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的確立 寫好材料型議論文作文的關(guān)鍵,是從材料中提煉出符合命題意圖的論點。論點又分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論點是從屬于中心論點并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wù)的若干思想觀點,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有了中心論點與分論點,文章就會綱舉目張,條理分明思路清楚,論證透徹。 一、技法探究 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很多學(xué)生在提煉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時候存在著以下問題:一,無法提煉出中心論點,整篇文章內(nèi)容不受統(tǒng)一觀點的指揮,沒有邏輯,松散混亂;二,提煉出了中心論點,但表述隱晦委婉,不夠鮮明,導(dǎo)致讀者對整篇文章有'霧里看花'之感;三,提煉出了中心論點,表達也足夠鮮明生動,但與命題者意圖不符,脫離了材料內(nèi)涵,沒能綜合立意或不是最佳立意;四,既有中心論點,也有分論點,但分論點不受中心論點統(tǒng)率;五,分論點之間缺乏內(nèi)在的有機聯(lián)系,或者顯示不出思維的變化。以上問題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文章的質(zhì)量。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煉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呢? (一)中心論點的提煉 1.整體把握,找到關(guān)鍵 對于作文材料要反復(fù)閱讀,從整體上弄清這則材料究竟要說明什么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材料中的關(guān)鍵句或暗示性語句或結(jié)論性語句,提煉出材料的基本觀點或材料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不論所給的材料是文字材料還是非文字材料,都要把它當作一篇短文來分析,切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語就圍繞其立意,要在統(tǒng)觀全文后把握它所蘊含的中心思想。 2.斟酌比較,優(yōu)中選優(yōu) 有的單則材料可從不同的角度去立意,所以我們在寫作時,應(yīng)該篩選出感觸最深、自己最為熟悉并有話可說的那一點去發(fā)揮、闡釋,而不能在一篇文章內(nèi)提出多個觀點,每個觀點寫一段,造成文章沒有中心,面面俱到,面面浮泛。 3.異中求同,同中立論 有的作文命題中包含多則材料,每則材料可能都有各自的中心意思,因此,以某一則材料為中心來立意是不妥當?shù)?,除非寫作要求里允許這樣做。此時就要對材料進行取舍,找到這些材料所共同說明的問題,這就是命題意圖之所在,就是最佳的立意根據(jù)。 4.表達鮮明,力求新穎 一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非常鮮明,切不能模棱兩可,含混不清。如果材料中能提煉出多個論點,則應(yīng)從中篩選出最新穎、深刻、超出他人見解的觀點,不能老生常談,不能無關(guān)痛癢,不能流于泛泛,應(yīng)該盡可能地做到“人無我有”。 5.觀點具體,針對性強 作文觀點不宜全面出擊,四面開花,而要“集中火力”,從“點”上突破。只有口子小,目標準,深挖徹究,縱向開掘,才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談之弊病,收到以小見大、立意深刻之效果。 (二)分論點的確立 圍繞中心論點,盡量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分論點 1.深入本質(zhì),追問原因 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就是一個結(jié)論,以此結(jié)論為出發(fā)點,去追溯這個結(jié)論產(chǎn)生的條件和原因,就可以由此形成分論點。由于因果聯(lián)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的一種普遍聯(lián)系,因此,運用因果分析法形成分論點是議論文寫作中使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 2.