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曹相漢高,曾為刀筆吏;汲黯相漢武,真是社稷臣。 【拓展】 蕭:指蕭何。漢朝初年丞相,漢初三杰之首。早年追隨劉邦起義,輔助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后來又幫助劉邦消滅了韓信等諸侯王。劉邦死后,又輔佐漢惠帝。謚號文終侯。 曹:曹參。西漢開國功臣,名將, 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jīng)百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后,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遵循蕭何時期的政策,有“蕭規(guī)曹隨”之稱。 刀筆吏:古人用簡牘時,如果出現(xiàn)錯誤,就用刀削掉進行修改,所以古時的讀書人及政客常常隨身帶著刀和筆,以便隨時修改錯誤。因刀筆并用,歷代的文職官員也就被稱作“刀筆吏”。 汲黯:西漢濮陽人,字長孺。孝景帝時為太子洗馬,漢武帝即位后為謁者,并先后任滎陽令,東海太守,后來位列九卿,被漢武帝稱為社稷之臣。 社稷:指國家。 【譯文】 蕭何、曹參是漢高祖的丞相,他們都曾經(jīng)擔任過刀筆吏,汲黯輔佐漢武帝,常當面指出別人的過失,被譽為社稷之臣。 召伯布文王之政,嘗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遺愛,不忍伐其樹;孔明有王佐之才,嘗隱草廬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顧其廬。 【拓展】 召伯:姬姓,名奭,又稱召公(一作邵公)、召康公、召公奭,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兒子。他在輔佐周武王滅商后,受封于薊(今北京一帶),是燕國的始祖,但他派長子管理燕國,自己仍留在鎬京任職,輔佐朝廷。因采邑于召,所以叫召公或召伯。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繼位,姬奭擔任太保。他曾在一棵棠梨樹下辦公,后人為紀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樹,《詩經(jīng)·甘棠》中曾稱頌此事。周成王死后,姬奭輔佐周康王,開創(chuàng)“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為周朝打下延續(xù)八百多年的堅實基礎。 孔明: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fā)明家。諸葛亮早年在襄陽隆中隱居。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后,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xiāng)侯,為實現(xiàn)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shù)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原因而失敗,最后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歲,實現(xiàn)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諾言。蜀國后主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王佐: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國家元首;佐,輔佐。王佐,即為“佐王”(古漢語倒裝);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謀臣)具有非凡的治國能力。 令:美好。 【譯文】 召伯實施文王的政令,曾經(jīng)在甘棠樹下辦理公事,后人為了懷念他遺留下來的仁愛,不忍心把這棵甘棠樹砍掉。