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回顧 | 植物先生Ⅱ:千山萬水的追尋,可治愈你的精神內(nèi)耗(附音頻、視頻)

 小慧dreaming 2024-02-15 發(fā)布于浙江
圖片



 朱錦繡老師致辭 

今天天氣晴好,西湖邊北山路上熙熙攘攘的,我們書吧也是熙熙攘攘的,因為這里有一場特殊的文化沙龍。我們平時稱這樣的沙龍為與作家面對面文化沙龍。但是今天的主角袁明老師,身份太多重了,我們看看怎么報。大家先給袁明華老師掌吧。

這位植物先生真的是斜杠先生,你看他這么多身份,是教師,是旅行者,是企業(yè)家,是辦學人。

雖然我最早認識的是作家身份的袁明華。當時我在省中院住院,他和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洪治綱兩個人到醫(yī)院看望我第二年還在化療期間,就突發(fā)奇想,現(xiàn)在想來是很作的,就說要做一什么事情。我先生給我嚇壞了,我手術(shù)后出院回家,他常常夜里驚醒,一身冷汗,因為他當時以為我進手術(shù)室就出不來了;而后我要做書的時候,他又是這樣一個驚嚇的狀態(tài)。因為他比我要社會經(jīng)驗吧,我一直在大學里,相對單純。我說要做這么一件事情,而且真的是三的產(chǎn)品,一沒有健康,二沒有經(jīng)驗,最最缺少的是錢,因為當時所有的錢可能用來救我的命了,當時大家都是拿工資的

我自以為已經(jīng)是很好的一個設想了,我跟他爭論,爭不過來,也真的是百嘴莫辯吧,這么多人勸我說這事不宜輕舉妄動。我們周圍的文化朋友下海經(jīng)商的,盡管他們很成功,里頭的那種艱辛他們是能深切體會到的,所以勸阻我們。

我先生后來可能因為這篇文章——《好想開書吧》,也是被王旭的一個勸。王旭跟他講你給錦繡去做事情,可以轉(zhuǎn)移對自身的注意力,對身體有好處。我先生就憑這一點被說服了,同意去做;實際上還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這時候袁明華先生來了,他就把我先生撐住了。他跟我先生講你去做如果錦繡有個意外,我來接盤。他是個企業(yè)家,非常成功的企業(yè)家,他這個膽氣說這句話。我們真的就去做了。所以書吧能夠存在,由于王旭烽和袁明華的鼓勵和支持。是一位率性、豪爽、俠肝義膽的先生。我們再給他一個鼓掌。

我覺得關(guān)于他作為作家的成就和《植物先生II》的成就,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就請出幾位朗讀者,讀讀書中的片段,我們從這些片段里走近作家袁明華先生。

首先有請金話筒、交通之聲的孫女士,她是在外面參加活動趕到這里來的。謝謝你,好辛苦,有請。

中國“最美的書”續(xù)作來了!1月28日,袁明華攜《植物先生Ⅱ:二十四節(jié)氣時食植物研學課》再次做客純真年代書吧寶石山店,與《江南》雜志原主編、作家、出版人袁敏,作家、詩人孫昌建,作家、生活美學家周華誠,作家、資深媒體人蕭耳一起,探討傳統(tǒng)文化的復蘇,愛與美的自然和人生旅程,共同分享植物之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

讀 者 朗 誦

圖片

朗讀者:孫婧

向上滑動閱覽

如果你想觸摸大自然的心靈,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認識植物開始。

而要真正認識植物,走進植物先生的綺麗世界,大約是一條最便捷而又賞心悅目的通道。

植物先生大名叫袁明華,在浙江作家中,他大約是個異數(shù)。

首先,他從不以作家自居。他的多重身份:教師、行者、企業(yè)家、辦學人,等等,都讓人覺得,他是一個能自如跨界,且在各個行當里總會脫穎而出的智者;而作家,在他眼中只是自己發(fā)表了一部又一部作品后,別人賦予他的頭銜,他似乎并不看重。

其次,他不像許多作家那樣宅在家里,苦思冥想、潛心創(chuàng)作、精細打磨,總想著拿出一部傳世之作,一鳴驚人;他總是行走天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水到渠成,時不時不動聲色地拿出一部新作,讓人眼睛一亮。

第三,他很率性,也很豪爽。交友三教九流,往來不論門戶,學者文人,可以坐席論道;老農(nóng)小販,也能把酒問盞。上至耄耋,下至垂髫,他總有路徑和人輕松交談,不經(jīng)意間就混成家人一般,讓人與其掏心掏肺,卻不知哪一天,你就成了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

我不知道,在袁明華眾多的身份中,他最看重哪一個?但在我心里,他最敬重的職業(yè),無疑是教師。

多年前,袁明華是浙江省一所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他的講課在眾多同行們眼中,既另類、又新奇,通常不按套路出牌,教材大綱雖然握在手中,講述卻是信馬由韁。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只要是他上課,個個精神抖擻。多年后,他和夫人月光一起創(chuàng)辦“橄欖樹國際學?!保虒W理念大膽前衛(wèi)、課程設置新穎獨特,一時間在教育行業(yè)中掀起炫目的浪花。

作為一名行者,他的足跡遍布七大洲四大洋120多個國家,比起那些聲名赫赫的旅行家并不遜色;作為一名企業(yè)家,他創(chuàng)辦的“岡底斯”壁掛爐品牌,領(lǐng)軍全國燃氣暖通行業(yè)。但在我看來,他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明凈的一塊天地,還是留給了學生和孩子們,他最放不下也最熱愛的工作,仍然是教師。

正因為此,當他走南闖北、上天入地,在無窮盡的行走中,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溫暖相伴;與深山老林、河流溪澗、田埂曠野中的各種植物,做種種深入的靈魂對話后,他的視野和心胸變得遼闊,靈感和文思如潮水般涌來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開一門植物課程?

