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榮軍院,是法蘭西“太陽王”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一座用來安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筑。 ![]() 巴黎榮軍院 1、拿破侖·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出生于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左撇子,身高只有170cm。據(jù)說他出生前時忽然電閃雷鳴,疾風驟雨,出生后立刻晴空萬里,啼哭聲就如同怒吼的雄獅。 從土倫戰(zhàn)役到滑鐵盧戰(zhàn)役的23年期間,指揮大戰(zhàn)役近60次,其中50余次勝仗。把歐洲各國踩在腳底下摩擦,成為歐洲霸主,自己加冕稱帝,成為“法國人的皇帝”。 ![]() 拿破侖在埃及 2、約瑟夫·波拿巴(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西班牙國王,拿破侖一世的哥哥。 出生于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能力一般而且總以老大自居,總想著維護自己作為家里老大的權(quán)力。 拿破侖將那不勒斯和西班牙的王位交給他時,希望他能管理好這兩個國家,好讓自己安心對外遠征,實際上他哥哥就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當反法聯(lián)軍入侵法國時,他負責巴黎防守,但他畏懼反法聯(lián)軍獻出巴黎投降,使得拿破侖挽救法蘭西帝國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最后不得不退位。 ![]() 約瑟夫·波拿巴 3、熱羅姆·波拿巴(1784年11月15日——1860年6月24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拿破侖一世的幼弟。 出生于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才能平平,生性浮夸。把拿破侖劃給他的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當成自家的游樂場,揮霍干凈。 當俄羅斯軍隊逼近威斯特伐利亞王國時,本來拿破侖想讓他頂一會兒當個緩沖區(qū),他提前溜之大吉。 ![]() 熱羅姆·波拿巴 4、拿破侖二世(1832年7月22日-1811年3月20日):拿破侖一世之子。 出生于法蘭西第一帝國杜伊勒里宮,法蘭西第一帝國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拿破侖冊封他為“羅馬之王”。 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后,被她母親帶到位于帕爾馬的領(lǐng)地,由于身患肺結(jié)核,只活了二十一歲在維也納去世。 ![]() 拿破侖二世 5、魯熱·德·利爾(1760年5月10日-1836年6月26日):法國國歌《馬賽曲》的作者。 出生于法國東部隆勒索涅市。1792年的那個漆黑的夜晚,斯特拉斯堡的萊茵營中任工兵中尉的德·利爾,因受法國對奧普宣戰(zhàn)的鼓舞,在短短三個小時內(nèi)創(chuàng)作了《萊茵軍進行曲》,就是后來在世界歷史上名垂青史的《馬賽曲》。 1795年,《馬賽曲》正式定為法國國歌。 ![]() 魯熱·德·利爾 6、費迪南·福煦(1851年10月2日-1929年3月20日):一次大戰(zhàn)時法國陸軍元帥。 出生于法國上比利牛斯省的首府塔布市,畢業(yè)于法國高等軍事學院。他的軍事理論核心是進攻學:“進攻是作戰(zhàn)的最高原則,是獲得勝利的唯一途徑,即使瀕于失敗也不要放棄進攻?!?/span> 一戰(zhàn)后期任協(xié)約國聯(lián)軍總司令,1918年代表協(xié)約國在貢比涅森林簽訂對德停戰(zhàn)協(xié)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終結(jié)者。戰(zhàn)后接連獲法國、英國、波蘭三國元帥銜。 ![]() 費迪南·福煦 7、杜倫尼(1611年9月11日-1675年7月27日):蒂雷納子爵,外號“法蘭西之劍”,法國貴族。 色當公爵布庸的次子,他的身份有點像咱們的霍去病。他的軍事理論核心是:把實施戰(zhàn)區(qū)廣泛機動與決定性交戰(zhàn)相結(jié)合,在戰(zhàn)術(shù)上主張集中主力于一翼實施重點突擊戰(zhàn)術(shù),西方軍事史籍稱杜倫尼是“唯一一位膽略隨軍齡和經(jīng)歷俱增的大軍統(tǒng)帥”。 拿破侖對他極為推崇,是得到其認可的唯一的一位法國人。 ![]() 杜倫尼 8、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爾·德·沃邦(1633年5月15日-1707年3月30日):法國著名的軍事工程師。 出生于法國中部勃艮第(尼韋奈)的圣萊熱-德富日雷的一個小貴族家庭。作為軍事工程師,參加了路易十四發(fā)動的所有對外戰(zhàn)爭。 一生共修建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舊要塞,指揮過對53座要塞的圍攻戰(zhàn),使當時法國派筑城居歐洲首位。著有《論要塞的攻擊和防御》。 難怪法國在二戰(zhàn)前修建了恐怖級的馬奇諾防線,原來是出自他的理論影響。 ![]() 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爾·德·沃邦 |
|
來自: 昵稱4266584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