的一團烈焰屬于項羽。項羽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項羽有個叔叔叫做項梁,項梁的父親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一直跟著叔叔項梁,他從小不喜歡讀書,學習劍術也是半途而廢,為此受到了項梁的責備。項羽認為學習書本不過是用來記錄名字,劍術也只能進行單挑,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本領,也就是一個人可以打敗許多人的本事,項梁聽后開始教他兵法。 項羽長大后一表人才,身高八尺,力氣超人,有次他和叔叔看到始皇帝出巡的場面,項羽說到“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說,皇帝這事可以讓我來替他干,這話嚇壞了旁邊的項梁,他趕緊捂住項羽的嘴巴說:“這話不能亂說,是要滅族的。”項羽從年輕時起,身上就充滿一股舍我其誰的霸氣。 大澤鄉(xiāng)起義兩個月后,項梁在會稽郡起事,沒過多久,傳來了陳勝被殺的消息。項梁手下有個謀士叫做范增,雖年已七十但很擅謀略,他對項梁說陳勝之所以敗亡,是因為自己稱王,如果能立楚國王室的后代為王,定會有許多人投奔,大事方可成功。項梁聽從了他的建議,從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仍立為楚懷王。 另一團烈焰是劉邦。劉邦是沛縣人(今江蘇沛縣),他在兄弟里排行第三,所以人稱“劉季”,從小好吃懶做,不務正業(yè),史書說他“好酒及色”,所以經常被自己的父親訓斥。后來做了泗水亭長,成為掌管十里范圍的小官,但是劉邦并沒有因此有什么改變,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喜歡招朋喚友喝大酒,和漂亮女人搭搭訕,他雖然沒什么錢,但卻非常好客,表現(xiàn)得很慷慨,經常請人吃飯,結果賒了許多賬。不過正是因為這樣豪爽的個性,使得劉邦結識了不少稱兄道弟甚至關鍵時刻可以為之賣命的朋友,劉邦后來能成功和這些人密不可分。 有次他也看到了始皇帝出巡,但是他的感受和項羽完全不同,他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辈幌耥椨鹉菢佑腥《陌詺猓茄哉Z之間充溢著無盡的羨慕。 劉邦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他的岳父呂公,別人都覺得劉邦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沒有什么發(fā)展前途。但呂公卻覺得劉邦是一支難得的“潛力股”,他把自己的女兒呂雉許給了這位泗水亭長,后來的歷史證明,呂公的眼光相當的獨到。 劉邦走上造反道路與陳勝吳廣有些相似,劉邦作為亭長要押送一些囚犯到驪山,走到半路,這些囚犯跑了許多,劉邦估計,照這樣下去,走不到驪山,自己就會成為“光桿司令”,既然如此,他索性把所有人都放了,但私放人員要被處罰,劉邦和不愿意走的一些囚犯躲進了附近的芒碭山。 沒過多久,大澤鄉(xiāng)起義爆發(fā)了。各地紛紛響應,沛縣縣令也想起兵,沛縣縣吏蕭何和曹參建議縣令招撫躲在山中的劉邦,縣令起初同意,后來卻又反悔還要捉拿蕭何和曹參。劉邦下山用箭射書信到城中,鼓動百姓殺掉縣令。這個縣令平時不體恤百姓,受劉邦鼓動被百姓所殺,劉邦被大家推舉為沛公,正式起事,這年他已經四十八歲。聽說項梁擁立楚懷王后,劉邦率自己的隊伍投奔而來。 此時秦軍在章邯的率領下勢如破竹,滅掉張楚政權后,又攻克了魏國,然后攻擊齊國,項梁率部增援齊國,起初打了幾場勝仗,項梁有些驕傲,防備變得松弛,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被章邯夜襲成功,楚軍潰敗,項梁戰(zhàn)死。 項梁兵敗的消息傳來,楚懷王大為驚恐。暫時驚慌過后,這位牧羊人出身的楚王,轉念覺得對自己而言,項梁的死或許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可以借此趁機掌控實權,做個名副其實的楚王。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要是需安置好軍中的兩個人物。于是封項羽為長安侯,封劉邦為武安侯,緊接著制定了新的滅秦戰(zhàn)略,他下令說秦朝被推翻后,六國要恢復,誰首先進入關中,攻克咸陽,誰就當關中王,這個就是“懷王之約”。 章邯消滅項梁后,前去攻打趙國。趙國局勢吃緊,不斷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北上救趙。同時派劉邦率領一支軍隊,向西進攻關中。從這個安排來看,楚懷王非常忌憚項羽,處處設防,不僅不讓項羽當主將,而且把對付章邯這樣的硬骨頭交給他來啃。 宋義、項羽率軍出發(fā)后,走到半路,宋義下令部隊停止前進。