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喪亂三帖》:《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合裱于一卷,《得示帖》四行,共一紙,行草書,為唐代摹搨墨跡,是對東晉王羲之尺牘進行的雙鉤廓填,或響拓而形成的唐摹本。《得示帖》與《喪亂帖》、《二謝帖》連成一紙,縱28.7厘米,橫58.9厘米,稱為“喪亂三帖”。收藏于日本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 《得示帖》書風(fēng)遒麗,初不欲草,草不欲放,有張有馳,有緩有疾,運用之妙,自出胸臆。數(shù)字草書,流暢縱逸,發(fā)揮了字勢的結(jié)構(gòu)美。《得示帖》筆法精妙,結(jié)體多欹側(cè)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是王羲之所創(chuàng)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古道甄選 【原文】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猶(yóu)還;尚且; ::耿耿(gěng gěng)心中掛懷,煩躁不安的樣子; ::劣劣(liè liè)謂意緒惡劣; ::觸(chù)碰;撞;接觸; ::頓首(dùn shǒu)書簡表奏用語。表示致敬。常用于結(jié)尾; 釋文 · 歡迎糾正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 收到你的來信,得知您的病情還沒有好轉(zhuǎn),我內(nèi)心深感憂慮,總是惴惴不安。 吾亦劣劣。 我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狀態(tài)欠佳。 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 明天日出后我打算出行,但因為不能接觸霧氣,所以決定推遲出發(fā)。 遲散。 等待(五石散)藥性發(fā)散(身體恢復(fù))。 王羲之頓首。 王羲之敬上。 古道甄選 《得示帖》 王羲之 / 唐摹本 / 單字 ▼ 【1】得 【2】示 【3】知足下 【4】猶 【5】未佳 【6】耿耿 【7】吾亦劣劣 【8】明 【9】日出 ![]() 【10】乃行 ![]() 【11】不欲 ![]() 【12】觸 ![]() 【13】霧 ![]() 【14】遲 ![]() 【15】散 ![]() 【16】王 ![]() 【17】羲之頓首 《得示帖》 王羲之 / 唐摹本 / 整幅 ▼ ![]() 【1】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