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22歲寫[url=javascript:linkredwin('《藉田賦》');]《藉田賦》[/url]聲名大噪。藉田是一種昭示“以農(nóng)為本”的國家大典。后沉淪下僚,焦慮,32歲已白發(fā)——寫下著名的《秋興賦》,抒發(fā)凄涼心境?!堕e居賦》,總結(jié)不如意的前半生——找出自己仕途失敗的原因是“拙”,棄“拙”取“巧”,擇木而棲,擇賈謐為大樹,升著作郎,轉(zhuǎn)散騎常侍,遷給事黃門侍郎,為賈做詩贈陸機,為賈謐講漢書,愈益成為皇帝和賈謐的親信。出現(xiàn)“拜路塵”事件。299年年底,潘53歲。愍懷太子被廢為庶人。愍懷太子非賈皇后親生,賈皇后、賈謐處心積慮要廢掉他。[url=javascript:linkredwin('《晉書·愍懷太子傳》');]《晉書·愍懷太子傳》[/url]載:“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文稿制造者,就是潘岳。太子因此被廢。 潘岳為了事權(quán)貴而望塵而拜,寫出了具有隱匿情懷的《閑居賦》,其人品和文品在歷代文人看來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從深層次分析的話,《閑居賦》在描繪閑居景象的同時,也還是表現(xiàn)出了潘岳對于功名的執(zhí)著追求。因此,從《閑居賦》來看,潘岳的人品與文品是不相違悖的。 《閑居賦》-作品原文 ![]() ![]() 岳讀[url=javascript:linkredwin('《汲黯傳》');]《汲黯傳》[/url],至司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曾不慨然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巧誠為之,拙亦宜然。顧常以為士之生也,非至圣無軌,微妙玄通者,則必立功立事,效當年之用。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修辭立誠以居業(yè)。 仆少竊鄉(xiāng)曲之譽,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魯武公其人也。舉秀才為郎。逮事世祖武皇帝,為河陽、懷令,尚書郎,廷尉平。今天子諒闇之際,領(lǐng)太傅主簿,府主誅,除名為民。俄而復官,除長安令。遷博士,未召拜,親疾,輒去官免。閱自弱冠涉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雖通塞有遇,抑亦拙之效也。
昔通人和長輿之論余也。固曰:“拙于用多?!狈Q多者,吾豈敢;言拙,則信而有徵。方今俊乂在官,百工惟時,拙者可以絕意乎寵榮之事矣。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yǎng),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遂情焉。其辭曰:遨墳素三長圃,步先哲之高衢。雖吾顏之云厚,猶內(nèi)愧于寧蘧。有道余不仕,無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艱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閑居,于洛之涘。身齊逸民,名綴下士。背京沂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逕度,靈臺杰其高峙。窺天文之祕奧,睹人事之終始。其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幕綠徽,溪子巨黍,巽絭同歸,砲石雷駭,激矢蟲虻飛,以先啟行,耀我皇威。其東則有明堂辟雍,清穆敝閑,環(huán)林縈映,圓?;厝?,聿追孝以嚴父。宗父考以配天,秪圣敬以明順,養(yǎng)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陰謝陽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義,張鈞天之廣樂,備千乘之萬騎服棖棖以齊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隱隱乎,茲禮容之壯觀,而王制之巨麗也。兩學齊列,雙宇如一,右延國胄,左納良逸。祁祁生徒,濟濟儒術(shù),或升之堂,或入之室。 教無常師,道在則是。胡髦士投紱,名王懷璽,訓若風行,應(yīng)猶草靡。此里仁所以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愛定我居,筑室穿池,長楊映沼,芳枳樹樆,游鱗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藹,靈果參差。張公大谷之梨,溧侯烏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棗,房陵朱仲之李,靡不畢植。三桃表櫻胡之別,二柰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側(cè)。梅杏郁棣之屬,繁榮藻麗之飾,華實照爛,言所不能極也。菜則蔥韭蒜芋,青筍紫薑,堇薺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陰,時藿向陽,綠葵含露,白薤負霜。 