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為什么缺乏耐心,很可能是因為認知欠缺? 你好!我是精讀君,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概念,是「耐心」。 耐心指的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夠延遲滿足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信心的持久和延續(xù),是決心和毅力的外在表現(xiàn)。 有一項關于英國人耐心時限的研究顯示,等餐時間如果超過8分鐘,客戶便會冒火;和朋友見面遲到10分鐘,對方會很憤怒;在發(fā)短信時,一般期待13分鐘得到回復。 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要兩面看:一方面工作效率提升,我們會對速度提出要求,沒耐心,正是進步體現(xiàn);另一方面,忍耐限度降低,會放縱我們即時滿足欲望,容易帶來副作用。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花了36年;摩爾根寫《古代社會》花了4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0年。 生活中很多問題,是由缺乏耐心造成的。李笑來認為: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去做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時間去做調研;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 從根本上來說,缺乏耐心是因為,對要保持耐心領域認知深度不夠。 例如,做到一半,感覺目標遙不可及就放棄,原因可能是對于需要堅持的時長數(shù)量級預判不準,不知道是要堅持10個小時、10天,還是100天或是1000天。 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碑敯l(fā)現(xiàn)自己或者別人缺乏耐心時,我們要認真分析,準確歸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