他寫《植物先生》,并將其副標題設置為“二十四節(jié)氣時食研學課”,在我看來,節(jié)氣和時食都不重要,“研學課”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是他此生都無法舍棄的,一個教師的情懷!

和植物深交之后,回頭再看自己以往的作品,他覺得似乎缺失了一些東西。缺失的是什么?他最初的認識可能并不清晰,但文學的魅力,常常隱匿在這種不清晰當中。唯其不清晰,才會給你深入探究的誘惑;唯其不清晰,無定論,才是對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真正挑戰(zhàn)!

袁明華被這種誘惑和挑戰(zhàn)深深吸引,他知道,這背后或許是一片無人涉足的幽深而奇妙的花園,他喜歡標新立異,更渴望走無人走過的路。

他在植物世界里穿行,得到的收獲是豐厚的,植物賦予他靈感和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2020年10月,第一本《植物先生》出版后,圖書市場與廣大讀者對該書表現(xiàn)出來的巨大熱情和喜愛,大大出乎編輯和出版社的意料。當年“中國最美圖書”的桂冠,也花落《植物先生》頭上。

時隔三年,袁明華《植物先生2》又將與讀者見面了。

很久以來,我們的文學都忽略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而事實上,我們和大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guān)系,自然界的萬千生物,其實都是我們前世今生血脈相連的親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本應該是文學最重要、最深刻的主題之一;中國地大物博,自然文學也應該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很重要的一脈。

然而,毋庸諱言,當代中國文學的版圖上,自然文學即便不能說是缺失,起碼是微弱的、沒有形成力量的。相比俄羅斯文學中恢宏璀璨的自然文學長廊里,那些熠熠生輝的作家和作品的名字,我們確實無法不汗顏。

袁明華的《植物先生》之所以讓我們驚喜,是因為他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自然文學在中國文學版圖上的缺失與空白。同樣,這部《植物先生2》延續(xù)了《植物先生》已有的精彩,甚至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美麗的風景。

他的文字像一把神奇的鑰匙,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植物世界的大門,門里面的風景很奇幻、很迷人,你會折服于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你也會驚嘆于植物天地的廣袤與浩瀚。認識這些植物,無形中讓你的認知世界,一下子擴大了一百倍、一千倍。

他的文字如行云流水,浪漫豐盈地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各樣不同習性和脾氣的植物,讓我們感受到每一株植物生命的搏動;他講述的植物故事中,人物的溫暖、善良、真誠、美好,比比皆是??梢钥闯?,大自然與人類情感的和諧交融,是他追逐的理想。

他的文字中流淌出來的憂患意識,尤其觸動人心。他讓我們看到,人類文明進程中,有可能傷害和毀壞大自然生命的種種行徑,著實令人擔憂。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人類在精神、道德、審美情感上的麻木。他用溫婉的提醒,喚起我們的警惕和共鳴。

他的文字充滿了對植物的熱愛,引領(lǐng)著你,親吻泥土的芬芳、辨別百草的奇異、探尋山林的奧秘、傾聽溪流的吟唱;告訴你,怎樣才能聽懂每一株草、每一棵樹、每一朵花的語言,了解它們的心聲,彼此傳遞愛與溫暖;他讓你在愉悅和明媚里,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進行哲理性的思考。

自然文學不是坐在家里的人能夠?qū)懗鰜淼?,只有那些行走在叢林之中、原野之中、江河湖海之中、沙漠戈壁之中,甚至是懸崖峭壁、茫茫雪域之中的人,才能夠?qū)懗鰜怼?/span>

所以,這樣的文字很稀少。

所以,這樣的文字很珍貴。



圖片

朗讀者:小北

向上滑動閱覽

朋友說,大元的植物秘境,在鄉(xiāng)愁中奔騰不息。

那么,鄉(xiāng)愁是什么?

在我的心目中,鄉(xiāng)愁,百分之五十是故鄉(xiāng)的時令之食。鄉(xiāng)愁就是臨平甘蔗、小林黃姜、塘棲枇杷,就是瓢葫蘆、紅菱、紅蘿卜、落花生、萵苣筍、長梗白菜,它們無不喚醒我心心念念的童年秘史。每每碼上電腦,往昔歲月奔涌而來,兒時伙伴和父老鄉(xiāng)親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猶如羊脂白玉上刻著的金字閃閃發(fā)光,猶如兒時波光粼粼的三角漾,跳動著優(yōu)美的音符,是我心頭永不消逝的電波。

而鄉(xiāng)愁的另一半便是故鄉(xiāng)的人物,因此這里的每一種時食都照亮了故鄉(xiāng)的人物,因食而人,因人而食,人與食演繹了無盡的故事,交織起無邊的往事。

正因如此,雖然作為鄉(xiāng)村的李家橋已經(jīng)遠逝,我心頭的李家橋依然生生不息。

盡管我在這里也寫了遠方的冬蟲夏草、枸杞子、黃花菜、土豆,我將視野拓展到了千山萬水,至拓展到了高山冰緣帶植物,但那首先是我在故鄉(xiāng)掘了一口井,我是帶著故鄉(xiāng)的井水上路的。

漫漫長路,懸掛在故鄉(xiāng)李家橋上空的那一塊石臼年糕,其實就是一個大寫的意象,始終是我的根脈,流淌在我的血液,滋養(yǎng)我成長,堅定我浪跡天涯的腳步。