于是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體以行和,藥以勞宣,常膳載加,舊疴有痊。于是席長筵,列孫子,柳垂蔭,車潔軌,陸摘紫房,水掛赪鯉,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兒童稚齒,稱萬壽以獻觴,咸一懼而一喜。壽觴舉,慈顏和,浮杯樂飲,綠竹駢羅,頓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樂,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陳力而就列。幾陋身之不保,而奚擬乎明哲,仰眾妙而絕思,終優(yōu)游以養(yǎng)拙。 《閑居賦》-創(chuàng)作背景 ![]() ![]()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url=javascript:linkredwin('亂世文學');]亂世文學[/url]。作家們既要適應(yīng)戰(zhàn)亂,又要適應(yīng)改朝換代,一人前后屬于兩個朝代甚至三個朝代的情況很多見。敏感的作家們在戰(zhàn)亂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以及個人的無能為力,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性基調(diào),以及作為悲劇性基調(diào)之補償?shù)姆胚_,后者往往表現(xiàn)為及時行樂或沉迷聲色。這種悲劇性的基調(diào)又因文人的政治處境而帶上了政治的色彩。許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爭而遭到殺戮,如孔融、楊修、禰衡、丁儀、丁廙、嵇康、陸機、陸云、張華、潘岳、石崇、歐陽建、孫拯、嵇紹、牽秀、郭璞、謝混、謝靈運、范曄、袁淑、鮑照、吳邁遠、袁粲、王融、謝朓等。還有一些死于西晉末年的戰(zhàn)亂之中,如杜育、摯虞、棗嵩、王浚、劉琨、盧諶等。
在這種情況下,文學創(chuàng)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題,這就是生死主題、游仙主題、隱逸主題。這些主題往往以藥和酒為酵母引發(fā)開來,藥和酒遂與這個時期的文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隱逸主題包括向往和歌詠隱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隱詩、[url=javascript:linkredwin('反招隱詩');]反招隱詩[/url],形成這個時期的一種特殊的文學景觀。隱逸思想早在《莊子》書中就體現(xiàn)得很強烈了,隱逸主題可以追溯到《楚辭》中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漢代張衡的《歸田賦》,可以視為表現(xiàn)這類主題的早期作品。到了魏晉以后,沿襲《招隱士》的作品有左思和陸機的《招隱詩》、王康琚的《反招隱詩》。沿襲《歸田賦》的作品有潘岳的《閑居賦》。而陶淵明的大量描寫隱逸生活和表現(xiàn)隱逸思想的作品,則使這類主題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鍾嶸《詩品》說他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至于其他許多人的作品中,表達隱逸思想的地方就不勝枚舉了。隱逸主題的興起與魏晉以后士人中希企隱逸之風的興盛有直接關(guān)系,而這種風氣又與戰(zhàn)亂的社會背景和玄學的影響有關(guān)。 《閑居賦》-作者簡介 ![]() ![]()
潘岳(247-300),西晉文學家。字安仁。祖籍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但有人認為,從他父親一輩起,他家實際居住在鞏縣。潘岳的祖父名瑾,曾為安平太守。他的父親名芘,曾為瑯邪內(nèi)史。他的從父[url=javascript:linkredwin('潘勖');]潘勖[/url]在漢獻帝時為右丞,[url=javascript:linkredwin('《冊魏公九錫文》');]《冊魏公九錫文》[/url]即出自其手筆。潘岳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總角辯惠,□藻清艷”,被鄉(xiāng)里稱為“奇童”(《文選·藉田賦》李善注引),長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時。司馬炎建晉后,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后因作《藉田賦》,致忌恨,滯官不遷達十年之久。咸寧四年(278),賈充召潘岳為[url=javascript:linkredwin('太尉掾');]太尉掾[/url]。后出為[url=javascript:linkredwin('河陽縣');]河陽縣[/url]令,四年后遷懷縣令。后調(diào)補尚書度支郎,遷廷尉評,不久被免職。