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膽濕熱證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證候。
含義肝膽濕熱證 - 癥狀: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寒熱往來,黃疸,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 病因:多因外感濕熱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失運,濕熱內生,蘊結肝膽。
指濕熱之邪蘊結肝膽,導致肝膽疏泄功能失常的證候。
病因
- 外感濕熱之邪,比如在長夏季節(jié),氣候炎熱且潮濕,濕熱邪氣侵犯人體,盤踞于肝膽。 - 飲食不節(jié),長期食用過多肥甘厚味、辛辣酒類等食物,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邪內生,郁而化熱,濕熱蘊結于肝膽。
癥狀
- 肝膽疏泄失常癥狀: - 脅肋脹痛是比較突出的癥狀,疼痛程度輕重不一,主要是因為濕熱蘊結肝膽,導致肝經氣血不暢。還會出現(xiàn)口苦的情況,這是膽汁上溢的表現(xiàn)。 - 黃疸也是常見癥狀,主要是因為濕熱熏蒸肝膽,膽汁外溢,使皮膚和鞏膜發(fā)黃,顏色鮮明如橘皮色。 - 脾胃受影響癥狀: - 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胃脘部脹滿不適等癥狀,這是因為肝膽濕熱影響到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 - 大便不調,可能出現(xiàn)溏泄(大便稀軟不成形),也可能出現(xiàn)便秘,主要取決于濕熱之邪的偏重程度。 - 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癥狀(肝經繞陰器): - 男性可能出現(xiàn)陰囊濕疹,表現(xiàn)為陰囊皮膚瘙癢、潮濕、起紅疹等。 - 女性可能出現(xiàn)帶下黃臭,是因為濕熱下注于胞宮。
舌脈表現(xiàn)
- 舌紅苔黃膩,這是典型的濕熱內蘊的舌象。黃苔表示有熱,膩苔表示有濕。 - 脈象弦滑數(shù),弦脈主肝病,滑數(shù)之脈表示體內有濕熱。
治療原則
清熱利濕,疏肝利膽。常用的方劑如龍膽瀉肝湯,通過清利肝膽濕熱來改善癥狀。 二,中醫(yī)治療肝膽濕熱證中醫(yī)治療肝膽濕熱證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中藥治療
- 方劑應用 - 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甘草組成。龍膽草瀉肝膽實火、除肝膽濕熱,是為君藥。黃芩、梔子助君藥瀉火解毒,為臣藥。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使?jié)駸嶂皬男”闩懦?;當歸、生地黃養(yǎng)血滋陰,防瀉火藥物傷陰;柴胡疏暢肝膽之氣,引諸藥入肝經,這些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一般水煎服,能清肝膽實火、瀉下焦?jié)駸帷?/p> - 茵陳蒿湯:主要藥物是茵陳、梔子、大黃。茵陳為君藥,能清熱利濕退黃。梔子清三焦?jié)駸?,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二者為臣藥,輔助茵陳使?jié)駸釓亩闩懦?,常用于治療黃疸明顯的肝膽濕熱證。 - 單味中藥使用- 金錢草:有清熱利濕、排石解毒的功效??捎糜诟文憹駸嵋鸬狞S疸、膽結石等。一般用量為30 - 60克,可水煎服。 - 垂盆草:能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常用于治療濕熱黃疸,用量一般為15 - 30克,水煎服。 - 龍膽瀉肝湯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劑量(參考) - 龍膽草(6g)、黃芩(9g)、梔子(9g)、澤瀉(12g)、木通(9g)、車前子(9g)、當歸(3g)、生地黃(9g)、柴胡(6g)、甘草(6g)。不過,具體劑量可能因患者的體質、病情等因素有所調整。 2. 功效 - 清肝膽實火,瀉下焦?jié)駸?。用于肝膽實火上炎證,可緩解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耳鳴、耳腫等癥狀;也用于肝經濕熱下注證,能改善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淋濁等情況。 3. 方解 - 龍膽草:性味大苦大寒,歸肝、膽經。其作用是上清肝膽實火,下瀉肝膽濕熱,為君藥,是清瀉肝膽濕熱的關鍵藥物。 - 黃芩、梔子:二者均為苦寒之品。黃芩善清上焦熱,梔子清瀉三焦之火,它們協(xié)助龍膽草清肝瀉火,加強君藥的作用,為臣藥。 - 澤瀉、木通、車前子:澤瀉甘淡性寒,利水滲濕;木通苦寒,上清心經之火,下利小腸之熱;車前子甘寒,清熱利水通淋。這三味藥主要是引導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體外,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為佐藥。 - 當歸、生地黃:當歸養(yǎng)血活血,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養(yǎng)血。其目的是防止前面的苦寒瀉火藥物損傷陰血,為佐藥。 - 柴胡:性味苦平,能舒暢肝膽之氣,還可以引諸藥入肝經,為佐使藥。 -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和諸藥的苦寒之性,為使藥。 4. 用法 - 一般是把所有藥物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先用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20 - 30分鐘,倒出藥液;接著再加水煮第二次,把兩次的藥液混合后,分兩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劑。不過,現(xiàn)在也有龍膽瀉肝丸等中成藥,服用時可參照藥品說明書。 茵陳蒿湯:方劑劑量功效方解用法1. 方劑組成及劑量(參考)
- 茵陳(18g)、梔子(12g)、大黃(6g)。 2. 功效
- 清熱,利濕,退黃。主要用于治療黃疸陽證,對濕熱黃疸效果顯著,能使黃疸消退,改善身黃、目黃、小便黃等癥狀,也可減輕腹?jié)M、大便不暢等伴隨癥狀。 3. 方解
- 茵陳:苦、辛,微寒,歸肝、膽、脾、胃經。是本方的君藥,能清熱利濕退黃。茵陳有特殊的利膽作用,可以使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的固體物、膽酸、膽紅素的排出量增多,從而有效降低血中膽紅素,達到退黃的目的。 - 梔子: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為臣藥,能清三焦?jié)駸?,瀉火除煩,涼血解毒。梔子可通過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肝臟功能,協(xié)助茵陳發(fā)揮退黃的作用,同時能清除體內濕熱之邪。 - 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作為佐藥,有瀉熱逐瘀、通利大便的作用。大黃可使?jié)駸嶂皬拇蟊闩懦觯⑶夷軌蚧钛?,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jié)駸狃鰷?,對于黃疸伴有大便秘結的患者尤為重要。 4. 用法
-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F(xiàn)代用法一般是將上述三味藥,用水適量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煎煮,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20 - 30分鐘,倒出藥液,分兩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劑。也有茵陳蒿湯的中成藥制劑,服用時可參照說明書。不過,具體的用法和劑量可能因患者的病情、年齡、體質等因素而有所調整,使用時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食療
- 可食用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來輔助治療。如薏苡仁,有健脾滲濕的作用,可煮粥食用,用量30 - 50克。還有綠豆,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熬綠豆湯飲用對肝膽濕熱也有一定緩解作用,每次30 - 60克。
針灸推拿
- 針灸治療:常選取肝俞、膽俞、陽陵泉、太沖、三陰交等穴位。肝俞、膽俞可調節(jié)肝膽氣機。陽陵泉是膽經合穴,能利膽祛濕。太沖清肝瀉火,三陰交健脾利濕。針刺時采用瀉法,以清熱利濕。 - 推拿按摩:可按摩膽囊穴(位于小腿外側上部),用手指點按或揉按,每次3 - 5分鐘,有緩解膽囊部位疼痛、調節(jié)膽囊功能的作用;也可按摩脅肋部,從腋下開始,沿著脅肋方向輕輕按摩,以疏通肝膽經絡氣血。 |
|
來自: 鶴年養(yǎng)生 > 《中醫(yī)常見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