圖片
朗讀者:李羽瀟

向上滑動閱覽

此番道理是爺爺告訴我的。

我爺爺是鄉(xiāng)廚,做得一手好菜,也種得一手好菜,兩頭都受人尊重,被鄉(xiāng)人敬稱為桂桂師傅。

桂桂師傅做菜,絕活是“絕配”——文武筍,將春筍與萵筍弄一塊兒;文武蘋果,將樹上的蘋果與地下的土豆弄一塊兒;文武豬爪,將新鮮豬爪與咸豬爪弄一塊兒。運河邊的魚羊鮮,將魚肉和羊肉燒一塊兒,尤其是甲魚燒羊肉,那是農(nóng)家上等菜。而四鄉(xiāng)八里最常見的韭菜炒雞蛋,到了桂桂師傅手里要求就十分苛刻。原材料必須是春天或秋天地里現(xiàn)割,從割起到入鍋不能超過一小時。炒成后,起鍋盛盤里,韭菜要滴滴綠,雞蛋要金黃雪白分明,金黃是金黃,雪白是雪白,不能和面一樣糊一起。一看,一聞,一吃,都能感受到地里現(xiàn)割起來的鮮度和剛從雞棚里摸出來的溫度。

圖片

朗讀者:任靜

向上滑動閱覽

落花生的神奇在于,它的因花而果,是在莖上開花,到地下結(jié)果,而它的果實又確實是由花朵內(nèi)的子房發(fā)育而成,只不過它不在花朵本體內(nèi)完成,而是由子房內(nèi)的胚珠發(fā)育成子房柄——這個子房柄真是一絕——在花朵老去時破朵而出,先是在空氣中往上,如蔓生之須,晃晃悠悠,貌似不堪一擊,實則極其神勇,往上伸展時陡轉(zhuǎn)一個極其美麗的弧度,便往下扎進土里去,等于將胚珠送進了大地母親的子宮。而它又與同樣在土壤中生長的土豆等塊莖植物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土豆一類的塊莖植物,其開花結(jié)果沒有因果關(guān)系,你在地面開你的花,我在地下結(jié)我的果,而且往往是地下的塊莖成熟了,地面的花朵才會開。

可有一比的是菱角,菱角的花與果,和落花生一樣,是有因果關(guān)系的,它在水面上開花,隱到水下結(jié)果,隱到菱盤底下去結(jié)果。此二物,雖說一是水生植物,一是土生植物,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的隱匿結(jié)果,隱秘成長,也許因防范天敵而進化,與樹上的板栗和水中的芡實進化出刺猬武器一樣,是為了保護自己,但相比人類在溫暖舒適的子宮中孕育,它們的艱難何止翻上千百倍,尤其是落花生!