孔明有輔助帝王成就大業(yè)的才能,曾經(jīng)隱居在草廬之中,劉備欽慕他美好的名聲,就三次到他居住的茅廬里拜訪,請他出山幫助自己。 魚頭參政,魯宗道秉性骨鯁;伴食宰相,盧懷慎居位無能。 【拓展】 魯宗道:宋代大臣,曾擔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宰相),他剛強正直,遇事敢言,嫉惡如仇。因為魯字的上面是“魚”,而且性情鯁直,被譽為“魚頭參政”。 骨鯁:魚骨,魚刺,用來比喻剛直或剛直的人。 盧懷慎:唐朝時和姚崇同時擔任宰相,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姚崇,就把事務都推讓給姚崇,人們說他是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同進食的意思。這里是說盧懷慎位居宰相卻無所作為。 【譯文】 魯宗道秉性耿直、剛正不阿,任宰相時人們稱他為魚頭參政;盧懷慎生性謙虛,當宰相時每事推讓,人們稱他為伴食宰相。 王德用,人稱黑王相公;趙清獻,世號鐵面御史。 【拓展】 王德用:宋代大將,曾隨父出擊李繼遷,擔任先鋒,沉著應戰(zhàn),使宋軍全師而還。此后歷任巡檢、指揮使等職,政績卓著。宋仁宗親政后,任命王德用為樞密副使等。后來和遼國作戰(zhàn),他鎮(zhèn)守前線,加強邊備,又立戰(zhàn)功。王德用有謀略,治軍有方,愛兵如子,頗得軍心。他率軍臨邊,未曾親臨戰(zhàn)陣,卻名聞四方。因為他體貌雄毅,臉黑,所以有“黑王相公”的稱號。 趙清獻:北宋名臣趙抃,清獻是他的謚號。他曾經(jīng)擔任御史,彈劾不避權(quán)貴,鐵面無私,人們稱他為“鐵面御史”。 【譯文】 王德用善于治軍而面黑,被稱為黑王相公。趙清獻擔任御史,鐵面無私,被稱為鐵面御史。 漢劉寬責民,蒲鞭示辱;項仲山潔己,飲馬投錢。 【拓展】 劉寬:字文饒,東漢名臣。以“寬”以待人聞名天下,人們稱其為長者。 蒲鞭示辱:對有過錯的人用蒲草做的鞭子抽打,只是為了使他感到羞恥,并不使他皮肉受苦。古代用于宣揚官吏的寬仁。 項仲山:漢朝時期,項仲山是個清正廉潔的人,他每次在渭水河邊飲馬的時候,總要投入三枚銅錢到河里?!帮嬹R投錢”用來比喻為人廉潔,絕不損公肥私、貪婪妄取、圖占便宜。 【譯文】 漢朝劉寬待人寬厚,用蒲鞭象征性地責罰百姓,讓他們感到恥辱;項仲山潔身自愛,每次在河邊飲馬之后都會向河里投錢。 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漢張綱彈劾無私,直斥豺狼當?shù)馈?span lang="EN-US"> 【拓展】 鳴鳳朝陽:唐朝人李善感擔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皇帝想封禪五岳,他力諫阻止。當時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沒有人敢直言,人們聽到他勸諫,認為是鳴叫的鳳凰朝向太陽。 豺狼當?shù)溃簼h代人張綱擔任御史的時候,被皇帝派到外地巡視,張綱埋掉車輪不出發(fā),說:現(xiàn)在是豺狼當?shù)溃ゾ繂柡偢墒裁窗 ?strong style="mso-bidi-font-weight:normal;">【豺狼當路,安問狐貍?】于是上朝彈劾大將軍梁冀兄弟的不法行為。后來比喻奸邪的小人把持朝政。 【譯文】 李善感力諫皇帝直言不諱,時人競相稱道,都說這是鳴鳳朝陽;漢代張綱公正無私,彈劾權(quán)貴,直接斥責他們是豺狼當?shù)馈?span lang="EN-US"> 民愛鄧侯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謝令之貪,推之不去。 【拓展】 鄧侯:指鄧攸,晉朝人。他為官清廉,在吳郡太守任上深受百姓愛戴,離任時人們挽留不讓他離去。他的前任謝太守非常貪財,人們就寫了一首歌唱道:“鄧侯留不住,謝令推不去?!?span lang="EN-US"> 【譯文】 百姓喜歡鄭侯的管理,苦苦挽留而留不??;民眾憎恨謝令的貪婪,不愿他在位卻推也推不走。 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褲;張堪守漁陽,麥穗兩歧。 【拓展】 廉范:漢朝人?!逗鬂h書》記載,他擔任蜀郡太守,鼓勵百姓辛勤勞動致富,人們歌唱道:過去沒有衣穿,現(xiàn)在有五條褲子【平生無襦今五绔】。 張堪:漢朝人,科學家張衡的爺爺?!