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LiveScience。 佛羅里達州誕生一只白色鱷魚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鱷魚樂園野生動物園里誕生了一條極其罕見的白色鱷魚,它通體雪白,除了眼睛還是藍色的。它是一只雌性的美洲短吻鱷,這種情況是因為它得了一種被稱為白細胞增多癥的遺傳病,由基因突變引起,這會導致羽毛、頭發(fā)或皮膚色素減少。 這種疾病要跟白化病進行區(qū)分,通常白化病會導致導致粉紅色眼睛和皮膚色素完全喪失;而得了白細胞增多癥的動物只有部分色素喪失,通常有藍色的眼睛和白色、半透明或淡粉色的皮膚。 這只新生的小鱷魚身體狀況良好,目前長49厘米,重96克,跟其他正常出生的小鱷魚的數(shù)據(jù)相同,它被認為是世界上僅有的8只白色短吻鱷之一。這樣的小鱷魚偶爾也會在野外出生,但基本上是活不過嬰兒期的。因為它們?nèi)狈φ5钠つw色素沉著,因此很容易被曬傷,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甚至可能因此罹患皮膚癌;另外它們顯眼的配色也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而受到各種威脅。 白色短吻鱷這只小鱷魚的母親并沒有白血病,但它攜帶了白細胞增多癥的基因突變,而小鱷魚的父親則是患有白血病。相比之下,得白化病的概率低很多,因為白化病是一種隱性病癥,需要兩份基因變異拷貝,一份來自母親,一份來自父親,這樣的情況下才可能產(chǎn)生可觀察到的特征。 得了白細胞增多癥的鱷魚的顏色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點跟白化病動物不同,白細胞增多癥的動物仍然具有色素沉著的基因。 2020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詳細介紹了2014年在南卡羅來納州發(fā)現(xiàn)的六只野生的白化美洲短吻鱷幼崽。它們剛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體重不足,其中三只在被抓捕后不久就死亡了,而剩下的三只白化美洲短吻鱷在圈養(yǎng)中生活了幾年后也死亡了。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的研究科學家Thomas Rainwater在當時發(fā)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們很難生產(chǎn),發(fā)現(xiàn)的時候相當消瘦嗎,還伴隨著一些先天性的健康缺陷。” 不過當時很多人認為這些白化鱷魚出生在野外就應該讓它們自生自滅,這才是大自然。 Thomas Rainwater對此表示,這是特殊的情況,他們不能讓這些白化鱷魚順其自然,因為它們可能很快會死亡,甚至被爬行動物貿(mào)易商偷獵。將它們保護起來,改善它們的健康狀態(tài),并潛在地利用它們在野生動物教育和保護方面的價值才是合適的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