這就是我常感慨的,在我們不知其所以然的深處,往往儲蓄著無盡的寶藏,寶藏里有無盡的稀罕。


朗讀視頻回顧

嘉 賓 對 談

圖片
蕭耳:大家下午好,剛剛朗讀把我們年終美好生活氛圍感拉滿,今天也是我們癸卯年最后一場錢報讀書會,各位嘉賓錦繡老師也介紹了,不再介紹。拿到這本書,其實我是一個特別特別驚艷的感覺,我讀書有一個習慣,讀過的書必須有痕跡,被我劃得亂七八糟,折得亂七八糟,這本書一折也沒敢折,一劃也沒敢劃,史上讀過的書中最珍惜的一本,非常非常美。剛才我問了一下責編,要向責編致敬,把我們袁老師精心寫的這一二兩部《植物先生》呈現(xiàn)得那么完美,真的是中國最美的書。華誠也做了很多美的書,寫了很多美的書。
今天朗讀者讀了袁敏老師寫的序言,袁敏老師是袁明華老師的好朋友,又和兩位賢伉儷一起去了西藏,見證了這些年熱心公益的袁明華老師,寫了文字。昌建老師也是袁老師的朋友。我多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袁明華老師臨平中學的學生,我在臨平中學讀書的時候,不是他直接教的班,他是我們天機文學社的創(chuàng)辦人,指導老師,我印象中當時我們所謂的文學少年給天機文學社油印的冊子投稿,開心的要命。袁老師帶我們這些孩子高中生們很先鋒,因為這個文學社,我們很幸運。序言里面袁敏老師也寫到教學理念非常先進開放,當時我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當年在我十七八歲的時候,袁老師就帶領(lǐng)我們這幫孩子排練校園話劇《柳眉兒落了》,袁老師就是深深印在我記憶中的老師形象。后來我上大學袁老師就援藏了,斜杠先生,非常豐富。
今天聊這本書,我就說我們?nèi)绻倪@本書只聊文學,太狹隘了,這本書遠遠超出文學范疇,我想了五個關(guān)鍵詞:審美,鄉(xiāng)愁,生活方式,時間,還有人情。這樣一本書其實完全可以破開文學的限制,等下各位嘉賓聊的時候不一定要圈在文學的框里,時間,美,人情……都涵蓋在文學底色里面。從《植物先生》到《植物先生》,袁老師講講之間的過程?怎么那么驚人的完美?這本書太美了,給人一種心靈的滋養(yǎng)的東西。
圖片
袁明華:大家好!說說臺上的蕭耳,本名張瑾華,關(guān)系已經(jīng)很清楚了,那么多年過去了回頭一看,還是那么年輕漂亮,豐碩成果遠遠在我之上,以后是個大才。本家姐袁敏老師,我們特別的關(guān)系,他還是我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介紹人,另外一位是張抗抗。孫昌建老師是我的同學,我們就在馬云心目當中全世界最牛逼的大學杭州師范學院第一屆,他是我的師弟,是我文學路上的師父。華誠兄年紀輕好多,他是我們兩夫妻的偶像,從他的“父親的水稻田”開始,我們一直在追蹤,特別喜歡。走著走著,我們走的路還有某種心靈相通之處。但今天最讓我感動是什么?來的最遠的是王老師,是誰呢?就是這兩本書的幕后操刀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王其進老師,今天夫人也來了,女兒兒子也來了,向你致敬!還有第一本書出來之后我們所在地的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的領(lǐng)導高素珍,書中的手繪地圖植物,長在什么地方,一樣樣去找。很多人從臨平、外地、浙江城市大學等老朋友趕過來,再次感謝。
先報告一個消息,劇透一下,實際上我第三本文字已經(jīng)完稿了,王其進老師說接下來是他的事情了。第一部《植物先生》鬧著玩玩的,選取每一個節(jié)氣一個代表性植物,寫著寫著認真起來了。第二部,為每一個節(jié)氣尋找一個代表性的時食植物,都是吃的。剛朗讀片段里面也講到一些吃的,我奉獻給歐陽大廚的八仙九品湯,大家等下也會喝到幾十年大袁秘制的楊梅酒。第三部進了一層,每一個節(jié)氣尋找一朵代表性的花,追溯出處,層次更高點。后面還有一個《中國植物西游記》,記述中國植物生長過程中,怎么走向世界,怎么實現(xiàn)文明互鑒,跨國界的追逐。
圖片
回頭說到這本書,正兒八經(jīng)說我只是完成了文字,只是完成了作品,所以是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題目取得好“系列圖書分享會”,從作品到圖書,這兩個概念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沒有區(qū)別的,現(xiàn)在大有區(qū)別。實際上這中間已經(jīng)區(qū)別非常大,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學作品,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背后有一個龐大團隊在運作,我今天發(fā)誓全是王其進老師親自操刀的,領(lǐng)頭人,所以我很感謝四川人民出版社王老師帶的團隊,設計師徐天琪老師,還有第一部安徽涇縣非遺傳承的撈紙師傅,又聯(lián)合了清華大學袁博教授,做成了花草紙。我在成都說命里注定要有這個過程,因為當年的成都我們?nèi)プ咄珗@薛濤箋,薛濤,四大唐詩代表女詩人,實際上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yè)家。第二部不能走第一部的老路,王老師腦洞大開,千辛萬苦找到了揚州雕版印刷國家級非遺傳承大師,吉林版畫家王巖教授,作為一個圖書的話,這是常規(guī)出版業(yè)顛覆性工作,我運氣好,撞上了,僅此而已。
再劇透一下,第三部更牛了,全世界圖書出版業(yè)最大難題是嗅覺,出版社設計者聯(lián)合打造“山野手書”,要把二十四朵花嗅覺全部開發(fā)出來,更好玩。所以我就簡單講,這樣一個框架。
蕭耳:等我們內(nèi)容聊得給大家呈現(xiàn)一個具象感受,最后讓王其進老師一劍封喉,最后再聽聽王老師聊聊。我拿到這個書的時候蠻驚訝的,袁老師那么多斜杠的人,怎么會寫起植物來了呢?人們的刻板印象,植物是江南小生華誠這樣寫寫的。袁敏老師聊聊你心目中會寫植物的人大抵是怎么樣的人?你理解中的袁明華老師為什么會沉浸到這樣一個植物世界?比如我們很尊敬的阿來老師,也非常喜歡植物,經(jīng)常雪山拍一朵什么花,看起來很有雄性張力、金戈鐵馬的大男主,怎么會寫植物世界了?
圖片
袁敏:今天很高興參加《植物先生》圖書分享活動,最高興的是看到在座有不少孩子,而且看上去年齡都挺小的,但聽得很認真,說明袁明華寫的植物世界孩子們是感興趣的,雖然是寫給廣大讀者的,但孩子們也是喜歡的,這或許會是這本書巨大的潛在的市場,也不辜負此書的副標題“24節(jié)氣時食研學課”中“研學課”這幾個很重要的字。我在序言說到袁明華有多重身份:教師、行者、企業(yè)家、辦學人,但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可能還是教師的身份。他寫《植物先生》的時候,或許沒有想過寫給誰看,事實證明各個層面的讀者都喜歡,但我覺得正如“研學課”的字面意義所提示的,也是他序曲的標題“獻給小蛋白和二寶”所表達的,袁明華潛意識中還是希望我們今天的孩子們能走進大自然,和植物交朋友,在廣闊天地和山水田園中學習各種知識,領(lǐng)悟做人的道理。我們今天的教育是有問題的,大家都在說現(xiàn)在的教育卷,但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沒有想清楚為什么卷?卷在哪里?我想如果今天星期天還在上補習班的孩子們,遠不如聽袁明華老師講一堂時食研學課更開心、更有收獲,思維會打開,想象力會飛揚。
我想在這里講講自己的文學初戀,我曾經(jīng)在《北京晚報》連載《尋找我的文學初戀》,前俄羅斯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很多年前,我在杭州十一中學上學,正逢文革,圖書館全部封了,沒有書看,學生們就像沙漠里干涸的小魚渴望讀書,沒有書。幾個膽子大的同學商量砸開圖書館偷書,男生跳進去拿書,女生接應,我特別想挑選自己愛看的書,就像假小子一樣跳進去了,《青年近衛(wèi)軍》《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巴黎圣母院》什么的都往外扔。結(jié)果工宣隊來了,大家全部開始逃,逃出去的一瞬間我還是不死心,看最近書柜上有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就神使鬼差塞進了自己的腰間。結(jié)果扔出去的時候書全軍覆沒,都被工宣隊沒收了,只有那本藏在褲腰的帕烏斯托夫斯基《金薔薇》留下來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外國文學,仿佛像一道陽光照亮了我的腦海,是這本書引領(lǐng)我愛上了文學。我們國內(nèi)首次人民文學出版社引進帕烏斯托夫斯基上下集的散文,主要是這位作家的“梅拉爾”系列,它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文學。
我覺得在我們中國文學的版圖上,自然文學雖然不能說是完全缺失,但起碼是薄弱的,沒有形成力量的。我之所以對袁明華的《植物先生》系列那么看重,就是覺得它在某種意義上填補了中國自然文學的空白。不僅引起我們讀者的關(guān)注和喜愛,也引起讀者以外的普通人的關(guān)注和喜歡,《植物先生》系列除了本身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是有文學之外的東西可以讓我們研究的。
當年,我為了尋找我的文學初戀,了解研究帕烏斯托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軌跡,曾四次赴俄羅斯,尋找帕烏斯托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軌跡,發(fā)現(xiàn)他最初是一個很激進的蘇共黨員、戰(zhàn)地記者,熱衷政治,參加過紅軍,他的第一部小說集《相逢的船》和其成名作雖然確立了他在蘇聯(lián)文壇的地位,但卻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和自己內(nèi)心世界契合的文學氣場。說實話,假如我最初看到的是他的成名作《卡拉布爾茲海灣》,而不是《金薔薇》,我可能不會喜歡這位作家,也不會有自己的文學初戀。

