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槐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枚舉世罕見、別具一格的王莽時期鑄幣“新幣十一銖”(圖1)。說起它的來歷,尚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 “新幣十一銖”的流傳 據(jù)宋路霞《錢幣大師馬定祥》、馬傳德《錢幣界名人逸事》介紹,20世紀40年代初,北方出土了一枚出譜的王莽古錢“新幣十一銖”,在泉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該錢先為北京的一家古玩商人顧濟川得到,后又歸琉璃廠49號的“云松閣”主李慶裕(解放后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當時李慶裕雖然鬧不明白此錢幣的身世,但作為錢幣商人他深知物以稀為貴的道理,開出了數(shù)千銀元的高價。北京的一位錢幣收藏家王春福很想收進囊中,開始嫌價錢太貴,后來又聽說此錢的真?zhèn)斡袪幾h,便不敢貿(mào)然下手了。原因是上海的錢幣大家張絅伯、鄭家相憑著從北京弄來的一紙拓片,在1942年《泉幣》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對此幣提出質(zhì)疑,開列出五大疑點,因“過于離奇”,認為“其殆出于無意識好事者之手乎”。從此,這枚錢幣便遭到冷落,再也無人問津了。與此相映成趣的一件事發(fā)生在12年之后,1954年夏,恰逢張絅伯七十大壽、戴葆庭六十壽辰,上海的壽泉會專門推出了《絅老古稀足齋花甲兩翁祝壽泉帖》,帖內(nèi)共收72付拓片,其中張絅伯、羅伯昭、朱紹森各10品為最多;羅伯昭不僅親自為該泉帖作序,且在他提供的錢幣拓片中特別推出“新幣十一銖”,為表鄭重與尊敬,羅先生在他出品的每張拓片上還加蓋了以其“沐園”為名號的印章(圖2)。從此,再未聽到絅老對此幣質(zhì)疑的聲音。
圖1. 新幣十一銖彩照、拓片 (引自《羅伯昭錢幣學文集》彩頁P16;浙江省博物館) ![]() 圖2.羅伯昭(沐園)送給張絅伯的拓片影印件 (引自《壽泉集拓初集、壽泉集拓二集》P421) 話分兩頭,那時上海的一位年輕錢幣家馬定祥于1942年見過拓片之后,心中始終存有芥蒂,總覺不太踏實,心想不見真容,談何真假,不能僅憑一紙拓片、一篇短文,就把它判為假錢了事。1943年冬天,27歲的馬定祥到北京尋錢訪友,特地跑到“云松閣”,懇請李慶裕讓他開開眼界,親眼見識見識那枚有過爭議的“新幣十一銖”。李老板也為馬定祥的一番誠意所打動,小心翼翼地從里屋端出一個錦盒。當錦盒被打開的一剎那,馬定祥驚呆了,他眼前一亮,一下子便有了“神會”的感覺:從形制到書法,從氣勢到氣韻,都似曾相識。他從15歲開始與古錢幣打交道,尤其是1940年作為“中國泉幣學社”中最為年輕的參創(chuàng)者,無論做錢幣生意,或者參加學社的各種例會,見到過數(shù)不清的珍品大名譽品,練就出了一雙火眼金睛。這枚古幣雖然前所未見,但從遍體入骨的紅斑綠銹,即可判知它是一枚開門見山的真錢無疑,絕非好事者能夠作假而為。 馬定祥抓住時機,意在志得,李慶裕捂在手中好幾年也巴不得快點出手,看在他們又是多年老朋友的交情和面子上,開價十一根金條。馬定祥認準了這是難得的寶貝,便一口答應(yīng)下來,可他也沒有這么多的錢,只是下了折合一兩黃金的大洋作定錢?;氐缴虾?,立刻把情況告知了素有“南張北方西蜀羅”之一的羅伯昭,并勸說羅伯昭先生買下來。羅伯昭對于馬定祥的治學、敬業(yè)精神一向很欣賞,相信他的眼光,毅然拿出5000大洋,將這枚世間珍品收入柜中。羅先生一生收藏有上萬枚古錢幣,自認為新幣十一銖是其中最好的一枚。解放后,羅先生被選為1950~1966年上海市人民代表,1961至1966年任黃浦區(qū)副區(qū)長。1956年羅先生將全部珍藏的1萬5千余枚古錢幣盡數(shù)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其中就有他最珍愛的新幣十一銖。后來,又將陸續(xù)收藏的800多件錢幣、銅器、瓷器捐獻給上海博物館,以及他家鄉(xiāng)的四川博物館。 “新幣十一銖”的錢文解讀 先說“新”字。公元9年正月,54歲的王莽正式登基,完成由“攝皇帝”到“真皇帝”的轉(zhuǎn)變。他建立新朝,不遺余力地推行“改元定號”,除漢布新?!稘h書·王莽傳》:“始建國元年……乃更作小錢,徑六分,重一銖,文曰'小錢(泉)直一’,與前大錢(泉)五十者為二品并行?!?