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生活中的實用心理 《5分鐘心理學》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獨身時,在工作上雷厲風行、應付自如,在生活中也是獨立自強、情緒穩(wěn)定。 但是一旦陷入到戀愛中,你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你變得患得患失、很容易急躁,希望對方能時時回應自己。 如果對方?jīng)]有給予你想要的回應,就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和委屈感,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崩潰,總是很焦慮。 也許你的伴侶對你說過這樣的話“我剛認識你的時候,你不是這樣的,現(xiàn)在怎么變成這樣?” 你能從ta的話語中感到ta的失望和困惑,然后你的內(nèi)心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恐懼感,你害怕ta會拋棄你。 為了避免這一最糟情況的發(fā)生,你會許下種種承諾,說自己會改變,不會給ta太多壓力…… 但是這一切都收效甚微,而對于ta提出的問題你也沒有深入地思考過。 為什么你在進入感情后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這是因為親密關系其實是我們跟父母依戀關系的延伸,你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的愛和包容,會希望通過在戀愛和婚姻中得到。 所以在戀愛中的你不是此刻的你,而是曾經(jīng)那個幼小的你。 你退化成了孩子,當然就沒有了成年人的穩(wěn)重和冷靜。 比方說: 你對對方提出了一個要求,ta不答應,你無法以成年人的成熟思維去思考,為什么ta不同意,是要求本身不合理,還是我的表達有問題,我能做些什么? 而是會像一個要不到糖的孩子,你會吵著鬧著要對方答應。 秉持著“你要是愛我,就應該滿足我的要求”這一信念逼迫對方一定要答應; 或者你可能不會表現(xiàn)出來,就是獨自生悶氣,裝作不在意,但是把對方隔絕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心里想“我就知道你會這樣,這就是不在乎我的表現(xiàn),以后我再也不對你有期待了?!?/p> 這都是典型的缺愛的表現(xiàn),你對愛有非常高的期望和追求,你希望對方事事都能把你放在首位,你內(nèi)心的不安和焦慮你自己無法撫平,只有對方按照你期待的方式做了,你才能短暫得到安撫。 你的內(nèi)在小孩需要養(yǎng)育,而你把養(yǎng)育的責任交托給了你的伴侶,你認為ta有責任有義務去這樣做。 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真正有責任有義務的是我們的父母,可他們在我們的小的時候沒有做到,現(xiàn)在我們更不可能要求他們?nèi)プ隽恕?/p> 所以現(xiàn)在能養(yǎng)育你內(nèi)在小孩的人是你自己,如果你不能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和愛,那么你的愛人即便再愛你,也無法填平這個洞。 那么你該怎么去做呢? 首先看見真實的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 允許自己害怕,允許自己焦慮,允許自己有各種情況,這可以減少你的內(nèi)耗。 比方說: 你又察覺到自己因為愛人的行為而感到不安了,告訴自己“我現(xiàn)在有點不開心,有點懷疑ta對我的真心,這是因為我對自己不夠自信,對我們的感情也不夠自信。” 接受那個脆弱的自己,你才有可能去面對,去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此外要引導自己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我們的內(nèi)在小孩內(nèi)心都非常渴望取悅我們的內(nèi)在父母,如果我們的內(nèi)在父母是很苛求很嚴厲的,那我們的內(nèi)在小孩對于學習,對于向更好方向發(fā)展的熱情和動力就會被打擊。 所以我們要做成自己理想中的父母那樣,去夸贊和肯定自己。 不是非得有巨大成功,你才值得被肯定。 就算沒成功,你也值得一個擁抱。可以寫積極情緒日記,每天尋找一件你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的地方進行肯定和夸獎。 不用要求完美,沒做好也沒什么,多體諒、關懷自己。 ![]() 最后,檸檬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