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yī)后吃黑豆,才知道黑豆皮本身就是一味中藥黑豆皮又稱:穞豆衣、黑豆衣、稆豆皮、稆豆衣中藥學是這么定義它的功效的:養(yǎng)血平肝,滋陰清熱《中藥大辭典》說黑豆皮:養(yǎng)血疏風。治陰虛煩熱,盜汗,眩暈,頭痛相比與黑豆皮,黑豆作為一個整體,葉天士在《本草經(jīng)解》是這么概括它的功效的:氣味降多于升,陰也。甘平潤燥清熱,故生涂癰腫,煮汁殺鬼毒止痛也。久服,則脾土滋潤,故令人身重也,蓋土濕則重也。作為食材,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是這么概括的:甘平。補脾腎,行水調(diào)營,祛風邪,善解諸毒。性滯壅氣,小兒不宜多食。辟谷救荒。黑豆(淘凈,蒸極透,曬干,如是三次,九次更妙)。磨細末,柿餅(煮爛,去蒂核)。與豆末等分,搗丸雞子大,每細嚼一丸,津液咽下,勿用湯水,可終日不饑。遠行攜帶甚便。且可任吃諸物,略無所忌。又能滋補脾腎,而治噎食便瀉等病。辟疫稀痘,解諸藥毒。黑大豆(二合),甘草(一錢)煎汁頻飲。黑大豆皮,入藥止盜汗。總結(jié)一下:黑豆性味甘平,可以補脾腎,滋陰液,但容易滯氣,不能多吃黑豆皮,可以滋陰清熱,止盜汗,養(yǎng)血平肝所以日常將黑豆煮成黑豆水,取了黑豆皮的藥效,還避免了滯氣的副作用,這樣的黑豆水兼具了補津液和清熱祛邪的效果今天給大家分享3種黑豆水的經(jīng)典搭配
1、陰陽不平衡:黑豆紅豆水 食材:黑豆20g,紅豆10g這是普通體質(zhì)用量,黑豆與紅豆的比例為2:1陰虛燥熱:可以將比例調(diào)整到3:1陽虛怕冷:可將比例調(diào)整為1:1做法:豆子洗凈后保溫杯里燜泡10分鐘,即可飲用,只喝水,不吃豆子這是倪海廈弟子施合一大夫的方子他出診保溫杯里泡的就是這個黑豆紅豆水中醫(yī)有一種方法叫做取其氣不取其味,這個代茶飲就屬于這類只要用開水沖泡,或者稍稍煮開,切勿久煮目的是用這兩種豆豆的氣,來調(diào)整我們身體的陰陽平衡黑豆的養(yǎng)陰生津,紅豆的利水消腫,兩種豆一起泡水一陰一陽,幫助心腎相交,讓身體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身體的水是活水,則氣機也會順暢這個方法尤其適合陰陽不平衡,明顯陰虛或者陽虛的朋友 2、內(nèi)熱:扁鵲三豆飲 食材:黑豆50克,紅豆50克,綠豆50克做法:豆子洗干凈,加水煮沸后煮15分鐘,只喝煮出來的水~《本草綱目》中記載此方“治瘡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預服此飲,疏解熱毒,縱出亦少”。扁鵲的三豆飲當時主要是用來治療兒童的出痘出痧的,后來,清代彭子益的《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里,他把紅豆去掉,改成了黃豆,用來治療溫病發(fā)熱。所以這個方特別適合清內(nèi)熱只要有內(nèi)熱,不管是濕熱還是積熱,再大的熱,喝上2天就能感覺明顯內(nèi)熱引起的長痘也適合 3、陰虛:山藥黑豆水 食材:黑豆20g,山藥干30g做法:黑豆、山藥一起加水煮開后再煮20分鐘,燜10分鐘,山藥干只煮很難完全熟透,燜泡后可以讓山藥熟透,味道析出更充分黑豆入腎,滋腎水,山藥補脾這個方子非常適合陰虛火旺、以及身體虧損的人陰虛火旺、以及虛損的人大都脾不好所以降虛火的同時要讓脾運轉(zhuǎn)起來,幫助引火下行 常見疑惑解答 :1、黑豆用炒的還是生的?黑豆是性平的,但是體質(zhì)偏寒,脾胃虛寒的人不太適合生豆子,可以炒熟后燜泡著喝。體質(zhì)偏熱,口腔潰瘍不要用炒的,用生豆子。2、煮到什么程度?要不要煮到黑豆開花?
食材:黑豆20g,紅豆10g這是普通體質(zhì)用量,黑豆與紅豆的比例為2:1陰虛燥熱:可以將比例調(diào)整到3:1陽虛怕冷:可將比例調(diào)整為1:1做法:豆子洗凈后保溫杯里燜泡10分鐘,即可飲用,只喝水,不吃豆子這是倪海廈弟子施合一大夫的方子他出診保溫杯里泡的就是這個黑豆紅豆水中醫(yī)有一種方法叫做取其氣不取其味,這個代茶飲就屬于這類只要用開水沖泡,或者稍稍煮開,切勿久煮目的是用這兩種豆豆的氣,來調(diào)整我們身體的陰陽平衡黑豆的養(yǎng)陰生津,紅豆的利水消腫,兩種豆一起泡水一陰一陽,幫助心腎相交,讓身體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身體的水是活水,則氣機也會順暢這個方法尤其適合陰陽不平衡,明顯陰虛或者陽虛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