這正是始建國元年(公元9)王莽登基后隨即宣布進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宣揚說劉氏漢朝的壽命已到盡頭,是上天要拋棄劉家,天道和人事是互相感應(yīng)的,而居攝二年(公元7)五月第一次幣制改革行用的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以及五銖錢,錢文中暗含著卯、金、刀(合而為“劉”),必須廢除,于是下令改鑄小泉直一,保留原來的大泉五十,兩種錢幣并行,1枚大泉五十權(quán)50枚小泉直一。 《漢書·王莽傳》又載:始建國元年秋天,王莽 “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五威將奉《符命》,賚(lài)印綬,王侯以下及官吏名更者,外及匈奴、西域,徼外蠻夷,皆即授新式印綬”。傳世并見于著錄的新莽頒發(fā)給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的印章,如“新西河左佰長”、“新五屬左佰長”、“新前胡佰長”、“新前胡小長”、“新難兜騎君”、“新越余壇君”、“新西國安千制外羌佰右小長”、“新保塞烏桓 ![]() 犁邑率眾侯印”等等,在其官名之前無一例外地統(tǒng)統(tǒng)冠以了國號“新”字(圖3),此做法與“新幣十一銖”的銘文相比較,二者何其相似乃爾!鑒于“銖”字偏旁有“金”,故可推斷“新幣十一銖”應(yīng)是王莽第一次幣改時期的產(chǎn)物;換而言之,通過此錢幣可以看到,新朝國號的構(gòu)思早在“居攝二年”已被王莽超前啟動,是王莽篡漢迫不及待心態(tài)的一種表露,至少是某種試探性的舉動。 “銖”。始建國二年(公元10),王莽下令更改官名(大司農(nóng)→羲和、納言……)、改地名(敦煌→文德、敦德……)、改宮殿名(未央宮→壽成室……),男姓的稱號用“隆”字、女姓的用“睦”字作稱號。與此同時,又進行了第三次幣制改革,推出了一套光怪離奇的“五物二十八品”貨幣制度,和一次幣改一樣,仍以小泉直一為貨幣的最小單位或基本單位。如此,“新幣十一銖”的“銖”和五銖的“銖”應(yīng)當是一樣的。相對于后來的小泉直一而言,如果“新幣十一銖”是行用幣,可當11枚小泉直一。 而“幣”字出現(xiàn)在錢幣銘文中確屬首次。幣,在春秋以前專指祭祀聘贈時所用的繒帛、珠玉、車馬、服飾、犧牲之類;戰(zhàn)國秦漢以后則專指貨幣、金銀。 故上面所列“新”“幣”首次出現(xiàn)在錢幣中的這一切改變,均可歸納于王莽推陳出新、標新立異,凸顯新朝貨幣的新亮點之列。 ![]() 圖3.新莽時期頒給少數(shù)民族的官印 (取自《秦漢南北朝官印征存》) 關(guān)于“十一”。錢文里最讓人費解的是“十一”二字。長期以來,由于今人對于“十一”進制感到陌生,很不習慣,成為了通讀這枚錢幣的一道門檻。 通過歷史知識特別是科學考古出土實物的不斷積累,現(xiàn)在人們知道,秦人、乃至西漢初期、以及王莽時期的人,對于“十一”這個數(shù)字似乎賦有某種特別的內(nèi)涵與偏愛,曾經(jīng)表現(xiàn)在官俸年薪的起始點、監(jiān)察官官印、錢幣與布的換算、漏刻計時、量刑界限等等諸多方面。 比如,秦漢時期的秩,既是指官員的大小,也含有其俸祿之多少?!稘h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師古曰:漢官名秩。簿云:斗食,月俸十一斛;佐史月俸八斛也。是為少吏。”(圖4)此處的記載表明:斗食級別的官員月俸明確定為十一斛。這樣算來,其年俸則為一百三十二斛。 ![]() 圖4 武英殿本《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局部 《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載:天鳳三年(公元16年)五月王莽曾下達官吏俸祿制度(圖5):“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輿僚,凡十五等。僚祿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為萬斛云。”即從輔佐天子的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眾多的幕僚,共分作15個等級;其中,等級最低的幕僚俸祿定為一年六十六斛。顯然,這六十六斛的年薪,是王莽時期官吏俸祿最低等級的起始點,其數(shù)量雖然僅僅是前朝斗食年俸的一半,然而,所選薪俸始發(fā)點取為“十一”的六倍數(shù),當可看作王莽信奉與渴慕數(shù)字“十一”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 ![]() 圖5 武英殿本《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局部 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枚“執(zhí)法直二十二”的新莽官?。