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知網(wǎng) 原創(chuàng)稿 唐朝作為當時世界上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之一,不僅國力強盛,在文學造詣上也達到了巔峰,被譽為“詩的盛世”。 李白、杜甫等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對唐詩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有一個人,他只有兩首詩被流傳下來,其中一首甚至趕超了李白與杜甫,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他究竟姓甚名誰?他的傳世之作為何有如此高的評價? ![]() 明珠不會被蒙塵人們常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人如此,許多事物亦是如此。 張若虛生活在唐朝,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四人一同被稱為“吳中四士”。 他雖然有著別樣的才情,但是卻不如李白和杜甫那般有名氣。 史書中對他的記載寥寥無幾,只是記載他曾經(jīng)擔任過兗州兵曹。 ![]() 他享有“吳中四士”的美譽,想畢他應該創(chuàng)作過很多詩詞,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流傳下來的只有《春江花月夜》以及《代答閨夢還》。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樂府吳聲歌曲名,為陳叔寶所做,后來隋煬帝也做過此曲。 但是經(jīng)過張若虛的改編,已經(jīng)是一首七言詩歌。 南陳末代皇帝陳叔寶即位時,正值隋朝開國之際。 他本想有所建樹,頒布了很多政令,但是也阻擋不住國家衰亡之勢。到后期,他索性不理朝政,沉迷女色。 等到隋軍兵臨城下,陳叔寶繳械投降,歸順隋朝。他荒淫無度,夜夜笙歌遭到了百官的謾罵,百姓的唾棄。他也因此被世人詬病。 ![]() 隋朝到了隋煬帝時期,他也如陳叔寶一般,沉迷酒色,殘暴無度。 最終李淵推翻了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唐朝。 在那個唐詩盛行的年代,張若虛引用南陳和隋朝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無疑會因為陳叔寶和隋煬帝的緣故,遭到人們的冷眼相待。 《春江花月夜》就這樣被埋沒,靜靜等待著有緣人的發(fā)現(xiàn)。 直到明朝,文學大儒李攀龍在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篇作品,驚嘆張若虛文筆的絕妙,將其收錄在《古今詩刪》中,后來整理其中的唐代詩歌編為《唐詩選》,為后世傳頌。 《春江花月夜》被收錄其中,這才得以重現(xiàn)于人們眼前。 ![]() 詩歌中的人生哲理《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 而且全詩以題目中的春、江、花、月、夜寫景,以江為景象、月為主體,將情與理蘊含其中??芍^是文筆絕妙,寓意深刻。 在詩歌的前八句中,詩人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為人們展現(xiàn)出了春夜江水映月之景。 春天潮水浩浩湯湯,與大海相連,托起遠處的一輪明月。 江水因明月而閃耀,鮮花也因明月而動人。就連沙灘也因為月光而使人分辨不清了。 張若虛句句不談月,卻句句都是月,將人們的目光聚集在月亮上,描繪了一幅寂靜優(yōu)美的月下春江圖。 ![]() 之后的兩句話,月亮升到高空,天地浩瀚只留一輪明月,這樣的場面不禁引發(fā)了詩人的遐想: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緊接著,詩人一反常態(tài),不像其他人那般感慨生命的短暫,而是看到了宇宙的輪回,生命的綿長。 他認為個人雖然終有一死,無法長存于世間,但是人類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無窮無盡。 每天月亮都會有升有落,仿佛人們的出生和死亡。它每天輪回作息,仿佛人們的世代更迭。 月亮等待的人沒有出現(xiàn),流水卻不領情,一直湍流不急,不渡有緣人。 在后四句話中,詩人借“白云”的漂泊,暗含居無定所之苦。 ![]() 借青楓浦之名,抒離別相思之意。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飽受痛苦之人并非一家。 在接下來的八句話寫閨中思婦,詩人以明月道出了思婦對游子的思念。 月光想陪伴女子,照在她的梳妝臺上,門簾上、搗衣砧上。 可是女子見到月光反而思念更深。奈何鴻雁和江魚都不能傳信,即便她并不想月光的陪伴,卻也只能借著趕不走的月光遙寄相思之意。 最后八句寫游子。 “落花”常指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ㄩ_花落,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卻也反映了歲月無情,時光荏苒。 “流水”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但與歲月、人生聯(lián)系在一起時,便只有人們對于時光的感慨了。 ![]() 月亮的陰晴圓缺有著不同的深意。 “殘月”常常代表著離別、孤寂與衰老。 在作品中,“落花”“流水”“殘月”帶有孤寂之感。詩人用這三個意境襯托出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歸鄉(xiāng)之切。 冬去春來,流水潺潺。 他的青春也隨著時間和江水逝去,只能與孤獨作伴。不知道有幾人有幸能夠伴月歸鄉(xiāng),只有那絲絲縷縷的月光搖蕩離情,灑滿樹林。 ![]() “明月”“江水”“白云”“思婦”“游子”這些常見的意境,經(jīng)過作者的描繪,有了別具一格的意味。 他將自己的理解注入詩歌之中,借著對月下春江的描寫,巧妙地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生命無常的深刻認識,抒發(fā)了男女之間的離別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同時富有想象力,突破了歷史的桎梏,體現(xiàn)了豐富的人生哲理,為后世傳頌。 后人對這首詩評價頗高,認為其超越了了李白與杜甫的作品,有“孤篇蓋全唐”之稱。 聞一多曾評價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 結語在遍地是詩人的唐朝,張若虛的才情被淹沒,志向被磨滅。 但是明珠不會被蒙塵,他的作品終于被人發(fā)現(xiàn),迎來了自己的曙光。 《春江花月夜》以其優(yōu)美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和華麗的語言,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被譽為唐詩的開山之作。 如今,我們再讀這首詩,也會被其中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所震撼。
![]() |
|
來自: 創(chuàng)業(yè)大學 > 《詩詞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