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趙曉東 | 戎州都督府:大唐通道安南的T臺

 徐平的書屋 2024-03-15 發(fā)布于四川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氣勢恢宏地為我們招搖出了今川滇黔邊一座高大山脈的名號。烏蒙山,既橫亙在云貴高原,又探頭到巴蜀盆地,成為四川與云南的界山。山北有一座城市,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它以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為祖國的西南邊疆的和諧穩(wěn)定,煥發(fā)出中華城市應有的榮光,在西南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

公元618年,大唐初建,出都城長安,翻越秦嶺的蜀道上,一隊縞衣人馬,扶著一口黑木棺材,急速向南行進。他們沒有悲傷,只有趕路的焦慮。為首的就是爨宏達,他受唐高祖李淵欽命,要趕回彩云之南,安葬父親,繼承其位。爨,這個中國筆畫最多的姓氏,注定要為唐代的戎州(今宜賓)涂抹一筆最為輝煌的記憶。

宜賓歷史上的高光時刻,就這樣徐徐拉開帷幕。直到“安史之亂”的第二年(755年),長達100多年時間,宜賓因為與爨氏糾纏不清的故事,以戎州都督府名號,向南直管到今河口瑤族自治縣的中越邊界一帶,南北相距達2707唐里(1唐里=0.4公里)之遙。小小地級軍政機構這種南北狹長的管理模式,古今中國絕無僅有。

▲作者近照  紫千衣|攝

宜賓向南,血脈延展:

僰舞夷歌亦舜韶

“爨”字,有30筆畫,給人有張牙舞爪的恐怖,讀不出它音來的居多,其實發(fā)音就是竄來竄去的“竄”。筆者在云南某市調查時,宣傳部的一年輕干部告知,爨氏后裔為了改變不好認不好寫的窘情,干脆用最為簡潔的筆畫“寸”來代替,從他家祖父開始就是這樣。

爨氏的先祖從中原流薄南入,落籍于滇,至遲東漢末年即在南中成為大姓之一。首著于書者,今可見第一人是爨習,和大家耳熟能詳?shù)拿汐@一起,被蜀漢朝廷征用為官。所做一事大大有名,可惜羅貫中沒有把他寫入《三國演義》,否則聲動中國。諸葛亮首次北伐曹魏時,爨習以隨軍偏將軍身份率領爨氏部曲出征,協(xié)助馬謖參與了著名的街亭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自請?zhí)幏?,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估計不是陪主將一同問斬,就是不被領導重用,消失在歷史長河里了??磥盱嗔曔€是有一身當年中國人特有的“士”的骨氣,血性斐然。

南北朝時,爨氏強勢崛起,趁中央王朝式微,“開門節(jié)度,閉門天子”。但是,他們奉華夏正朔從沒有改變,世襲刺史、太守、都督等名號自作州主,統(tǒng)治南中。最了不起的是,與中央政權隔絕長達400多年的日日夜夜,爨氏子弟們即使因為通婚、交往、管理等原因,已經少數(shù)民族化,也從來沒有忘記華夏身份,沒有截斷華夏血脈,在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打交道中,沒有埋汰漢式禮俗,沒有荒廢漢字書寫,繼續(xù)使用華夏正統(tǒng)年號,繼續(xù)沿用華夏職官名號,心理上儼然漢人自居。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踏勘樂山與宜賓之間的明代蜀道

周鋒|攝

作為統(tǒng)治者的爨氏,統(tǒng)領的是以烏蠻、白蠻為主包括僚蠻、和蠻等在內的各民族,內部分裂后,又有東爨、西爨之別,俗稱“東爨烏蠻、西爨白蠻”,演變至今,有眾多彝語支、壯傣語支、仡央語支民族產生。爨區(qū)即使民族成分復雜,但西漢開始進入的漢人成分比例不在少數(shù),云南學者梁曉強考證,生活在滇池區(qū)域的白蠻,就是以漢、夷混血為主構成的,日常交流中使用著較多華夏語。他告訴筆者,他調查過,遷移到洱海一帶的白蠻后裔之一的白族,口語中殘留有不少中古漢語詞匯。

難怪,發(fā)配滇中時心情大為不好的大才子楊慎,“壯游滇路漫迢迢”,但當觀看當?shù)厣贁?shù)民族歌舞里,充滿濃濃的華夏“舜韶”情狀,不由“梅心柳眼皆春意”,大大感嘆“僰舞夷歌亦舜韶”。今天,云貴作為我們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內的一份子,我們出游其間,其樂融融,不會產生處身異域言語不通、風俗迥異的孤獨。遙想1000多年前的唐代,邊陲之地能有仰慕華夏文化的族群存在,自然讓人有種特別的親切和快意。

