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滿|一巴掌打出來的“博導”—— 含山籍北師大文學院院長過常寶簡介 ![]() 過常寶(1964——) 一巴掌打出來的“博導” 退休后空閑時間多了,便經(jīng)?;乩霞液娇h走親訪友,其中去看望較多的是我的學長魯世平。1961年秋,他先我一年進運漕初中讀書,由于品學皆優(yōu),曾擔任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和班級團支書。1964年,他又先我一年考入黃麓師范學校。憑他的成績考普通高中然后上大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他是孤兒,家里一貧如洗,只得考不用花錢的師范學校。1967年,他黃師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含山縣當小學教師。他教學認真、教學水平高,曾在銅閘小學教初中班數(shù)學。他教的幾屆學生連續(xù)幾年在含山縣中考中名列前茅。由于教學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他于1981年被提拔為含山縣黃墩初中校長,后來還先后在含山縣陶廠中學和運漕中學兩所完中擔任校長。他于2007年退休。作為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的他,最得意的是培養(yǎng)出一屆又一屆學生,其中最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后來成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過常寶。魯世平經(jīng)常說到他。我上網(wǎng)一查,這個過常寶真的十分了得,百度上對他的簡介是這樣的: ![]() 過常寶,1964年7月生,漢族,安徽含山人。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中文專業(yè)教指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民間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等職。曾在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等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及唐宋詩詞鑒賞。為國家社科規(guī)劃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出版專著及教材20余種,發(fā)表論文100余篇,主要集中在先秦文獻的話語方式及文體研究、楚辭研究、詩詞釋讀等方面。 ![]() 從照片上看,過常寶憨憨的、略胖,未帶眼鏡但滿臉的書卷氣,是一副學者的樣子。他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當然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但也與他的恩師魯世平分不開。據(jù)魯世平說,過常寶出生在在含山縣銅閘鎮(zhèn)一個貧寒農(nóng)家,他小學、初中都是在銅閘小學上的(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不少小學辦起初中班,叫戴帽子)。魯世平教了他六年,即小學四五六年級三年,又教了他初中三年數(shù)學并兼任班主任。過常寶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是第一名。1980年他初中畢業(yè),憑他的成績報考高中是沒有問題的,但當時農(nóng)村的孩子首先考慮的是報考中專一類學校,好早日捧上“鐵飯碗”。過常寶在父母的要求下,第一志愿填的是含山師范,毫無懸念的被錄取了。三年畢業(yè)他回到母校銅閘小學當了一名教師,對他來說工作很輕松。在工作之余,他常常和同事們打打牌、喝喝酒,小日子過得很安逸。他的老師魯世平對他的天分和潛力是了解的,總覺得他當小學教師有些屈才,便多次鼓勵他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他口頭答應了,但不見行動。魯世平后來調到黃墩初中當校長,一次回到銅閘小學看望老同事,正好看到過常寶又在和幾個同事打撲克,臉上還貼著紙條。魯世平愛才心切、恨鐵不成鋼,上去就在過常寶肩膀上狠狠拍了一巴掌,并語重心長地說:“你不能跟我們老家伙一樣混日子,憑你的才氣,應該考大學,爭取有更大出息。” 魯世平一番話驚醒了夢中人,于是過常寶決定報考大學。在1985年他參加了高考,是當年含山縣的文科“狀元”。他熱愛教師職業(yè),便第一志愿填報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被順利錄取。在北師大讀書期間,他十分努力,成績優(yōu)異。本科畢業(yè)后又接連報考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被順利錄取。1995年他博士畢業(yè)后留校執(zhí)教,執(zhí)教之余開展學術研究,發(fā)表多篇論文,還出版了專著,取得豐碩成果,2003年被聘任為教授,2010年至2018年擔任北師大文學院院長,與著名學者康震搭班子,康震為文學院黨委書記。