提出措施,追問辦法 追問辦法,就是解決論證中'怎么辦'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途徑。這些具體措施和途徑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論點。提出措施應(yīng)避免'蜻蜓點水'或浮于表面,不能停留于簡單的呼吁、倡導(dǎo),而應(yīng)具有可操作性。 3.預(yù)測影響,追問結(jié)果 追問結(jié)果,就是以中心論點作為前提,去推想在這個前提下將會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意義、價值、影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 4.牽連關(guān)涉,追問對象 追問對象,就是先將由話題(標題)而確定的中心論點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再看看這個句子的謂語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將其補出來或者具體列舉出來,即成為分論點。 5.扣住中心,有機統(tǒng)一 扣住中心,是說所列的幾個分論點應(yīng)該扣住中心論點,圍繞統(tǒng)一的中心進行闡述,回答同一個問題;有機統(tǒng)一,是說分論點之間應(yīng)該具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而不應(yīng)該彼此無關(guān)。 6.順序合理,角度各異 分論點的先后順序要么是由淺入深,要么是由現(xiàn)象到后果、由原因到辦法等等,要合乎邏輯,合乎情理;分論點之間應(yīng)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沒有重疊。 二、修改示例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師曾是世界聞名的攝影記者,拍出了臥龍山區(qū)的大熊貓、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槍林彈雨中的伊拉克等許多令人驚嘆的畫面??墒?他的攝影裝備卻極其簡單,穿著也和普通人一樣。有人批評他:“人們都說干什么要像什么,'像不像,三分樣’,可你也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面對別人的質(zhì)疑,他說:“做攝影師別太像攝影師。真正的行家哪有工夫裝扮自己?我只記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攝影作品?!笔前。切┨駭z影師的,多半是不懂行的冒牌貨。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失誤作文】 堅守本真,不失自我 《菜根譚》有言:“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其氣,氣平則外橫不侵。”誠然,在批評如狂風暴雨般襲來的時候,必得立得腳定,守得心堅,不被狂風所卷,亦不被暴雨所侵,堅守本真,不迷失自我。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碧茙熢杂H身所行詮釋著這句歌詞。任世人笑他、謗他、質(zhì)疑他,是他用一句淡然的“我只記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攝影作品”回應(yīng),彰顯出他堅守本真的清醒,不失自我的定力。任你們攝影工具有“長槍短炮”,任你們攝影服裝考究精良,我只一心捕捉世間大美,按下記錄永恒瞬間的快門。唐師曾啟示世人:堅守本真,不失自我,方為大道。 風吹過,但見草伏、樹搖、云走,而山自巋然不動??稍谶@物欲膨脹、虛榮發(fā)酵的時代,人們只知他人之言即是真理,只為迎合別人的標準便動輒整容、美圖 PS 、減肥、改變裝束甚至重新選擇職業(yè)……凡此種種,皆因本真被拋棄,自我被忽視。 當今時代,堅守本心為何如此之難?古人也曾有如此發(fā)問:“抱一”為何如此之難?在古今兩個時代,人們都曾徘徊、迷茫、不解。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誘的吸引力遠勝過自身的定力,由此輕而易舉地被外界席卷裹挾,其中不免會有人窒息于信息潮流、網(wǎng)絡(luò)言論之中,從而被迷惑心性。 《菜根譚》中道:“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見其喧?!鳖伝亍耙缓勈常黄帮?,居陋巷”,能夠無視外部環(huán)境的制約而“不改其樂”,是因為他能夠堅守本心,有著對學(xué)問和內(nèi)心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隱居到海邊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并不受蜂擁而來的記者的影響,因為他有保持本心的定力。