隋唐之交,爨宏達的父親爨翫承襲祖上榮光,以昆州(今昆明)刺史名頭繼續(xù)雄長烏、白蠻地區(qū),可惜死得很不值得。隋朝名將史萬歲本來已經赦免了在南中造反的他,不料隋軍前腳一走,第二年爨翫依然故我,還是鬧騰了大響動出來。隋文帝一怒之下,將其俘獲拘押入京問斬,隨同俘來的爨宏達兄弟,全部貶為奴隸。

好在隋的國祚短暫。大唐勃興,唐高祖為了有效控制滇地,啟用爨宏達再為昆州刺史,返回爨地復長其民,還特別允準其帶父尸體回去安葬。唐帝國由此實施了對南中的羈縻統(tǒng)治,天降大任于戎州都督府,包括昆州、南寧州(今曲靖)在內的今川滇黔羈縻州中,不同時間段總和多達71個的羈縻州接受過管理。

宜賓向南,水陸并舉:

好似乘風列子游

勃勃興盛的唐帝國,對任何獨霸一方的勢力都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都要想方設法強烈打擊。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戎州都督府從瀘州都督府分置而來,就是為了對南中加強控制的特殊措施。

戎州都督府從瀘州都督府分治前,曾有一位《隋唐演義》中以善于使雙板斧的原型、大唐開國大將程知節(jié)(俗名咬金),與川南瀘州、宜賓、自貢等地淵緣深厚,貞觀初年,就以“持節(jié)都督瀘(州)戎(州)榮(州)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身份,對戎州及其羈縻州行使管理。唐帝國中央直至李世民本人,派出如此股肱宏臣擔責,足見對此地域達到何等重視的地步。從《大唐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上柱國盧國公程使君墓志銘》中,我們可以看到,程咬金作為李世民的心腹,在秦王沒有上位以前,擔心主人安危,拒不受命不亞于瀘宜一帶重要的地域擔任地方長官。迨至李世民即位,才來川滇黔交界處赴任,躍馬橫槍在包括宜賓的川南地域實施自己的殷殷抱負。

宜賓因金沙江、岷江交匯而有長江,在升格為州郡以前,地域內只有兩個小小的縣級機構并行,互不統(tǒng)屬,一曰僰道(翠屏區(qū)三江口),一曰南廣(珙縣傅家壩),分別置于秦漢。由于交通、軍事地位重要,漢武帝時期把新成立僅5年的犍為郡郡治,從今貴州黔西市遷來南廣,后遷僰道。從此,宜賓地級行政機構的模式開始形成,并相沿至今。犍為郡轄控包括有今昭通、樂山、眉山、瀘州、自貢、內江、資陽及成都、重慶、曲靖一部,郡境遼闊,地位特殊。南朝梁武帝大同十年(545年),改名為戎州,直至宋代方改為敘州。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踏勘樂山與宜賓之間的明代蜀道

周鋒|攝

秦漢時期,中央政權在此修筑有五尺道、南夷道,直通夜郎國、滇國,并“諸此國頗置吏焉”,開始納入華夏體系管理。通過宜賓這個交通節(jié)點,水陸并舉,“好似乘風列子游”,使得宜賓城大顯風光。

東向通過川江直出夔門的事例不勝枚舉,唐以前,西晉“王濬樓船下益州”,“一片降幡出石頭”,一舉攻進建康城(南京)滅掉東吳,就是岷江轉順川江快速推進的典型,全國知曉。

南北向快速進出宜賓的著名事件更不在少數(shù),南向有王莽“費以億計”出兵20萬攻擊位于桂滇黔邊的句町起事;諸葛亮南中平叛“七擒孟獲”的三路大軍,也是在這里分兵而南。北進的事例更為古老,有學者研究,三星堆青銅器所含的高放射性成因鉛(“高放鉛”),就是滇東黔西川南交界處的特產,分析當時橫江-金沙江-岷江航道已經打通,沉重的礦料才可能逆岷江進入成都平原。即使近代,也有入蜀護國西路軍通過橫江河谷,搶占此城,成就全國反袁戰(zhàn)爭的第一次大捷。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在高縣慶符鎮(zhèn)

