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娛樂圈有一個女性的名字如雷貫耳,她可以被稱之為傳奇——凱瑟琳·布雷亞! 她對于女性身份的認知與發(fā)掘,絕對是頂級的存在。 正是源于她對于女性對自己的“*”生活方面的獨特理解,才讓其作品呈現(xiàn)出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思考。 19歲就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容易相處的人》,而最后這部小說被列為18歲以下禁止購買的限制級小說。 23歲參演人生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意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最后這部電影成為了“青色”影片當中的經(jīng)典。 25第一次自己當導演,拍攝了電影《解放的潘多拉》,由于尺度過于炸裂,成功地被保守的70年代法國知名的《費加羅報》批為“對身體、親密關系的公開展示、玷污和侮辱,使女性蒙羞”而呼吁對其禁演。 但是,她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她的身份,無論是演員還是導演,其實她只是在真實地反映女性獨特的魅力,而男性角色,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男人在我的電影中只是道具?!?/span> 雖然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里,她的作品備受爭議,但是她卻仍然我行我素,并且不斷地用自己的作品挑戰(zhàn)法國,甚至是全世界的道德尺度。 而她的影響力卻在與日俱增,在爭議中她成為了一個傳奇人物,她影響著許許多多的后來人,也成為了第一個從真正女性視角出發(fā)來思考兩性關系的導演。 在拍攝了許許多多的作品之后,在04年的時候,在她中風過后,她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為自己拍攝了一部半自傳式的電影《趁人之?!贰2⑶疫€找來了法國的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爾·于佩爾來飾演“自己”的化身,一名操控欲極強的女導演。 電影《趁人之?!?/span>的劇情十分“離經(jīng)叛道”,講述了女導演看到一位剛出獄的大騙子,不知道為什么就覺得這個大騙子適合當她電影的主角,于是二話不說抓他來當自己新片的男主角。 更讓人無語的是,女導演和男 女導演本來設置好的一系列套路里,卻自己一步步跌入其中,不僅沒有讓騙子成為了她的“俘虜”,反而欣然向騙子一次又一次無條件奉上自己,奉上真金白銀的支票。 誰在趁人之危,女導演還是男騙子? 其實這就是因為女性的特殊的感情心理,導演深深了解。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十分了解女人心的女人,一個看透了一切的女導演,卻沒有阻止自己犯傻,或許,這就是女人!或許這就是凱瑟琳·布雷亞的魄力,即使“千金散盡”,仍然有“還復來”的胸襟和氣魄。 伊莎貝爾·于佩爾在片中演出子這樣的瀟灑和氣魄,佩姨的率性灑脫,那叫一個迷人,錢算什么,姨要的就是這種快樂! 導演凱瑟琳·布雷亞在這部半自傳式的電影再一次做出了“徹頭徹尾的女性主義者的告白”。 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用金錢換取對等價值的東西,也可以“財大氣粗”,即使知道對方要的只是錢,無所謂!夠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