圖片

回過來說袁明華,我們是很多年的朋友,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老師,成功的企業(yè)家,內(nèi)心遼闊的行者。我雖然也走過很多地方,甚至去過南極北極亞馬遜西伯利亞等偏遠蠻荒的地方,但是跟袁明華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袁明華走了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并在行走路上寫下了大量的文字和文學創(chuàng)作。說實話,因為他在個各行當都做得很出色,尤其是和他夫人一起辦學校,教育理念很前衛(wèi),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育中的弊端很大膽,我更多地關(guān)注了這些,反而有點忽略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吹健吨参锵壬芬院?,我很吃驚,我感覺到了袁明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分量。
做書人當中,王其進做的《植物先生》以后真的可以說是出版?zhèn)髌?,可以作為一個教科書的出版案例,我曾經(jīng)在浙江傳媒大學作為客座教授開過一門課,講我的出版案例,跟《植物先生》比的話,我很慚愧,在《植物先生》面前我覺得不敢講了。這套書是出版人和作家的雙向奔赴,互相成就。我承認在看《植物先生1》的時候,覺得書做得太驚艷了,我相信不少讀者可能都會像我當時一樣,被書的漂亮迷倒,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書中的文字。后來該書獲“中國最美圖書獎”了,當之無愧,實至名歸。第二本《植物先生》寫出來后,袁明華讓我寫序,我心想你都得中國最美圖書獎了,再寫,還能寫什么呢?拿到打印的裸稿,沒有了美麗的包裝,那是實打?qū)崙{文字內(nèi)容來吸引你的。我一讀目錄就被吸引了,小標題取的名字都非常棒,情不自禁有一種閱讀欲望,引領(lǐng)你讀下去。我這才意識到,一部書能否真正成為經(jīng)典,首先還是要看文字內(nèi)容。因為我對這本《植物先生2》的感悟和評價在序里都說了,就不再贅述了,讀者朋友自己去閱讀體會吧!
“所以,這樣的文字很稀少,所以,這樣的文字很珍貴”。這是我寫在序言最后的兩句話。如果不是袁明華千辛萬苦、歷經(jīng)坎坷走遍這個世界,和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株樹傾心交談,心靈碰撞,是寫不出這樣精彩的文字的。我覺得袁明華是在寫《植物先生》之時,真正找到了跟自己情感氣場和內(nèi)心世界最契合的創(chuàng)作場域。
圖片
蕭耳:真切,聽不出為了表揚而表揚的溢美之詞。我們在這個行業(yè)觀察,袁老師寫這個書這么折騰啊,天南海北的跑,去很遠地方,某個節(jié)氣要去這個地方,這個書里面有他自己的整個人生、家庭、故鄉(xiāng)、父母、夫妻倆、孫輩……種種人生的投射,這樣一本書把所有這一切寫進。我們看袁明華老師這個書不僅僅在讀植物,人生情感,這個書里面故鄉(xiāng)李家橋,大致是怎么樣一個存在?因種種植物的緣起,故鄉(xiāng)鄉(xiāng)愁?
袁明華:蕭耳這個點子抓得很準,也是我這本書的用力所在。李家橋是我所在村的名字,螺螄橋是我老宅邊上的橋,李家橋已不存在了,螺螄橋還作為文物保留下來。在那個地盤上李家橋村已經(jīng)不存在了,被開發(fā)區(qū)全部征用,現(xiàn)在非常繁華的開發(fā)區(qū)現(xiàn)代化的面貌,所以心里很難受,我這個人說已經(jīng)沒有故鄉(xiāng)了。魯迅寫故鄉(xiāng)“倉皇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小村“”西瓜地里的閏土”魂無所依,然后慢慢的我能夠閉著眼睛把整個李家橋村一橋一河一地一桑樹,精描述下來,鄉(xiāng)愁非常濃郁。一個是故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兒時伙伴,還有一個是故鄉(xiāng)的時令植食,所以寫了24中時令植食。另外一方面,第一本書獻給小蛋白,第二本書是獻給小蛋白和二寶,寫第二部過程中,女兒又生了個女兒,二寶,這兩個孩子都出生在太平洋那頭,對媽媽故鄉(xiāng)的東西了解很少很少,怎么樣讓她們?nèi)フJ知,了解?后來就找到了一個點,認知植物。滿世界周游的時候,漸漸的她就感到很奇怪,外公全世界植物都叫得出來的,給我取了個名字“樹先生Mr.tree”,她漢語的讀寫有一定困難,會講漢語?,F(xiàn)在的“小蛋白”既是我的外孫女也不是我外孫女,是一個符號了,希望轉(zhuǎn)化成天下孩子的符號,認知植物不僅僅是一個植物,也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從植物下手,從自然科學走向人文科學,從植物文明走向人類文明,植物文明可以涵蓋孩子所學的一切,跳過N個臺階,人類的藝術(shù)殿堂要是沒有植物就不存在,縮小到美術(shù)繪畫,再縮小到梵高、高更、莫奈,小朋友們你們長大看看梵高的世界名畫,上億的畫全是植物,鳶尾花,向日葵,頂級美術(shù)館蓋蒂中心鎮(zhèn)館之寶,我也去高更的塔西提島追蹤,良渚古城睡蓮開得很好的時候,我說這不是莫奈的睡蓮嗎,開得太棒了!讓孩子從這里切入很好的途徑,從自然進入人文,古詩詞、古典文獻都向你奔涌而來。

