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緣 ▼ 讓病患俯臥,并針對所要進行觸診的肩關節(jié)進行被動伸展、內收、內旋運動。 內側緣會從胸腔浮起,因而容易判定位置所在。 上角 ▼ 手指沿著內側緣的方向往頭方向前進,如此就能觸診到由上緣和內側緣所構成的上角。 在觸診上角時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通過岡三角之后不要因為內側緣就在附近而將手指稍微向前傾斜。 進行觸診時,手指稍微下壓就可以了。 下角 ▼ 掌握了上角的位置后,就開始觸診由內側緣和外側緣所構成的下角。 因為壓迫容易使骨頭移動,所以在進行觸診時,要從內側緣和外側緣兩側以夾住下角的方式來進行。 和上角相比,下角覆蓋于表面的肌群比較薄,比較瘦時就能很容易辨別下角的位置。 下角的尖端可作為區(qū)分大圓肌和闊背肌的標志。 肩胛岡 ▼ 要讓患者俯臥位。 為了確認肩胛岡的大概位置,要用兩手手掌輕輕地壓迫病患的背部上方,并可以觸摸到往內外側延伸的棒狀隆起,這就是肩胛岡。 肩峰 ▼ 從肩胛岡下緣開始往外側方向觸摸出去,會觸診到往前方彎曲的骨頭,這個骨頭就是肩峰角,其角度幾乎呈直角。 從這個肩峰角開始,往前方展開的扁平狀骨頭就是肩峰。 岡三角 ▼ 要往內側方向對肩胛岡的上緣和下緣部位進行觸摸。 肩胛岡的隆起會逐漸減少,并能觸摸它開始平坦化,就像三角洲一樣,這個三角洲的位置就是岡三角。 岡三角是斜方肌下方纖維的止端。 其也能作為區(qū)分大小菱形肌肉間的指標。 盂下結節(jié) ▼ 在觸診了肩胛骨下角之后,接著再沿著外側緣往肩關節(jié)方向進行觸診。 仔細觸摸就能感覺到盂下結節(jié)的膨脹觸感。 在此同時,可以讓肘關節(jié)進行伸展,并對肱三頭肌長頭的收縮情況進行確認。 喙突 ▼ 讓患者坐姿,并確認鎖骨的全長。 將鎖骨分為三等分,從外側1/3的位置開始往尾部方向移動,并在距離約1-1.5指寬的地方進行壓迫,如此就能觸診到喙突。 沿著喙突的骨緣往外側觸診過去,可以確認出喙突的尖端位置。 喙突肩峰韌帶 ▼ 讓患者仰臥,先確認喙突外側上方和肩峰前緣,把它們連成一線,然后壓迫那條線的中間部位。4月7日龍氏正骨(治脊療法)手法復位精講班(廣州站)--點擊查看 當手指在深部觸診到某個有彈性的組織時,手指會反彈回來,該組織就是喙突肩峰韌帶。 已變形肥厚的喙突肩峰韌帶會硬化,特征是不具將壓迫力反彈回去的彈性。 喙鎖菱形韌帶 ▼ 病患坐姿上肢下垂,診療者將手指放其喙突的上方,從喙突尖端開始往內側方向移動,如此便能觸到菱形韌帶。 接著被動移動肩胛骨向下旋轉,便能觸摸到菱形韌帶緊繃增加的狀態(tài)。 喙鎖圓錐韌帶 ▼ 將手指放在喙突基地的內側時,可以觸摸到圓錐狀韌帶。 接著被動移動病患肩胛骨向上旋轉,如此便能感覺到圓錐韌帶緊繃增加的狀態(tài)。 喙突肱骨韌帶 ▼ 讓病患呈仰臥并調整姿勢,讓診療者可以從床邊操作患者的上肢。 稍微伸展病患的肩關節(jié),將手指放在大結節(jié)和小結節(jié)的上面。 接著讓病患的肩關節(jié)伸展、內收、外旋,并對開始緊繃的喙突肱骨韌帶進行觸診。 當難以辨認時,則先感覺韌帶的緊繃狀態(tài),接著使肩關節(jié)屈曲、內旋,以便使韌帶的緊繃狀態(tài)解除,之后韌帶再一次緊繃時,便能清楚判定了。 肩峰鎖骨韌帶 ▼ 讓病患側臥,診療者用一只手包住病患的鎖骨肩峰端,而另一只手包住肩峰,以此狀態(tài)觸診。 用一只手固定病患的鎖骨肩峰端,讓肩峰沿著鎖骨的曲線往前方和后方滑動,以此方式對肩峰鎖骨韌帶的裂縫進行觸診。 