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漫談立夏吃蠶豆 --————————-- 【蘇州】葉在壯 親家在太湖西山島上購得一座別墅,占地一畝多,建筑面積近六百平米。尚未裝修的宅基地,樓邊空地很多,荒著可惜!于是,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起動手,將宅基地開墾后種上蠶豆、蘿卜,大蒜、青菜、菠菜等。不多久,都陸續(xù)成了非常時鮮寶貴的食材。 進入艷陽春天,宅基地里的蠶豆紛紛開花,紫白相間的花瓣上還有個圓黑點,就像小孩的眼睛,俏皮地看著你。待到豆花萎了,豆莢也隨即結(jié)出來。起先是小手指那么大,繼而漸漸膨大。當(dāng)豆莢有大拇指那么大時,我試著摘下一粒,剝開,嘗了嘗,?。∠癫尻爼r那樣品嘗新鮮的生蠶豆。生蠶豆又甜又澀,清香撲鼻,一股昔日鄉(xiāng)村生活的酸澀滋味不禁涌上心頭。 真正吃蠶豆的季節(jié),是當(dāng)今立夏時令佳節(jié)。還在前幾天,親家伉儷特地去西山島上的宅基地采摘蠶豆,辛苦勞動半天,提著好不容易收獲的大包蠶豆,專程送到相門我家,上得樓來,一頭汗水,興致勃勃,說“西山蠶豆能吃哉,送老太太和親家你一起嘗個鮮。前幾天已經(jīng)采了部分,我們已嘗過,味道相當(dāng)不錯?!?/p> 哈,這使我想起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我住在平江路的里弄時,當(dāng)蠶豆成熟季節(jié),撐船進城看望親戚的郊區(qū)村民,常常帶著大袋新鮮蠶豆進城。那是鄰居阿婆阿姨最受歡迎的禮品,一時間家家喜氣洋洋。 蘇州人吃蠶豆講究早,甚至豆還沒有灌足漿長飽滿就開始吃了,豆太嫩,有點澀,怎么辦?烹飪時放點冰糖調(diào)味。那時吃的不是豆,實際就是春天的氣息。吃蠶豆一定要新鮮,最好是帶露采摘,一早摘好,中午就吃。吃蠶豆要看豆殼之柄,綠得透明,仿佛岫玉似的,那是采下來不超過三個小時的新鮮標(biāo)志;如果折斷處有一點變黑,至少采摘半天以上了;如果豆莢開始變黑,那一定是隔夜蠶豆,風(fēng)味大為打折。難得看到蠶豆柄是半透明的碧綠,我媽激動得驚叫:啊呀!這蠶豆真的新鮮,一定是一早到田里去采摘的,靈!靈!靈!這么新鮮的蠶豆,很久沒見過了。太感謝太感謝。 記得還是去年立秋時分,我為親家在拼多多上買了幾斤蠶豆種,情景猶在眼前,此刻已經(jīng)品嘗到美味新蠶豆,真的不亦樂乎! 蘇南農(nóng)民將蠶豆當(dāng)商品成片種植。每當(dāng)深秋季節(jié),水稻收割后,常以蠶豆和其他作物間種,因為蠶豆植株有根瘤菌,可固氮,有肥田作用。種了蠶豆后,采下的豆可作蔬菜出售,豆萁則可肥田,改良土壤。一舉多得。 愛吃蠶豆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qū)。有人看到了商機,就到云南楚雄等地去包農(nóng)田。一畝地交若干元,可收三噸鮮蠶豆。所以每年初,滇豆就在蘇州、上海等地上市。吃完云南蠶豆,福建蠶豆又上市。再接著是溫州蠶豆,產(chǎn)地逐步北移,下來是寧波慈溪蠶豆……不知不覺,待到“五一”勞動節(jié),大量涌上市的是常熟蠶豆。價廉物美的常熟蠶豆,豆大而粉,吃口極佳,非常受歡迎。吳江蠶豆立夏上市,綠如翡翠,鮮嫩而香,叫作吳江青,但量少珍稀。吳江青最好要配點火腿丁同炒,味道特別靈光。 吃蠶豆高潮在立夏。但立夏后仍然可以讓人吃得不亦樂乎。如果蠶豆長出黑嘴,表示老了,只好在蠶豆上劃一刀后再炒,多放水煮,這是癡情的追隨。如果還沒有吃夠,就將較老的蠶豆剝?nèi)ザ箽?,只取豆肉,用來燒豆瓣酥、咸菜豆瓣湯等?/p>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蘇州葉受和等茶食糖果店會供應(yīng)油汆豆瓣,就是油炸的青蠶豆豆瓣,那是很好的零食,也可當(dāng)吃粥菜或下酒菜。父親是葉受和掌門人,制作起來最是拿手,拌以薄荷糖或玫瑰糖,作為一種特色茶食,常年都能吃到。當(dāng)然還可以做蠶豆糕,方法和做綠豆糕差不多。 蠶豆的風(fēng)味如何,和產(chǎn)地品種、新鮮度有關(guān),還和氣溫、降雨量有關(guān),但關(guān)鍵和烹飪方法有關(guān)。蘇州人烹飪蠶豆,往往油重、蔥多,多放糖??捎霉S片或筍丁同炒,還可以放點火腿丁,這盆特色菜綠中有紅,色美味佳。 用豆肉燒蠶豆飯,是立夏后最常見的吃法。牛踏扁蠶豆為好,粒大,肉酥。日本大阪豆,品質(zhì)甚優(yōu),吃口和牛踏扁差不多,甚至更佳。做蠶豆飯,放點配料更可口,或配火腿,或配香腸,或配咸肉,燒飯時起油鍋,將蠶豆肉和咸肉丁或火腿丁等一起下鍋煸透,再放米燜燒成飯。臨盛飯時,揭開鍋蓋,趁熱拌少許豬油。這是蠶豆飯中的貴族,可口自不必說了。 我母親燒蠶豆飯是將洗過的米和蠶豆肉一起下鍋,啥也不放。放入冷水,大火燒開,過一會,不見水了,將鍋中未煮透的飯粒,用勺輕翻,讓米豆攪拌均勻,然后小火燜二十分鐘,就大功告成。母親煮的素蠶豆飯,色彩淡雅,不用鹽油糖,比較清淡,因沒有其他食材的打擾,清香沁入心脾,慢慢吃、細細嚼,口中有甜味,是最原汁原味的蠶豆飯,也是我最愛吃的時令佳餐。 (圖片 由作者提供) |
|
來自: 家鄉(xiāng)文匯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