圖片

這本書,寫很多很多東西,不僅僅是個文學,比寫小說難度還大。我是搞評論出身的,后來我覺得建立不了理論體系,寫小說去了,獲了一些獎,后來下海經(jīng)商了,時間不夠就寫游記了,慢慢進入植物狀態(tài)了??缃绲膶懽鳎@本書是古典文獻學,還屬于文學、考古學,仔細去看延伸出來還有很多的科學門類,跨界非常大,然后遵循自己的原則不能讓孩子看不懂,定下十六個字的寫作思路:科普打底,人文培土(人文歷史誤打誤撞進去),地標導航,最后四個字“游記呈現(xiàn)”,幻化出來是一篇篇游記,文學性閱讀性強一點,孩子接受快點。還有這里面顛覆了一些日常時食認知,比如寫到冬蟲夏草、枸杞子,人家說你扯淡吧,怎么可能是時令植食呢,枸杞子南方人煲湯,打開冰箱黏在那里爛在那里,太可惜了。冬蟲夏草,海拔三千米,每年立夏節(jié)氣,冰雪消融,地底下真菌鉆出地表,藏族人民進山挖鮮草,枸杞子也是鮮果,對世界的認知,你會更開闊。
蕭耳:袁老師講的這些,正好印證了其實你是最好的老師,老師這重身份時時刻刻會露出來,袁敏老師講,現(xiàn)在孩子要上各種培訓班,如果不去上那個課來聽這個講,會更有收獲?,F(xiàn)在教育生態(tài)很卷,這樣的課會讓袁明華老師說我要寫這樣一本書,強調(diào)一種植物研學課的概念,相對于一位老師寫給學生看,作為一個成年人,不光寫給孩子,也是寫給大人,我們也需要這樣一本書。昌建老師跟袁老師同齡人,經(jīng)歷差不多,從物質(zhì)匱乏年代走到今天,從一個不得不親近大自然的時代,到現(xiàn)代化不得不疏離自然,跟自然的關(guān)系處于一種變化當中。這本書最打動你的是哪個方面?你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談談你的想法?
圖片
孫昌建:今天坐在這里,我本來也是很認真的準備了稿子的,被兩位袁老師一說,我覺得我就不必念稿子了。我剛才聽了袁敏老師的話,我也觀察了一下,今天來到書吧的以女士居多,母親帶著孩子,可能這個也是挺好的熏陶,同時又是一種用心良苦。明華和我都是老師出身,作為老同學,作為幾十年的朋友,我對他的走過的路比較清楚,可能有人會問,他老師不是做得好好的嗎,怎么去做其他事情?我想究其根本,最后還是歸結(jié)為對文學的熱愛。
所以我想講講我認識的袁明華,怎么走到今天成為了“植物先生”?
首先,很重要的是,明華讀的是中文系,所以才會有剛才蕭耳所說的他給學生辦的文學社,這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生。明華做老師時就比我優(yōu)秀很多,那個年代就作為優(yōu)秀老師去拉薩一中支教。好多年之后明華帶著我去他在拉薩的那個學校踏訪,一個臨平李家橋村的人,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就走了出去,所以我覺得這一步很重要,有了那一步跨出去,才有后來他的周游120多個國家。“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在今天看來也許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因為今天的高鐵和飛機已經(jīng)很先進了,我們把世界都稱作為地球村了。具有對照意義的是,當我們說著地球村的時候,他的李家橋村在地球上就消失了,作為行政的作為某種符號的李家村就消失了,所以要感謝文學,還能在紙上保留下來。
我也觀察過袁明華同時期的一些作家,包括當年余杭臨平的作家,我覺得那里天生出散文家,詩和小說反而要相對弱一點。因為臨平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天生就是一部散文,那種水土的滋養(yǎng)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僅局限于此,缺乏走出去的勇氣,只守著門口一畝三分地,那寫來寫去,還是很難跟這個時代、社會、人世間發(fā)生關(guān)系。我覺得明華第一個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在拉薩,1989年后不當老師了,自謀生路,從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離開了體制。這在當年都是生活所迫,現(xiàn)實各種矛盾使他選擇走另外一條路,這也就突破了其他人到現(xiàn)在為止也突破不了的瓶頸,包括后面辦企業(yè)經(jīng)歷的種種的磨難。我也讀過他之前的那些散文和小說,那也是非常大氣且硬氣的,并不是說現(xiàn)在寫出了《植物先生》就是成功,那些就不成功,不是的,只不過現(xiàn)在他的運氣到了,這就是水到聚成。我知道他崇拜的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是一種打不敗的硬漢子精神,他跟我們這些相對來說比較文弱的作家有所不同,所以在臨平在杭州出這么一個作家,是很不簡單的,你看他周圍的那些文人朋友,都沒有他的嗓門大,何況他又不僅僅是一個作家。

圖片

還有一點我覺得他的文字是野生的,不是家養(yǎng)的、不是公園苗圃里的,你讀他的《植物先生》,不只是散文,不只是游記,那感覺已經(jīng)是一個混合的文體。我有時會跟一些寫作者開玩笑,說你們寫作剛起步要多寫小說、詩歌、劇本,或者做理論批評,不要輕易寫散文,散文門檻很低,小學二三年級寫的作文就是散文,但是散文門檻又非常高,司馬遷《史記》、唐宋八大家、魯迅放在那里,真正寫得好的散文作家在文學史上還是不多的,散文是要靠人生的閱歷,我的意思是你可多去練練其他文體,練得差不多了,比較成熟了,到老了,你真想寫散文,那出來的文字才如醇酒一樣。
《植物先生》我是在他的微信上讀的,本來我們對二十四節(jié)氣已經(jīng)不敏感了,現(xiàn)在他每半個月要在微信上推送一次,這是我最佩服的,因為這就是勞作啊,不管你是在出差還是生病,你都得寫出來,一天不差的,有時推送已經(jīng)深更半夜了。我覺得一個作家還有這樣一種自覺,還在努力做功課,這是非常難得的。這個功課包括了查閱文獻,更重要的是走遍千山萬水。
這《植物先生2》最感動我的是什么?就是前三年的疫情,他寫進去了,有些文章都是在封閉情況下寫的,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可能單獨寫疫情還不太好寫,但是他記錄了下來且不回避,這個不再是一般作家寫風花雪月、魚蟲花鳥,他是通過寫植物來寫人世間,寫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寫他的李家橋螺螄橋,寫臨平和余杭,寫杭州與世界,寫人與人之間因植物聯(lián)系起來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像植物的根須一樣扎得很深很深。