小靖村考察明代靖邊堡遺址

周鋒|攝

管控南北向道路的著名咽喉,是位于云南鹽津縣的石門關,它是秦五尺道和隋唐石門道共同必經之地,“石城門峻誰開辟,更鼓誤聞風落石。界天白嶺勝金湯,鎮(zhèn)壓西南天半壁。”氣勢恢弘地道出了石門之險。該詩作者乃前述之隋朝大將史萬歲,他征服爨翫叛亂后班師路過,驚嘆之余,賦詩為該關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聰明的宜賓人巧妙地截下“西南半壁”四個字,移植成為至清代以來宜賓顯赫的城市名片,磅礴有力,雄氣干云。不過宜賓似乎選擇性遺忘史萬歲,目前形成一種宣傳共識,認為是遲了190年的唐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所作。筆者查遍了《全唐詩》、新舊唐書《韋皋傳》,沒有指明韋皋作,再查各位社科研究者的文集、論文,也沒有一位嚴謹?shù)膶W者有此結論。倒是西南治史名家方國瑜和西南古代交通史研究名家藍勇,引明代即成書的《滇略》稱,系史萬歲所作。深刻研究過川南地域的西南民族史名家劉復生告知,他認為也是史萬歲所作。順便還提示一句,韋皋也沒有兼任過“戎州都督府都督”,更不可能專門在戎州駐節(jié)。國內治唐史名家郭聲波明確告訴筆者,這種誤會,是不了解唐后期的情況造成的。

宜賓向南,悸動驚詫:

三更雨歇五更風

再說爨宏達回到滇地,安葬好父親,整理好舊部,自是奉唐正朔,小心謹慎,不聞有何不軌。承平日久,爨宏達的世襲繼承者們慢慢忘掉了先祖爨翫的慘痛教訓,又在爨地蠢蠢欲動,不斷折騰。為了加強對南中的進一步控制,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帝國中央決定授命劍南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在羈縻昆州地域的安寧(昆明市下轄縣級安寧市)筑城,擬新開一個都督府,欲長駐唐軍;還決定由安南都護何履光配合,開通一條從安南(今越南)直達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姚安)的Y字鉗形交通干線,以增強對滇地的南北快速對進反應。

安寧羈縻縣屬于爨氏昆州,受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來回轄屬,漢武帝開始即設縣名連然。任乃強先生分析,“連”“臨”之類字音,都是從川南到滇池一帶古代僰人稱呼鹽的發(fā)音。安寧自古就是鹽產區(qū),是整個爨區(qū)民眾食鹽供給所需。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眾多古滇國青銅器,有一被稱為“趕集圖”的青銅人物群像,刻畫的就是各地的商人和缺鹽部落的代表,前來交換安寧獨特的泉鹽回去撫慰民眾的場面。

安寧鹽產是爨氏各部的“剛需”,被唐控制去了豈不要命?東、西爨首領反彈強烈,跳將起來。昆州刺史爨日進、南寧州都督爨歸王和爨氏南寧州大鬼主爨崇道等為首,磨牙吮血,大打出手,攻陷安寧城,殺掉擬任都督的筑城使竹靈倩。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在屏山中都鎮(zhèn)了解民族宗教歷史

李玉紅|攝

事發(fā)突然,唐帝國自然不會答應,立即調動唐軍直屬部隊和南詔兵力,準備消滅諸爨。發(fā)軔于大理洱海的蒙氏南詔,勢力雖悄然崛起,首領皮邏閣也野心勃勃,但未敢公開獨立,仍以唐所封云南王身份出兵,只是趁機兩面做好人,既以兵威壓至爨地,又代諸爨向唐討情,以求利益最大化。加上爨氏頭人上千人跑到軍營當面認錯,唐帝國作出讓步,勉強諒解了此次叛亂行為。危機解除后,唐雖然得以再次順利在安寧筑城,但深感爨氏尾大不掉,必欲打破爨氏抱團之勢方得后快,遂施行反間計,唆使爨崇道殺了其弟爨日進、其叔爨歸王。

一時間諸爨不服,不明究里,紛紛起兵問罪爨崇道,爨地內訌大起,狼煙四地,烏云遮日。南詔趁機再次染指,點起兵馬殺將而來,終與戎州、姚州和安南為代表的唐軍事機構磕碰開來,尖銳矛盾上報唐庭,正處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巔峰的唐帝國,立馬雷霆大怒,頤指氣使地指派劍南和安南派軍夾擊南詔。

天寶戰(zhàn)爭爆發(fā)。此時擔任劍南節(jié)度使的為楊貴妃族兄楊國忠死黨之一的鮮于仲通,他按照楊國忠號令,率兵六萬從蜀中兩路出發(fā),其中自率一部從戎州挺進,會同安南北上的唐軍,按既定的Y字交通干線,三面發(fā)起對南詔的進攻。

