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說:人類總是缺乏自信,進進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損,又不斷的為自我耗損而再耗損。 ![]() 01這種內耗不僅加速身體的衰老,還可能誘發(fā)慢性病,長期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精神內耗? 02原因一:分不清真我假我 莊恕在《外科風云》中提到:我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弄虛作假。對錯成敗可以討論,但真假絕對不可以混淆。 你有留意過這種現(xiàn)象嗎? 面對一個選擇或決策時,腦海中仿佛有兩個聲音在爭吵,一個聲音代表沖動、恐懼或擔憂,而另一個聲音則試圖引導我們走向更理智、更平和的道路。這種時候,我們往往分不清哪個聲音更接近真實的自我,哪個又是大腦制造的假象。 比如,假設你正在準備一場重要的面試,前一天晚上,你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心里充滿了焦慮。大腦開始不受控制地運轉,不斷浮現(xiàn)出各種可能的負面場景:“面試官會不會不喜歡我?”“我說錯話了怎么辦?”“這個職位競爭太激烈了,我肯定沒戲?!边@些想法像是一團團烏云,讓你感到壓抑和不安。 然而,在這種思緒之下,隱藏著一個更加真實、更加堅韌的自我。這個自我明白,面試只是人生眾多挑戰(zhàn)中的一個,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定義你的全部價值。它提醒你,你已經為這次面試做了充分的準備,你的能力和經驗足以應對任何可能的提問。這個自我還告訴你,即使失敗了,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可以讓你更加成熟和堅強。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難以分辨出這個真實的自我聲音,而是被大腦制造的負面情緒和假象所困擾。我們錯把大腦的思緒當作了真實的自我,從而陷入了無盡的焦慮和自我懷疑之中。 03原因之二:心被物質世界的花架子迷了眼 這里的“花架子”,指的是那些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可能并無多少實際價值的事物,它們如同舞臺上的華麗布景,讓人目不暇接,卻也可能遮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忽略了生活的本質。 我們的心就是被這種物質世界的種種“花架子”所迷惑,從而陷入精神內耗的漩渦。 這種現(xiàn)象,與你的認知偏差和心理需求密切相關。一方面,人類天生具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這是進化的結果,有助于我們在惡劣環(huán)境中尋找資源、配偶和社會地位。當這種追求過度時,就容易演變?yōu)閷ξ镔|世界的盲目崇拜。 另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充斥著各種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價值觀,不斷刺激著我們的欲望。廣告、社交媒體、流行文化等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展示著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讓我們誤以為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就能帶來幸福和滿足。這種持續(xù)的外部刺激加劇了我們的內在沖突和焦慮,因為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即使擁有了渴望已久的東西,內心的空虛感也并未因此減輕。 舉個例子:你平常在刷手機的時候,手機屏幕上不斷滾動著各種時尚潮流、新品推薦和生活方式分享。 或許你被一條精美的家居裝飾視頻深深吸引,視頻中展示了一個充滿設計感的客廳,從精致的沙發(fā)到獨特的裝飾品,每一樣都顯得那么完美無瑕。 你可能會開始想象自己家中也能擁有這樣的布置,你也會認為這樣的環(huán)境會讓自己的家更加溫馨、有格調。于是,你毫不猶豫地加入購物車,開始挑選視頻中的同款商品。隨著一件件商品被下單,你心中的滿足感逐漸上升,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家居環(huán)境。 然而,當這些商品陸續(xù)到貨并擺放在家中時,你卻發(fā)現(xiàn)它們并沒有像視頻中那樣帶來預期的效果。高昂的價格并沒有帶來相應的生活品質提升,反而讓你感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這就是說你被物質世界的“花架子”——那些看似精美卻可能并不實用的家居裝飾品所迷惑。從而陷入了精神內耗。 以上是關于精神內耗的兩個原因,下篇文章介紹如何消滅負面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