▓D6),銅質(zhì)、龜鈕,印面通高2.2厘米,邊長2.3×2.3厘米。《后漢書·伏湛傳》:伏湛“王莽時為繡衣執(zhí)法,使督大奸”。李賢注“武帝置繡衣御史,王莽改御史曰執(zhí)法,故曰繡衣執(zhí)法。”趙平安著《秦西漢印章研究》書中P41解釋說:“執(zhí)法”,是王莽對主管監(jiān)察官吏御史官名的更改;“直”應(yīng)是司直的省略,司直在漢代隸屬于丞相;“二十二”是序號,司直督刺史,肯定不止一人?!稘h書·王莽傳》:始建國三年(11年)“莽令七公六卿號皆兼稱將軍,遣著武將軍逯并等填名都,中郎將、繡衣執(zhí)法各五十五人”。上面所舉二十二、五十五,均為十一的倍數(shù)。 ![]() 圖6a 新莽印章采自《故宮收藏官印》
圖6b 新莽繡衣執(zhí)法封泥 (采自《陜西書法》2010年六月總第十期)
圖6c 執(zhí)法直二十二封泥(泉友藏品) ![]() 圖7 湖南里耶Ⅱ8-155背秦簡 又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簡·金布律》規(guī)定“錢十一枚當一布”,即11枚半兩銅錢與長8尺、寬2尺5寸的一個布是等值的。不僅如此,《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的《效律》、《法律答問》,在說到犯罪或者判刑所涉及的錢財時,都以22錢、110錢、220錢、660錢、2200錢等數(shù)目作為罪行大小的界限,這些數(shù)字全都是11的倍數(shù)。 另據(jù)李學勤先生《初讀里耶秦簡》(《文物》2003年第1期)介紹,秦國文書傳遞時送出或收到時間常有準確的記錄,不僅記日,還計寫時刻;時刻的記寫多用漏刻。里耶出土的秦簡記錄漏刻有兩種格式:一種寫為“水十一刻刻下若干”,另一種則是略去“十一刻”等字樣。前者有四例:如簡J1⒃9 “甲辰水十一刻刻下者十刻”、簡J1⑧154“二月壬寅水十一刻刻下二”、簡J1⑧156“四月癸丑水十一刻刻下五”、簡J1⒃5“□月癸卯水十一刻刻下九”。李先生指出這是一種簡單的漏刻,即將一白晝劃分為十一刻,刻于漏壺箭上,視箭沉下幾刻記之。這種漏壺形制應(yīng)與已發(fā)現(xiàn)的漢代漏壺相似。 最近我們在陳偉主編的《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上,看到了里耶1號井第8層出土秦簡中有關(guān)“水十一刻刻下XX”的更多記錄,特此摘錄匯總于表1,表中符號:□表示未能辨識的字, ![]() 表示有文字殘缺。 表1 《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有關(guān)“水十一刻刻下某某”的記錄 ![]() 1983年底到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漢墓出土了1236枚竹簡,從整理小組編著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關(guān)“十一”進制的記錄,如表2所列。 表2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有關(guān)“十一”進制的記錄 ![]()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盜律的規(guī)定和秦律一樣,也是用所盜物品的價值來作為量刑的標準,其錢數(shù)依然是11的倍數(shù)。 此外,《于豪亮學術(shù)文存·秦律叢考》:“錢十一當一布”條引《流沙墜簡》五十五:“臧(贓)滿二百廿以□”,與秦簡相同,似乎漢律仍然沿用秦律的規(guī)定。這得到了張家山漢簡的證實。(轉(zhuǎn)引自曹旅寧:《張家山漢簡研究》中華書局2005年P(guān)89) 《居延漢簡甲乙編》編號為(214.4)簡:“出錢二百廿糴梁粟二石,石百一十” 。(轉(zhuǎn)引自薛英群:《居延漢簡通論》甘肅教育出版社1991年P(guān)406) 按上述文獻中的不完全統(tǒng)計,《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涉及到“十一”進制的條款是:《金布律》1條、《效律》3條、《法律答問》9條、《封診式》1條?!独镆睾啞?號井第8層13條、第16層至少2條?!稄埣疑綕h簡》中《二年律令·盜律》7條、《具律》1條、《田律》1條、《奏讞書》3條、《脈書》1條。《流沙墜簡》1條?!毒友訚h簡甲乙編》1條。