圖片

蕭耳:謝謝昌建老師,袁老師的好朋友,從昌建老師讀出了這本書每個人對時間的理解,按照春夏秋冬四個節(jié)氣,我印象最深的雨水,人的一生讀到了袁明華小屁孩到現(xiàn)在的時候,講到父母曾經(jīng)打架,他追出去,講到兒時的自己,特別感動,芹菜,江南女孩叫小芹,特別把人的一生都寫了,袁老師說說你在寫這本書童年到現(xiàn)在,對時間的理解是怎么樣的?
袁明華:我前兩天感嘆時間真是個好東西,年紀大了記性越來越差了,到地下室開車,明明按過負一樓,跟著人們跑過去了。但是時間在改變一切人的時候,把一些精華的東西永遠不會忘的東西留存下來。有興趣的可看看我第三部的壓軸篇,我寫了一個認知度非常低的:報春花,春天的信使。從去到了宜昌“三游洞”,長江中上游交界地,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個人曾一同游過此洞,人稱“前三游”,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一同來游過此洞,人稱為“后三游”。三游洞的崖壁上發(fā)現(xiàn)了報春花,一百多年前植物獵人威爾遜在1908年3月5號他在崖壁上拍到了報春花,發(fā)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春花走向世界,成了歐美殿堂級的花卉,三大著名花卉。到了2009年中國科學院四川生物所印開蒲教授追尋威爾遜拍的照片,在同地同框同角度,百年追尋,這朵報春花越結(jié)越深,不止是個報春花了,誕生了新時代的威爾遜。最近,惦記著報春花開了沒,委托好友、三峽旅游技術(shù)學院張士斌、梁正義趕緊跑到三游洞一路去拍,時間成就了一朵花,成就了我們的生活,某種角度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把這個課題繼續(xù)向前做得更好。
蕭耳:讀植物,讀時間,讀生命。華誠《父親的水稻田》很破圈,華誠和袁明華老師兩代人愛植物,寫自然,寫父親的水稻田,又作為父親寫給孩子很多唯美散文,濃厚的情感人生故事在里面的一些書,心意相通,聽聽華誠,這本書《植物先生》最打動你的方面?
圖片
周華誠:謝謝大家,謝謝蕭耳和大元老師。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印象特別深的也是時間。對于一個人的一輩子來說,最為奢侈的就是時間,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是公平。那么作為一個作家,在這個時代,怎么去做一個作家。在我看來,大元老師以作家身份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絕對不止這兩部《植物先生》。他辦企業(yè),大地上行走,做公益,辦教育,這些都是他的文學作品,是一個作家完整的精神世界,而用文字表達已經(jīng)不足以涵蓋他的精神世界。小孩子讀作品,需要去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是一個方面。在這個年代,如果一個作家只是坐在書齋里寫作,翻資料,查百度,這樣的寫作方式,對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的介入程度是有限的。我十分佩服大元老師用作家身份,把各種跨界的事情融為一體。
第二,作為一名有如此深厚人生閱歷積淀的作家,他應該寫什么?大元老師選擇了寫植物,寫節(jié)氣。是的,一個作家到了這個閱歷、年齡,有了深厚的創(chuàng)作基礎,他現(xiàn)在返樸歸真,選擇了寫植物,為什么?我們知道,當下有很多人在寫節(jié)氣和植物,但是很多人是坐在書齋里面寫的。而大元老師,是走在大地上書寫的。如果你認真讀他的書,可以看出他的植物,是一部重要的非虛構(gòu)作品,這里面,有很多博大而有份量的東西,這里面有故鄉(xiāng),有大地,有時代,有人情。比如《冬蟲夏草》這篇,高原上幾次三番的經(jīng)歷多么曲折,他希望自己去尋找這些植物。這是遠方的植物。還有大量的故鄉(xiāng)的植物。比如一篇《采紅菱》,同樣在文中有真實的人、事、物。故鄉(xiāng)的小事,時代的變遷,植物的體現(xiàn),都在文章里。這時候我們看出來,植物只是一個敘述的“外殼”。任何一個作家,他在寫作的時候,都要找到一個適合于自己表達的切入口。這個切入口有可能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讀者因此就認為他寫的就是這個,那么也就被這個“外殼”所迷惑了。如果讀者覺得大元老師這本書只是寫草木植物,那么你就輕看了大元老師的精神世界。