皮邏閣此時已經去世,繼承云南王的是其子閣羅鳳。看到禍事臨頭,天兵橫掃,本想學一學之前諸爨的舉動,認錯認慫,可是唐帝國立功心切的邊將置若罔聞,姚州都督甚至還侮辱其妻。是可忍孰不可忍,閣羅鳳沖冠一怒為紅顏,掉頭投靠長期與唐死撕的吐蕃,兩軍合力,結果可想而知。

劍南驕兵悍將的敗績,半個世紀后,白居易還痛斥:“鮮于仲通六萬卒,征蠻一陣全軍沒。至今西洱河岸邊,箭孔刀痕滿枯骨?!?o:p>

楊國忠不甘心失敗,想把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姚州都督府恢復起來再戰(zhàn)。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唐軍又被閣羅鳳一頓痛扁。

惱羞之余,他自己請求遙領劍南節(jié)度使,糾集八萬人馬南北對進又戰(zhàn),還是一敗涂地。陳寅格評價:“至唐亡由于南詔?!睕]有天寶戰(zhàn)爭,南詔-吐蕃不會聯(lián)手,安史不敢覬覦,更不會出現(xiàn)“漁陽鼙鼓動地來”,盛唐的“羽衣曲”可能還會繼續(xù)翩躚一段時間。

唐與南詔交惡,一直受唐羈縻的爨氏結局自然可想而知。唐軍敗北,爨地盡落南詔囊中。1999年,在成都出土的一方墓志銘,我們能看到最后一個“爨王”爨守忠(子華)的名字外,獨步南境近五百年的爨氏,就完全消散在茫茫歷史煙云中。

唐對滇地的鎮(zhèn)控,戰(zhàn)略構架上是西邊的姚州都督府和嶲州都督府(西昌)三線向南?,F(xiàn)在西線大事去矣,東線的戎州自然也沒有好日子過,終于在天寶十五年(755年),安南都護何履光率“云南子弟”,從這里將兵匆匆北上加入平定“安史之亂”的援軍后,安寧城陷落、南寧州陷落,完全失去了對南面的鎮(zhèn)控作用,反而變成了直面南詔的防御前線。稍有松懈,城池還被攻陷。那是在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南詔在反叛的蜀卒引導下,突然現(xiàn)身戎州城門,吶喊殺入。剎那間,濁血四濺,哭聲滿城。

宜賓向南,共生和睦:

歌發(fā)一聲山水綠

戎州都督府在長達1000余公里的狹長地帶行使治權的大部分時間內,云貴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通過石門道,受到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大唐影響深刻。他們在這里自由悠閑,幸??鞓?,成書唐朝中后期的《云南志》一書中,稱唐代天寶年間,整個滇北到滇中、滇南,“邑落相望,牛羊被野”,好一副田園牧歌景象,完全沒有我們內心所恐懼的喊打喊殺之聲。

天寶之戰(zhàn)后30多年的戎州,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又因為一位帥蜀大將的到來,再現(xiàn)榮光。他在戎州美麗的天池,曾經作過一次泛舟,留下一首《天池晚棹》的七律:“雨霽天池生意足,花間誰詠采蓮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發(fā)一聲山水綠。春暖魚拋水面綸,晚晴鷺立波心玉??巯蠚w載月黃昏,直至更深不假燭。”

他叫韋皋,出鎮(zhèn)劍南西川任節(jié)度使二十一年,最大的功績就是促成南詔重新歸唐,然后唐-詔聯(lián)軍擊敗吐蕃,徹底解除吐蕃對唐150年來的威脅。他縱橫捭闔的地理原點,就在戎州,就在石門關。配合他的,還有手下一位名叫崔佐時的節(jié)度巡官,這個被勒石在石門關最高處的勇士姓名,讓我們結合史料記載,當面觀摩時,內心懷想,唏噓穿越。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在屏山縣博物館了解文物發(fā)掘情況

李玉紅|攝

貞元十年(793年)初,崔佐時代表韋皋到南詔都城羊苴咩城,得知數(shù)百名吐蕃使者也在,怒對時任南詔國主、閣羅鳳之孫異牟尋:既然同意大唐來談判,就必須殺掉吐蕃人。暫不敢與吐蕃撕破臉的異牟尋,之前派人請求崔佐時裝扮成牂牁人進城,免得讓吐蕃使者看到。崔高聲喝斥:“我大唐使者,豈得衣小夷之服!”義正詞嚴,鎮(zhèn)懾全場。如此氣勢,異牟尋只得橫下心來,斬殺吐蕃使者,與崔到點蒼山神祠進行了會盟。史稱“點蒼山之盟”。一紙盟約,為唐中央派出正式大使冊封南詔鋪平了道路。戎州,又有一位值得銘記住的人物橫空而現(xiàn)。