永熙元年(290),楊駿輔政,召潘岳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后,他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在這一時間,他經(jīng)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趙王倫擅政,中書令[url=javascript:linkredwin('孫秀');]孫秀[/url]誣潘岳、石崇、歐陽建等陰謀奉淮南王允、齊王亂,被殺,夷三族?!端鍟そ?jīng)籍志》錄有《晉黃門郎潘岳集》10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url=javascript:linkredwin('《潘黃門集》');]《潘黃門集》[/url],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潘岳也叫潘安,字安仁,西晉人。民間喜歡稱之為潘安而不是“安仁”,這里頭有地方風俗的原因。中原人起名有不少單名名末尾用一個“安”字或一個“順”宇,念的時候一定念作“安兒”、“順兒”,舌尖往里一翹,加個兒話音,就顯得格外的親切,任你多高的身份,被這么一叫,立刻成為大家的寶貝。潘安是個在西晉文學史上有名的人,與《文賦》作者陸機齊名,史稱“潘陸”。梁鐘嶸《詩品》將潘岳作品列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贊語。潘岳此人可稱“才貌雙全”,而民間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貌?!安疟茸咏?,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 《閑居賦》-書法作品 ![]() ![]() 《閑居賦》縱38厘米,橫248.3厘米。書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即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堕e居賦》是西晉文學家潘岳所作。前人似頗有微詞,如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云: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聯(lián)系史書記載來看,元好問對作者與作品關(guān)系的論述,還是較為客觀的。
趙孟頫(公元1254-1322年)浙江湖州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為元代著名書畫家,篆、隸、真、行、草書無不精妙?!扒逭婵∫荨笔勤w孟頫書法的最大特色。他的行草取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法尤為著名。還博取眾美,結(jié)字上雅潔、婉媚、秀潤、使他的書法獨具俊氣、逸韻。受到歷代好評。 《閑居賦》一貼,具有“趙體”的鮮明特點,結(jié)體嚴謹而富于變化,行楷字豐腴秀整,遒麗典雅,行草字俊逸灑脫,輕盈流動;筆法精致秀美,起筆多以尖鋒直入,出筆則或輕按或回鋒,筆畫骨肉均勻,細不露筋,肥不臃腫。點畫顧具呼應(yīng),寓變化于平淡之中。而且字字風骨風含,神采外溢。前人形容趙書之美是“花舞風中,云生眼底”、“儀鳳沖霄、詳云捧日”,最為雅俗共賞。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url=javascript:linkredwin('《干字文》');]《干字文》[/url]、《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url=javascript:linkredwin('《蘭亭十三跋》');]《蘭亭十三跋》[/url]、《赤壁賦》、《道德經(jīng)》、[url=javascript:linkredwin('《仇鍔墓碑銘》');]《仇鍔墓碑銘》[/url]等。著有[url=javascript:linkredwin('《尚書注》');]《尚書注》[/url]、[url=javascript:linkredwin('《松雪齋文集》');]《松雪齋文集》[/url]12卷等。 與潘岳的情況相似,趙孟頫也是引起后世較大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與隱的兩極中間,加之又是以舊王孫的身份出仕,故其心理之策負可想而知。他平生常為進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惱,趙孟頫的此種內(nèi)疚愧作之情,實在是一種難以排遣并且相伴終身的客觀存在。他書寫《閑居賦》,實際上就是希望能夠借助書法的力量,一定程序上調(diào)和或緩解內(nèi)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獲得片時的寧靜。此作筆意安閑,氣韻清新,通篇行楷結(jié)合,方圓兼?zhèn)?,體態(tài)優(yōu)雅,也體現(xiàn)出趙氏書法藝術(shù)書卷氣和富貴氣。此作無年款,但從書法上考察,應(yīng)是晚年所書,為趙孟頫上乘之作。卷末有清曹溶題跋 |
|
來自: changan8699 > 《字畫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