圖片

我自己也寫過節(jié)氣,在十五年前,我在兩年的時光里,在每個節(jié)氣行走西湖邊,寫一篇文章,兩年下來出了一本書。這個節(jié)氣,也只是一個“外殼”,我寫的其實是一個人移居到城市以后,如何在城市立足的過程。一個作家寫任何東西,必須找到一個角度切入,如果你的胸懷越大,你所能承載的分量就越重??此戚p巧的角度,去承載一個很重的分量。我們可能被美麗的外表吸引,關(guān)注一本書,喜歡上一本書,但往深里走,你就能體會一個作家離開又回到故鄉(xiāng),尋找到介入故鄉(xiāng)的一種方式,那就是“植物”。這一種寫作的方式,讓大元老師更加貼近他內(nèi)心的寫作,呈現(xiàn)了他的精神世界。因此,他的寫作是向內(nèi)的,是向著真正熱愛的東西寫作,不是向著讀者也不是向著市場寫作。我相信,大元老師在寫作的時候,內(nèi)心多么純凈,因為他面對的是故鄉(xiāng)和大地。他絕對不會想,我要用這樣的作品沖什么文學獎。所以,真正有分量的是,一個作家真正回歸到內(nèi)心,寫出來的是真正好的文學作品。
所以,當我翻開這個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也是我覺得帶給我思考的是:一個作家應該怎么去寫自己的作品?這本書里的每一種植物,每一個人,書里所記下的故事,他行走過的一片片土地,都是他的文學領(lǐng)地。他拋棄外在的浮華,去寫下樸素的內(nèi)心。大元老師在《落花生》一篇里寫到,“飄飛在時食中的鄉(xiāng)愁同樣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真實的人、一個貼地而行的人。我們讀那么多的書,走那么多的路,原汁原味是我們至高無上的追求?!蔽姨匾饬粢饬诉@一段,同樣,這是大元老師在書里想表達的重要的精神價值。
蕭耳:精神世界,內(nèi)心世界的格局,整本書,如果你只是從植物先生解讀江南生活方式,看到很多,比如某個節(jié)氣吃一個楊梅酒,芹菜的各種燒法,栗子等,你也可以由淺入深,從生活方式切入,對你這個節(jié)氣,比如大寒打年糕,然后比如說各種吃食都是一種操作性的意義,時間關(guān)系剛剛將這本書完美呈現(xiàn),請編輯講一下千山萬水之下找到了這樣的紙,呈現(xiàn)方式?
圖片
王其進(《植物先生》的責任編輯):謝謝蕭耳老師,謝謝大家,我沒有提前告訴袁老師從成都過來,特別感謝朱老師盛老師給我們舉辦這么好的活動。今天很多老師講解看法和我一致,很高興,不一樣的看法角度,又特別啟發(fā)。袁敏老師對我不吝夸獎,激勵我做好,很感動。想跟大家介紹一下《植物先生1》為什么做到這樣,很多人批評樣式掩蓋了內(nèi)容,太美了,我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從內(nèi)容出發(fā),第一部造紙,第二部雕版印刷,也是基于內(nèi)容的再創(chuàng)造,不是脫離內(nèi)容的,也是內(nèi)容力量打動我們編輯團隊,參與設計的團隊,以雕版術(shù)的表現(xiàn),需要一張張印出來,是對這個書的認可。然后也給大家匯報一下植物先生1和2的情況,《植物先生1》已經(jīng)印刷了四萬七千本,印出來就銷出來了,第二部首印2萬冊,加印2萬冊,得到讀者認可,兩本書目前碼洋超過一千萬,沒有打折銷售,等于實洋,走到今天得到很多人幫助,今天過來表達感謝的。
圖片
月光:我是袁明華的秘書,寫了那么多書,他有一個缺點不會用電腦,早些年寫書時用紙手寫,我是很努力培養(yǎng)他用電腦,但是他怎么也學不會,有一年我特別忙,實在沒時間,他用電腦寫,你可能想不到《植物先生1》是用手機碼出來的,《植物先生2》有幾篇是用電腦寫的,第3部還是用手機寫的,汽車上、飛機上、廁所里寫的,點點滴滴在寫,我是做好秘書工作。寫作的時候經(jīng)常要找,全世界跑,寫到這個點,問我?guī)讕啄暧参飯@那張照片找出來。寫作的時候我基本上陪著他,我算是他的第一讀者,整個過程中非常不容易,非常感謝讀者們能夠喜歡謝謝大家。
蕭耳: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一對神雕俠侶。

現(xiàn) 場 互 動

圖片
讀者:讀了落花生這個篇章,袁老師分享一下您寫到“我告訴我的孩子做一個原汁原味的人,不要大棚里生長,要沐田地之風,汲自然靈氣……貼地而行……”“請問您對原汁原味”的定位?
袁明華:我這個人的“原汁原味”,簡單點,一是不裝,我這個人是永遠不裝的人。我壓根沒有考慮發(fā)表出版獲獎,從心所欲,聽從自己的心聲。王旭烽的兩句話我非常喜歡,“生命有他自己的鐘聲”“什么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就向什么樣的生活走去”。你們坐在書齋里面寫文章,古典文獻里面扒拉出很多教授,我不是這樣的人,我是大腦聽腳底板指揮,我這個腳走到哪里,大腦就跟過去了,最后讓原汁原味的泥土大地印證腦袋瓜想的對還是錯的。
圖片
讀者:用盡全力活成平凡的人生,大袁老師你怎么整合這么多身份給我們很多啟發(fā)?這么多植物里面你有沒有特別喜歡哪個植物?
袁明華:學會精神分裂。真的不騙你,很多東西跨界跨得特別厲害,一邊開個會召集解決技術(shù)問題,回頭寫報春花,學會精神分裂。第二個我是什么人?知道天要塌下來,上床粘著枕頭就睡下去了,這是我的真實心態(tài)。最喜歡的植物指向角度不一樣,24節(jié)氣三本書72篇文章,不能重復,不同指向。舉個例子,有天杭報編輯給我改得標題的太好了“黃花菜在動情歌唱”,我的標題是“等到黃花菜都涼了”,黃花菜地位特別崇高的,過年大菜,就是黃花菜上的肉,等舅舅來,等到黃花菜都涼了。黃花菜是中國的母親花,如果到山西大同等地摘黃花菜給母親,那是地地道道孝子。我們說“椿萱并茂”,“椿”是父親,椿堂,母親萱草花,所以母親的房間叫萱堂,做壽祝壽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遠不如“椿萱并茂”,壽命不會不如東海南山低,帶有情感色彩,很多很多。
蕭耳:癸卯年最后一次錢報讀書會,總結(jié)陳詞,如果有一本書可以治愈你的精神內(nèi)耗,絕對是《植物先生》這本書。

圖片

視 頻 回 顧

音 頻 回 顧

如果你想關(guān)閉推文頁面仍想收聽音頻回顧,

點擊上方播放音頻文件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