前胸鎖韌帶 ▼ 病患側臥,診療者用一只手固定鎖骨的肩峰端部位,另一只手放在鎖骨的胸骨端前方,以此為觸診起始位置。3月24日廣東-中醫(yī)診療局部雕塑美容減肥、無痕線雕提升術精品班--點擊查看 下壓病患的鎖骨,并同時往后方伸展,如此可以觸診到前胸鎖韌帶的緊繃狀態(tài)。 肋鎖韌帶 ▼ 病患側臥,診療者一手支撐住病患的鎖骨肩峰端部位,并上舉約20度,讓其產生某種程度緊繃狀態(tài)。 診療者另一手放在第一肋軟骨的內側上方處,讓鎖骨往后伸展,就可以觸診到肋鎖韌帶的緊繃狀態(tài)。 ![]() 后下部肩關節(jié)囊狀韌帶 ▼ 診療者用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讓病患的肩胛骨呈外旋位, 并進行被動水平屈曲運動,確認其可動范圍和抵抗感。 接著讓病患肩關節(jié)呈內旋位,并同樣進行肩關節(jié)的水平屈曲運動, 在可動范圍明顯減少的同時可以感覺到強烈的抵抗感。 前下部肩關節(jié)囊狀韌帶 ▼ 患者仰臥位,操作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一手讓肩關節(jié)呈內旋位并進行被動水平伸展,確認其可動范圍和抵抗感。 接著讓患者肩關節(jié)呈外旋位并進行被動水平伸展運動,確認其可動范圍和抵抗感。 和內旋比,明顯感覺到可動范圍減少,且抵抗程度增強。 后上方部肩關節(jié)囊狀韌帶 ▼ 病患仰臥,上肢傾斜于胸部前方。 診療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一手讓病患的肩關節(jié)呈外旋位并進行被動內收,確認其可動范圍和抵抗感。 接著讓肩關節(jié)呈內旋位進行被動內收,確認其可動范圍和抵抗感。 和外旋相比,明顯感覺到可動范圍減少,且抵抗程度增強。 ![]() 前端纖維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90度外展位。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的鎖骨外側1/3處或肩鎖關節(jié)部位; 肩關節(jié)從90度外展位開始進行水平屈曲運動; 此過程保持肘關節(jié)屈曲位,使肱二頭肌不會參與水平屈曲運動。 中間纖維 ▼ 病患側臥。 檢查者手放在受試者的肩峰下,肱骨上端; 讓受試者肩關節(jié)外展運動,感受手下組織變結實。 后端纖維 ▼ 病患俯臥, 肩關節(jié)下垂位觸診三角肌,反復進行肩關節(jié)伸展運動。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肩胛骨棘下緣,如此便能觸診到三角肌后端纖維隨運動而收縮的狀態(tài)。 ![]() 鎖骨纖維 ▼ 讓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外展約40度,使鎖骨纖維的走向和肱骨一致, 讓病患的肱骨一直線地往起端方向反復進行屈曲、內收運動。 此纖維會在運動過程中產生收縮,如此即可進行觸診。 胸肋部纖維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外展約80度,是纖維群往胸骨柄延伸的走向和肱骨一致, 病患以稍微屈曲的方式反復進行水平屈曲運動。 當此纖維隨運動而收縮時,觸診往胸骨柄延伸的纖維群,如此便能清楚確認其肌束的位置。 