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張瑜醫(yī)師2024-04-10 13:17北京
摘要由作者通過智能技術(shù)生成
俗話說得好啊,“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啊,其實就是咱們常說的精氣神。 你看那些氣血足的人,走起路來虎虎生威,說話有底氣,臉色也紅潤; 反過來,氣血不足的人,整天無精打采,干啥都提不起勁兒,臉色還跟那秋天的樹葉似的,黃一陣白一陣的。 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根本沒有真正的休息時間。 于是,一到周末或節(jié)假日,就會選擇“補覺”,試圖通過大量的睡眠來恢復(fù)精力。 但是中醫(yī)認為,有一些看似在休息的行為,實際上卻在無形中損耗著我們的氣血。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些行為的神秘面紗吧。 一,你以為是休息,其實是耗氣血的行為 1,熬夜玩手機,耗神傷血 夜深人靜,你卻還躲在被窩里,眼睛緊緊地盯著手機屏幕,手指不停地劃過。 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個小小的屏幕所吸引,讓你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然而,你知道嗎?在這個黑暗的房間里,你的身體正在經(jīng)歷一場“血淚”的戰(zhàn)斗。 中醫(yī)講究:“久視傷血”。 這里的“血”可不是指血液那么簡單,它特指的是肝血。 我們的眼睛能看得清楚,全靠肝血來滋養(yǎng),同時也離不開肝氣的疏泄。 肝血不足,眼睛就容易干澀、發(fā)澀,看東西也不清楚。 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膽經(jīng)氣血流注的時間,這個時候應(yīng)該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可是你卻選擇了熬夜玩手機,讓本應(yīng)該休息的肝膽經(jīng)得不到應(yīng)有的滋養(yǎng),反而在不斷地運作中消耗著氣血。 長期下來,你的臉色會變得越來越蒼白,眼睛也會失去往日的神采。 2、過度運動,血汗兩虧 有人說,運動是保持身材和健康的最佳方式。 這話一點沒錯,但是,過度運動卻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想象一下,你穿著一身緊身運動裝,在操場上奮力奔跑。 汗水像雨點一樣從你的額頭、臉頰、鼻尖、下巴流淌下來,打濕了你的衣服、頭發(fā)、甚至鞋子。 你覺得自己的身體仿佛變成了一個“水簾洞”,而你則是那個在“水簾洞”中奮力掙扎的“好漢”。 然而中醫(yī)卻認為,過度運動會導(dǎo)致身體“血汗兩虧”。 也就是說,你不僅會流失掉大量的水分,還會消耗掉身體內(nèi)的氣血。 氣血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 如果氣血不足,就會導(dǎo)致身體各種機能下降,出現(xiàn)疲勞、無力、頭暈等癥狀。 所以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是也要適量而行。 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運動狂人”,否則,你的身體可就要遭殃了。 3、暴飲暴食,脾胃大傷 大周末的來臨,讓你有了放縱自己的理由。 于是,你約上三五好友,來到了火鍋店。 你們圍坐在火鍋旁,一邊大口地吃著各種肉品和蔬菜,一邊大聲地談笑著。 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 然而中醫(yī)卻認為,暴飲暴食會嚴重損傷脾胃功能。 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如果脾胃受損,就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暴飲暴食會讓脾胃承受巨大的壓力,導(dǎo)致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的出現(xiàn)。 更糟糕的是,長期的暴飲暴食會讓身體形成一種“惡習(xí)”。 即使你以后不再這樣吃,脾胃的功能也很難恢復(fù)到正常狀態(tài)。 4、思慮過度,易生氣 現(xiàn)在的人啊,壓力大,事情多,常常就是老躺在床上,腦袋里轉(zhuǎn)個不停,想這想那的。 你說這樣下去,想得再多,也解決不了多少問題,反而還把自己的身體給累垮了。 中醫(yī)就講啊,“思傷脾”,你這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脾可受不了。 脾主運化,你想得太多,它就運化不好,時間長了,脾氣就會虛弱,氣血化生就會不足。 這樣一來,你的身體可就真的垮了,不僅沒精神,還容易生病。 而且思慮過度還會傷心神,出現(xiàn)心慌、健忘、失眠等癥狀。 此外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讓人心情變得糟糕。 有些人會選擇通過運動或者聽音樂來舒緩情緒; 而有些人則會選擇通過購物或者吃東西來發(fā)泄情緒。 這些方法看似有效,但卻會給身體帶來潛在的危害。 中醫(yī)認為:“怒傷肝”,過度的情緒波動會導(dǎo)致肝氣上逆,影響到氣血的疏泄和調(diào)達。 當(dāng)你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面紅脖子粗、心跳加速的時候,你的肝就已經(jīng)受到了“傷害”。 5、久坐不動,氣血不暢 現(xiàn)代人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便捷,工作方式也越來越智能化。 然而,這些變化卻給人們的身體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久坐不動導(dǎo)致氣血不暢。 你可能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體驗:一坐下來就是好幾個小時,連起身活動一下都覺得麻煩。 你的身體仿佛被“封印”在椅子上,只有眼睛和手還能自由地活動。 中醫(yī)卻認為,“久臥傷氣”。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不動就會導(dǎo)致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絡(luò)阻塞等問題的出現(xiàn)。 這些問題看似不大,但長期積累下來卻會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 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容易疲勞、腰酸背痛、頸椎病等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二,幾個方法“補回”耗掉的氣血 1,吃飯要細嚼慢咽 很多人吃飯都是狼吞虎咽的,食物都沒嚼碎就咽下去了; 這樣不僅胃不好消化,還會加重脾胃的負擔(dān),影響氣血的生成。 所以一定要記住把一口飯嚼20下左右,吃得慢點; 讓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也有利于氣血的生成。 2,注意飲食的溫度 現(xiàn)在的人啊,夏天愛吃冰淇淋、喝冰飲料; 冬天又喜歡吃火鍋、喝熱茶,飲食溫差過大; 很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導(dǎo)致氣血生成不足。 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溫度,不要過冷過熱,最好是溫?zé)徇m口的食物。 3,睡覺 現(xiàn)在的人啊,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都有熬夜的習(xí)慣。 凌晨是肝膽排毒的黃金時間,這個時候不睡覺,就會影響到肝膽的排毒和氣血的生成。 4,按摩公孫穴和太白穴 公孫穴是脾胃的重要穴位,經(jīng)常按摩可以健脾胃、調(diào)氣血; 太白穴則是補中益氣的重要穴位,配合公孫穴一起按摩,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具體的操作方法呢,就是每天早晚用大拇指分別按揉這兩個穴位; 每個穴位各按50下左右,直到感覺到穴位周圍有酸酸脹脹的感覺就可以了。 5,注意保暖 很多人都有穿短袖、露臍裝的習(xí)慣,這樣很容易讓腹部和下肢受涼,影響氣血的運行。 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在冬天和夏天交替的季節(jié),更要多穿點衣服,防止受涼。#中醫(y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