誰去冊封,茲事體大。一位平時毫不惹眼的工部員外郎,走向歷史舞臺中央。時值朝廷上下“皆以西南夷遐遠憚之”,不敢出頭之時,他挺身而出,勇?lián)姑?。唐德宗高興之余,一提拔為御使中丞、再提拔為祠部郎中,持節(jié)領使。他叫袁滋,他和使團的其他官員,捧著一顆純金鑄就的“貞元冊南詔印”,出長安,涉蜀道,到成都,下岷江,穿戎州,過石門,繞滇地,臨大理。所過沿途,渴望停歇戰(zhàn)事、渴望平和生活的唐民、滇民萬眾翹首,焚香頂禮,歡聲雷動。

袁滋佇立石門關,在大唐與南詔的分界處,萬分感嘆。他沒有用其姐夫元結的擅長來對空高吟,而是實實在在地石刻摩崖,記下了使團所有人的官職、姓名、事由,成為中華民族的團結豐碑:“大唐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內給事俱文珍,判官劉幽嚴,小使吐突承璀,持節(jié)冊南詔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龐頎,判官監(jiān)察御史崔佐時,同奉恩命,赴云南冊蒙異牟尋為南詔。其時,節(jié)度使尚書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韋皋,差巡官監(jiān)察御史馬益,統(tǒng)行營兵馬,開路置驛,故刊石紀之。袁滋題”

一紙盟約,韋皋迎來了異牟尋的徹底歸服,當年他即遣軍九道并出,合力南詔,一舉鏟除了大唐第一對手吐蕃的威脅。韋皋的九道兵馬中,就有戎州出石門的一道。

我們印象中的唐帝國,是威風八面,是金戈鐵馬,其實,歷史真實的唐,既有國破山河,還有鐵骨柔情,這些,在戎州都有典型表現(xiàn)。唐安置烏蠻等少數(shù)民族內遷,不離不棄,前述爨子華的墓志銘內容就是明證。當羈傲不遜的南詔肆虐南中,殲滅唐軍,追殺爨氏,擄走南寧州都督爨守愚(隅),戎州都督府立即伸出援手,接納守愚弟弟守忠來到蜀地先寄置宜賓,再讓他到今犍為縣城“遠鎮(zhèn)犍為”,繼續(xù)帶領部曲生養(yǎng)休息,以圖光復南寧州石城故地。

正因為大唐上下的親和和仗義,反叛的南詔嘗盡吐蕃的蠻橫和欺壓,又要一心回歸。貞元九年(793年)四月,異牟尋得知韋皋不斷示好的信息后,痛下決心,同時派出三路使者使唐,一出安南、一出黔州(重慶彭水)、一出戎州,先后到達長安。

堅冰,破了;春水,綠了。崔佐時、異牟尋的“點蒼山之盟”落地。

▲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

在樂山與宜賓之間的山中踏勘

向垣松|攝

唐開辟的北起戎州,南到安南,以南寧州為中心、安寧為堡壘的水陸交通線。雖然天寶戰(zhàn)爭后到袁滋冊封,官方往來中斷,但是民間還是不絕于途,它成為我們祖國西南民族之間團結的生命線標志,日本歸化人朝衡(又名晁衡,日本名字阿倍仲麻呂)任安南都護時,繼續(xù)在今中越邊境一帶打通該道,撫定龍武、德化二羈縻州爨民,成為秦代五尺道、漢代滇道的南延線,終于形成了“蜀交趾道”的規(guī)模。從今天來看,這是第一條華夏腹地通向中南半島的國際交通線,是內陸巴蜀眺望蔚藍大海的陸海通道,因而國家大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時候,確定宜賓、瀘州是三條直抵欽州灣主通道的西線,歷史依據(jù)斐然。

從唐帝國的戎州都督府暢游回歸,我們欣喜地看到,現(xiàn)在川滇一家,毫無隔膜,滇地的橫江、南廣河悠然而來,匯同長江浩蕩而東,從源頭到東海,都是多民族大家庭的和睦歡歌,都是華夏兒女的燦然笑靨。這種來之不易的結果,僅橫切滄海的唐代一粟,就可以想象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先民,歷經多少后繼前仆,付出了幾多磨礪艱辛。

年煙云散去,歷史記住了一段歲月,大唐記住了一座城市,戎州記住一些人:程咬金、韋皋、異牟尋、袁滋、崔佐時……

本文作者趙曉東,南方絲綢之路研究中心(瀘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史地研究者。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