腹部纖維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外展約150度,使纖維群往腹直肌鞘的最上部前葉延伸的走向和肱骨一致,4月7日【廣州】和派圓針專業(yè)診治膝關節(jié)、股骨頭壞死、面癱、頸肩腰等疼痛及疑難雜癥技術研修班--點擊查看 讓病患的肱骨一直線地往起端方向移動,以稍微內收的方式反復進行伸展運動。 此纖維會在運動過程中產生收縮,此時可對纖維進行觸診。 由于此肌束非常小,而且沿著肋軟骨部纖維的下方進行延伸,和其他肌束相比較難分辨其位置,必須特別注意。 岡上肌 ▼ 肌腹區(qū)域: 病患側臥, 診療者用手掌輕輕壓迫病患上背部,掌握肩胛骨岡的位置。手指放在肩胛骨岡上緣, 讓患者在肩胛骨面上進行范圍大約20—30度的外展運動。 這是開始觸診棘上肌收縮。 止端區(qū)域: 側臥,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大結節(jié)上方小面稍微前方的位置, 讓患者肩關節(jié)內收到橫向切過背部的程度。 便能觸診到棘上肌的前方纖維從肩峰下被拉引出來的情況 岡下肌 ▼ 患者俯臥, 先確認肩胛骨下角、肩胛岡的位置。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肩胛岡下緣遠側和下角近側這兩個地方, 讓其肩關節(jié)維持在下垂位并反復進行外旋運動。 在運動過程中,診療者兩手指會感覺到肌肉收縮,便能獲知肩胛岡附近的纖維群的收縮強度。 小圓肌 ▼ 患者仰臥,肩關節(jié)90度屈曲位,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肩胛骨外側緣的近側。 在進行外旋運動的過程中,針對小圓肌的收縮進行觸診。 ![]() 外旋運動便會增加小圓肌的收縮; 內旋運動便會增加大圓肌的收縮。 進行交互旋轉,對大小圓肌的裂隙進行觸診。 大圓肌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90度屈曲位,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肩胛骨的下角尖端。 讓病患反復進行肩關節(jié)內旋運動時,要對大圓肌的收縮進行觸診。 下角是分辨背闊肌和大圓肌的重要部位。 肩胛下肌 ▼ 肌腹: 病患仰臥,讓肩關節(jié)外展到極限位置,將肩胛骨引到外側 診療者一邊用手指包覆住病患的大圓肌、背闊肌,一邊用指尖往肩胛下窩深處深深地下壓。4月3日河南舉辦全國微創(chuàng)穴位埋線(疼痛、減肥專題)技術研修班--點擊查看 接著進行肩關節(jié)內旋運動,便能感覺到肩胛下肌下方纖維群所產生的強烈收縮。 闊背肌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屈曲約150度, 診療者將手指放在病患的肩胛骨下角尖端, 讓其以輕度等張性收縮進行肩關節(jié)的伸展和內旋運動。 大圓肌的遠側部位會隨著運動而隆起成圓形,可對大圓肌遠側和闊背肌之間的肌肉間隙進行觸診。 診療者將手指往前下方移動約兩手指寬度,對闊背肌下緣進行觸診。 喙肱肌 ▼ 病患仰臥,肩關節(jié)外展80度,肘完全屈曲位, 診療者手指放在上臂中央內側的肱二頭肌短頭和肱三頭肌長頭之間,觸診肱動脈的脈動,沿著肱動脈往腋窩前進,從上方繞過肱動脈進入上臂的內側深處。 讓病患以等張方式反復進行內收,喙肱肌隨之收縮。 ——————————————————————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分享給別人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