康震因為經(jīng)常在中央電視臺露面,因此名氣很大,但論做學問,則比起過常寶來還要略遜一籌。從下面這些論文題目就可看出過常寶在學術上鉆研之深之廣,如《離騷和巫術儀式》、《司馬遷批判精神探源》、《情的探險:從湯顯祖到曹雪芹》、《<老子>文體考論》、《困境與出路:古典文學研究的現(xiàn)代化歷程》、《<天問>作為一部巫史文獻》;他的專著也是沉甸甸的,如《中國古代文學史》(與郭英德合著)、《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先秦文體及話語方式研究》、《依然舊時明月——唐宋詩詞的情感生命》、《制禮作樂與西周文獻生成》、《古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研究》。他還與康震合著了一本《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導讀》(他的名字是排在康震前的)。以上所列是他的部分研究成果。2018年他不再擔任北師大文學院院長,但被河北大學聘任為學術副校長,可見他在教育界和學術界影響之大。 ![]() ![]() ![]() ![]() 專著 過常寶的部分專著 過常寶的學術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研究成果上,他還非常注意學生的培養(yǎng),他指導了眾多博士生和碩士生。許多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他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甘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火種”。過常寶以深厚的學術造詣,廣泛的國際視野,以及對教育的熱情,成為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領域重要人物,對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和過常寶沒有見過面,但多次從學長魯世平口中聽到他的故事。我想他應該稱得上是我們含山縣乃至馬鞍山市走出去的杰出人才。他成長的故事對后人是有激勵與鼓舞意義的。 我由魯世平一巴掌“打”出一個著名學者、“博導”,想到一個人的成長雖然主要靠自己的天資和努力這個內因,但有時外因也很重要。由此我想到我家鄉(xiāng)的另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慶雨軒,大約年長我四歲,如果他還健在的話,今年應該是虛歲80了。他和我是同一個行政村的,并在同一個小學讀過書,他高我四個年級,我上小學一年級時他已經(jīng)上五年級了。那時候就聽說他很聰明,作文寫得特別好。他在六年級時寫的一篇作文,老師看后嘆氣。那位老師也不一般,是復旦大學學生,因患肺結核而休學,后來失去了學籍便到我們那所小學當代課老師,教六年級語文。別的老師問他看了慶雨軒作文為什么嘆氣,是他寫砸了?這位老師說:“不是,是寫得太好了,簡直無法修改,連標點符號都不錯?!庇纱丝梢姂c雨軒的聰明。后來他考到蕪湖八中讀初中。我的一位表叔和他同學。前年我回老家看望我這位表叔,閑聊中,他還在感嘆說六十年前與慶雨軒在蕪湖八中讀書,慶雨軒的作文經(jīng)常受到老師表揚,有時還被作為范文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櫥窗里。慶雨軒數(shù)理化成績也很好。1961年初中畢業(yè)時他遵從父命考進當時人們都很羨慕的蕪湖電校。只要繼續(xù)讀下去,將來當個工程師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僅上了一年,他父親便叫他退學了。原因是他父親是山人(即道士),在1962年農(nóng)村分田到戶后經(jīng)濟狀況有所好轉,許多人家請他這個“山人”幫做法事,追祭三年困難時期餓死的親人,還要“扎靈”(即手工編扎紙房子,燒給亡靈),收入頗為可觀,他一個人忙不過來,便要慶雨軒退學當他的助手,一同“扎靈”、做法事。慶雨軒不敢違抗父命,便退學了。跟父親忙活了兩年,是賺了一些錢,但做法事、扎靈熱潮一退,他便只好在生產(chǎn)隊當農(nóng)民。還好,后來他到公社放電影,還當上公社文化站站長。我想,他要不是父親目光短視,先是要他報考中專,后來又讓他退學,如果他一直讀書,憑他的聰明才智考上大學是不成問題的,說不定也會成為專家學者,最起碼在蕪湖電校不退學,也會成為一名工程師。 ![]() 由慶雨軒與過常寶的人生不同際遇,我想到韓愈《馬說》中的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笨梢哉f,我的學長魯世平就是過常寶的伯樂。過常寶這位“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從而在學術界教育界大顯身手,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慶雨軒這位“千里馬”未遇到伯樂,從而被埋沒。嗚呼!人生之“遇”與“不遇”何其重要也! 寫于2024年9月10日第40個教師節(jié) ![]() ![]() ![]() SUMMER 2024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