印章1條。總共已有45 條之多。 好了,有了上面秦、漢時期這許多使用“十一”進制的例證,再來看“新幣十一銖”,將一枚“新幣十一銖”解釋為值11枚小泉直一,還會有孤獨和形單影只的感覺嗎?! 至此,對于“新幣十一銖”錢幣,我們已經(jīng)給出了一個初步而比較全面的解讀,其中的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有關(guān)“新幣十一銖”的幾點討論 第一,“新幣十一銖”里的“新”字,初看,它是王莽掌權(quán)后新鑄的錢;但錢文開頭冠以“新”字,登基后的國號為新朝,說明國號的構(gòu)思早在'居攝二年’已被王莽超前啟動,是王莽篡漢迫不及待心態(tài)的一種表露,至少是某種試探性的舉動。因此, “新”字既指即將新發(fā)行的錢,同時骨子里又孕育和暗含著“新朝”,應(yīng)該是一箭雙雕之作。 第二,“新幣十一銖”里雖然不避諱卯、金、刀,采用“幣”字不用“泉”字、但是所使用的數(shù)字 “十一”屬于非“五”之列,這與五銖、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顯然不是一個序列,反映出王莽在貨幣改革初期企圖有所創(chuàng)新又有某種程度的舉棋不定,或者說其設(shè)計者既想初露鋒芒卻顯得不甚老道,因而又成為最終未被采納和肯定的直接原因。 第三,“新幣十一銖” 的性質(zhì)問題。杜維善先生在看到此文的初稿后,于2015年8月1日寫信給筆者,指“新幣十一銖”應(yīng)是王莽篡漢前不久未被采用的樣錢,可謂畫龍點睛之語。 綜合上述三條, “新幣十一銖”最大的可能性是用作備選的試鑄樣錢。 第四,作為試鑄樣錢的支撐理由之一,是“新幣十一銖”的出土傳承記錄十分稀少。所見主要報道僅兩則:一是羅伯昭先生藏品如前述。二是陳直先生的著述:在《兩漢經(jīng)濟史料論叢·兩漢的手工業(yè)·鑄錢業(yè)(陜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直排版P128;1980年橫排版P120)》中,曾論及“漢書皆漏未記載”的有小五銖、五銖一泉、布泉等錢幣,緊接著又說:“至于'新幣十一銖’(武進陶氏藏)、'國寶金匱直萬’(揚州張氏藏)兩種。漢書也未言及,……故《漢書》中難得完備?!?陳直先生另一部著作《漢書新證·食貨志第四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P119;1979年版P182)》:“西安漢城遺址,曾出'新幣十一銖’一品,武進陶氏所藏,鑄造時期,可能在大泉五十之后。”陳直先生的論述說明武進陶氏也收藏過“新幣十一銖”。這里的陶氏,是不是工于山水花卉、精于鑒賞富藏古錢的武進人陶洙(1878~1961年)仍有待查實。上述兩則報道之間有無關(guān)聯(lián)尚不清楚。 本文的初稿曾先后經(jīng)杜維善、趙曉明兩位先生審閱,并提出了非常中肯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參考資料: [1] 宋路霞《錢幣大師馬定祥》文匯出版社2005年P(guān)57~58 [2] 馬傳德《錢幣界名人逸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P(guān)14~16 [3] 馬飛海等《羅伯昭錢幣學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P(guān)16 [4] 上海壽泉會編《壽泉集拓初集、壽泉集拓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P(guān)375,421 [5] 《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年P(guān)56,112~126,149~243 [6] 《張家山漢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P(guān)16,21,41,95~109 [7] 李均明《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文物出版社2009年P(guān)151~242 [8] 曹旅寧《張家山漢律研究》中華書局2005年88~89; [9] 曹旅寧《秦律新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P(guān)131 [10] 《云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年P(guān)198 附記:2015年5月21日,筆者將本文初稿寄至加拿大,請杜維善先生審閱,2015年8月1日收到杜老回信,他提出:“新”字的含義到底是什么?