項羽對此很是不滿,他急著要與章邯交鋒,好為自己的叔父項梁報仇雪恨,但宋義卻不以為然,他是想讓秦趙相殘而漁翁得利,項羽一再勸說均告無效,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宋義。項羽把這起事件傳報給楚懷王,懷王鞭長莫及,只好封項羽為上將軍,命他繼續(xù)領兵救趙。 接著發(fā)生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巨鹿之戰(zhàn),項羽先命部將英布、蒲將軍率兩萬精兵渡過漳河,猛烈攻擊秦軍運送糧草的甬道,項羽隨后率主力過河,鑿沉船只,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只帶三天口糧,這就是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置死地而后生的楚軍,戰(zhàn)斗力空前高漲,個個爭先,以一當十,一舉擊潰王離率領的秦軍,解了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之圍。在旁邊觀戰(zhàn)的其他諸侯國軍隊看傻了眼,大戰(zhàn)過后,一致推舉項羽為聯(lián)軍統(tǒng)帥,憑借這一戰(zhàn),項羽聞名天下。 五 巨鹿之戰(zhàn)后不久,咸陽發(fā)生了李斯被殺的事件。李斯與章邯關系素來不錯,章邯不可避免受到懷疑和猜忌。 項羽取得巨鹿之戰(zhàn)勝利后,向章邯軍隊發(fā)動猛烈攻擊。章邯看項羽來勢兇猛,決定暫時撤退來避其鋒芒。這時候,秦二世和趙高派人到章邯處,對其避戰(zhàn)行為進行斥責。章邯派手下司馬欣到咸陽去說明情況,并請求增援。 司馬欣到了京師后一直沒有見到二世皇帝,歸來途中又遭到趙高手下的追殺,但幸免于難?;氐秸潞姞I后,司馬欣對章邯表示,朝中現(xiàn)在是趙高專權,如果戰(zhàn)爭勝利了,趙高一定會忌憚將軍威望,不會有什么好結果。如果打敗了,則更難逃一死,何去何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章邯內心產生動搖,派人去與項羽軍隊聯(lián)絡,最后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秦朝最后一支生力軍就此消失。對于二十萬降兵,項羽害怕不好控制而選擇了坑殺,和長平之戰(zhàn)白起的做法一樣,生生活埋二十萬人,這樣的做法極其殘忍和愚蠢,埋下了秦人仇恨項羽的種子,開始為項羽最后的失敗吹響了號角。 與此同時,劉邦軍隊進展順利,他的作戰(zhàn)思想很明確,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劉邦原來想攻取函谷關,然后直取咸陽,但一路上一些城池沒打下來,打不下就不再糾纏?!皸l條大路通咸陽”,除了函谷關外,通過武關也可以進入關中。攻取武關必須先占領宛(今河南南陽),于是劉邦聽取手下意見,招降宛城郡守,然后順利抵達武關。公元前207年八月,武關守將獻關,劉邦拿到了打開關中的鑰匙。 此時秦二世依舊躲在后宮尋歡作樂,只聽說外面有些盜賊作亂,根本不知道形勢有多么嚴峻。趙高對局勢心知肚明,他害怕胡亥怪罪,一方面隱瞞軍情不報,另一方面開始接觸劉邦派來的使者,準備為自己留條后路。 這個時候秦二世總是做噩夢,他找人來解夢,解夢者說這是涇水的神鬼在作怪,于是胡亥離開咸陽城到望夷宮去行齋戒,脫離趙高視線的秦二世,終于得到了形勢非常嚴峻的真實消息,更聽說趙高和劉邦使者有接觸,他派人到咸陽問詢趙高。趙高害怕事情敗露,派自己的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發(fā)動政變,誅殺了秦二世胡亥。 胡亥死后,趙高宣布放棄皇帝稱號,將秦王朝改回諸侯國,并立子嬰為秦王。子嬰看到秦二世的下場,不愿意坐以待斃,他上臺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掉趙高。但趙高位高權重,身邊護衛(wèi)眾多,想殺他并非易事。子嬰很有謀略,他故意稱病不出,趙高前來探望時,他令手下人做好布置,抓住機會一舉誅殺了趙高。 趙高的死已經無法挽救秦王朝。劉邦在藍田等地大敗秦軍,直抵咸陽城下,他派人勸子嬰投降。此時大勢已去,秦朝已無抵抗能力,即位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只好出城投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帝國就這樣落下帷幕,此時距離它滅掉六國一統(tǒng)天下只過去十五年,距離秦始皇病逝僅僅四年,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
來自: duojing2000 > 《歷史的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