逗鬂h書》記載,他擔任漁陽太守,勸百姓辛勤勞動致富,百姓歌唱道:桑樹上沒有多余的枝條,麥子上長出兩個穗。【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譯文】 廉范擔任蜀郡太守,政令便民,百姓唱歌說有了五條褲子;張堪擔任漁陽太守,勸農(nóng)耕稼,使麥子都長出兩個穗。 魯恭為中牟令,桑下有馴雉之異;郭伋為并州守,兒童有竹馬之迎。 【拓展】 魯恭:漢朝人,曾經(jīng)擔任中牟令,實行仁政?!逗鬂h書》記載: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兒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是說魯恭在擔任中牟令的時候施行仁政,袁安懷疑這是假的,就暗地中派人去查看。這個人和魯恭一起來到田間,坐在一棵桑樹下。這時候正好有一只野雞在他們旁邊,旁邊還有個小孩。這人就對小孩說你為什么不抓住它呢?小孩說野雞還是雛雞,不能抓。這人感到很驚訝,真正體會到了魯恭的仁政效果。 雉:俗稱野雞。 郭伋:漢代人,擔任并州太守,廣布恩德,深得百姓愛戴。后來他出行時,數(shù)百名兒童騎著竹馬在道旁迎接他。 竹馬:一種兒童玩具,典型的式樣是一根桿子,一端有馬頭模型,有時另一端裝輪子,孩子跨立在上面,假裝是騎馬。成語“青梅竹馬”和這個有關。 【譯文】 魯恭擔任中牟令的時候施行仁政,桑樹下的野雞都有被馴服的異象;郭伋擔任并州太守時有賢德,兒童們騎著竹馬歡迎他。 鮮于子駿,寧非一路福星;司馬溫公,真是萬家生佛。 【拓展】 鮮于子駿:宋代人,擔任京中路轉(zhuǎn)運使的時候,所到之處都為老百姓做好事,司馬光贊揚他是“一路福星”。 路:宋代的地方行政單位,和現(xiàn)在的省相類似。比如辛棄疾詞“烽火揚州路”的路就是這個意思。 寧:難道。 司馬溫公:北宋司馬光曾擔任宰相,被封為溫國公,他恩德遍布,被譽為“萬家生佛?!本褪钦f他是救苦救難的大活佛。 【譯文】 鮮于子駿難道不是一路福星嗎;司馬溫公真是萬家的活菩薩啊。 鸞鳳不棲枳棘,羨仇香之為主簿;河陽遍種桃花,乃潘岳之為縣官。 【拓展】 鸞鳳:鸞鳥和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比喻賢良、俊美的人。 枳:小枝多刺,果實黃綠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藥(亦稱“枸橘”)?!蛾套哟呵铩分姓f“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仇香:漢朝人,曾擔任縣里的主簿(管理文書的官員),很有才能??h令王渙說:“鸞鳳不應落在枳棘叢中”,就用自己的俸祿送他入太學學習,仇香于是名聲大振。 潘岳: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美男潘安,晉朝人。潘岳擔任河陽尹的時候,百姓有負債還不上的,就命令他種一株桃樹,由官府代他還債。潘岳離任時,縣里都種滿了桃樹,開滿了桃花,被譽為花縣。 【譯文】 鸞鳳不應該棲息在枳棘樹上,很羨慕仇香在擔任主簿時,有個好上司送他去讀書;河陽縣遍植桃花,這是潘岳當縣令時的德政。 劉昆宰江陵,昔日反風滅火;龔遂守渤海,令民賣刀買牛。 【拓展】 劉昆:漢朝人,他在擔任江陵令時,發(fā)生了火災。劉昆對著火叩頭,風就轉(zhuǎn)變了方向,然后人們就很容易地把火撲滅。 宰:主宰,管理。 龔遂:漢朝人,他擔任渤??な貢r,當?shù)匕l(fā)生了饑荒,群盜蜂起,龔遂傳令不要追捕盜賊,都帶著刀劍來迎接他。他趁機勸這些人賣刀買牛,全力耕作。 【譯文】 劉昆管理江陵的時候,發(fā)生大火,他向風叩頭使風轉(zhuǎn)向而滅了火;龔遂當渤海太守的時候,勸盜賊賣刀買牛,努力種田。 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著。 【拓展】 德政: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績。 令名:指好的名聲;好的名稱。 攸:長遠存在。 【譯文】 上面這些人施行德政,都是值得歌頌的,因此他們的美名可以長遠的流傳下來。 二十年專注文言,讀經(jīng)典,學文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