以及該幣的性質(zhì)等問題。據(jù)這些問題,筆者對本文進行二次修改。 ![]() (1)杜先生指“新幣十一銖”是王莽篡漢前不久未被采用的樣錢,極是,畫龍點睛之語。(稱為試鑄幣是否更合適?) (2)杜老問“新”字是指“新朝”還是“新的錢”?是否看成二者兼而有之。初看,它是王莽掌權(quán)之后所鑄新的錢幣,骨子里卻隱藏著建立新朝的秘密。因此,文內(nèi)說:“通過此錢幣可以看到,新朝國號的構(gòu)思早在'居攝二年’已被王莽超前啟動,是王莽篡漢迫不及待心態(tài)的一種表露,至少是某種試探性的舉動?!?/span> (3)用秦法“十一銖”問題。目前的考古資料表明,“十一”進制始見于秦,西漢、王莽襲之。初稿寄給杜老之后,又查到《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載:天鳳三年五月王莽曾下達官吏俸祿制度(圖5):“四輔公卿大夫士,下至輿僚,凡十五等。僚祿一歲六十六斛,……”即等級最低的幕僚俸祿定為一年六十六斛。所選薪俸始發(fā)點取為“十一”的六倍數(shù),當可看作王莽信奉與渴慕數(shù)字“十一”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 (4)用“幣”未用“泉”、且非“五”系列。是王莽在貨幣改革初期企圖有所創(chuàng)新,卻存在某種初出茅廬味和不老道,因而又成為未被采用的原因。 古泉文庫系列叢書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第一種《壽泉集拓》 ●第二種《古泉大全》 ●第三種《足齋泉拓》 ●第四種《古泉雜志》 ●第五種《絲路創(chuàng)會精品集拓》 ●第六種《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第七種《沐園百廿泉拓》 ●第八種《沐園日記》 ●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第十二種《董遹錢譜》 ●第十三種《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第十五種《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第十六種《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第十七種《西夏錢幣集》 ●第十八種《朝鮮王朝古錢譜》 ●第十九種《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金石編》 ●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即將面世) ●第廿二種《中國甘寧青金銀錠》 ●第廿三種《益泉齋藏泉》 ●第廿四種《思古樓泉集·唐錢圖錄》 ●第廿五種《新訂乾元重寶錢譜》 ●第廿六種《讀史譚泉文存 中國歷代古錢幣精品輯要》 ●第廿七種《中國貨貝圖集》 ●第廿八種《清代四川州縣銀錠略考》 ●第廿九種《天壤閣雜記·王懿榮泉拓精選》 ●第三十種《梁五銖?fù)练秷D說》 ●第卅一種《幣緣堂館藏精品圖鑒》全五卷 ●第卅二種《戶部鐵錢局錢法章程》 ●第卅三種《鑄錢述略》 ●第卅四種《中國近代貨幣集拓》 ●第卅五種《丁氏古泉叢書》十五種 ●第卅六種《觀云軒藏泉》 ●第卅七種《清錢編年譜》中文版 ●第卅八種《先秦貨幣匯編》 ●第卅九種《新編華夏古泉圖錄》 ●第卌種《輯古泉從一》 ●第卌一種《珍泉集拓》 古泉文庫出品書目 《讀泉記》||《無為七秩壽泉集拓》||《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百福堂七十自選集》(原拓本)||《館藏錢幣圖錄》江西農(nóng)商銀行錢幣博物館||《平冠集》||《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傳承與革新》泉幣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錢幣圖述》||《福善先生耄耋輯拓》||《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戎畋松七十自選集》(原拓本)||《話說青蚨》||《聽泉·咸豐大錢蠡測》||《清代牙雕呈部樣錢》原拓本||《豐齋四十泉拓》||《儲建國 錢卓兩翁古稀壽泉集拓》||《杜維善先生追思泉集》 |
|
來自: 網(wǎng)洛書城 > 《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