傅園慧在成名并參加眾多節(jié)目后仍能回歸泳池,歸隊訓(xùn)練,因為她有不失自我的能力。 約翰·繆爾曾說:“走向世界,我發(fā)現(xiàn),其實就是走向內(nèi)心。”烈火當前,我自巋然不動;寒冰塞道,我自閑庭信步。堅守自我,不忘本真。 【病癥思考】 這是一篇引用豐富、材料多樣的議論文,但卻被判為二類文,讓人頗感惋惜。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未能提煉出清晰的分論點,從而使文章的各部分之間思路不清晰,邏輯聯(lián)系不夠緊密。 1.列舉反面現(xiàn)象前,沒有總括觀點,之后也沒有總結(jié)句。例如文章第三段,作者在引用一句名言后,就對整容、 PS 等“改變自我”的現(xiàn)象進行批判,沒有總括句或總結(jié)句解釋這一段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 2.設(shè)問之后,沒有明確回答。如第四段開頭就問:堅守本心為何如此之難?但接下來沒有明確的回答。仔細讀來,作者應(yīng)該是闡述了兩方面的原因,但由于沒有明確的回答做分論點,所以讀下來讓人沒有一目了然、層次清晰之感。 3.引用之后,缺乏闡述,不能體現(xiàn)分論點。如第四段在引用《菜根譚》中的名言后,立刻就舉出了柴靜、馬爾克斯、傅園慧的例子,引用與事例之間缺乏一個分論點將前后有機地勾連在一起,使整個段落顯得松散。 【修改建議】 毋庸置疑,本文是塊“璞玉”,只是沒有進行合理的雕琢。我們不妨采用如下方法凸顯分論點,使其完善。 1.列舉反面現(xiàn)象時運用分論點,先指出其錯誤做法,然后指其錯誤結(jié)果。如文章的第三段緊承第二段的“堅守本真,不失自我,方為大道”,那么即可圍繞“堅守本真,不失自我”設(shè)計一個相反的論斷“無法堅守本真,必定失去真我”作為分論點,這樣既使上下文得以勾連,也使本段觀點清晰。 2.問后即答,及早、鮮明、簡潔地指出原因。原文中,“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誘的吸引力遠勝過自身的定力”說的是面對他人的觀點、標準,人們?nèi)菀滓蛉狈ΧΧケ菊?。由此則可以擬定分論點為“人言可畏與缺乏定力”,一個是外因,一個是內(nèi)因,用兩個高度概括的四字詞語指出來,置于問句之后即可,這樣的分論點足夠鮮明、準確、有力。 3.引用后分析,既突出分論點,又勾連了前后內(nèi)容?!坝渲姓?,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見其喧?!鼻鞍刖涫钦f內(nèi)心充滿欲望,在寂靜山林也會欲火熊熊;內(nèi)心平靜的人,在嘈雜的市場也不感覺喧鬧。前者無法堅守本心,后者因持有本心而平靜自然。所以,可在引用后加上一句“誠然,我們要做'虛其中者',堅守本真,拋開世事的喧囂,向著本心的方向馳騁”。既對名言進行了闡釋,也對中心論點進行了再次強調(diào),并且能總領(lǐng)下面三個事例。 【升格示例】 堅守本真,不失自我 《菜根譚》有言:“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其氣,氣平則外橫不侵。”誠然,在批評如狂風暴雨般襲來的時候,必得立得腳定,守得心堅。不被狂風所卷,亦不被暴雨所侵,堅守本真,不迷失自我。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唐師曾以親身所行詮釋著這句歌詞。任世人笑他、謗他、質(zhì)疑他,他用一句淡然的“我只記得自己要拍出好的攝影作品”回應(yīng),彰顯出他堅守本真的清醒,不失自我的定力。任你們攝影工具有“長槍短炮”,任你們攝影服裝考究精良,我只一心捕捉世間大美,按下記錄永恒瞬間的快門。唐師曾啟示世人:堅守本真,不失自我,方為大道。 無法堅守本真,必定失去真我。風吹過,但見草伏、樹搖、云走,而山自巋然不動。可在這物欲膨脹、虛榮發(fā)酵的時代,人們只知他人之言即是真理,只為迎合別人的標準便動輒整容、美圖 PS 、減肥、改變裝束甚至重新選擇職業(yè)……凡此種種,皆因本真被拋棄,自我被忽視。 當今時代,堅守本心為何如此之難?古人也曾發(fā)問:“抱一”為何如此之難?則“人言可畏”與“缺乏定力”難辭其咎。世人眼中的音之魅、色之炫、名之耀、利之誘的吸引力遠勝過自身的定力,由此輕而易舉地被外界席卷裹挾,其中不免會有人窒息于他人標準、網(wǎng)絡(luò)言論之中,從而被迷惑心性。 《菜根譚》中道:“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見其喧?!闭\然,我們要做“虛其中者”,堅守本真,拋開世事的喧囂,向著本心的方向馳騁。柴靜不顧眾人的斥責,堅守本心,完成關(guān)于中國環(huán)境的紀錄片,她并未因被人斥責而改變,因為她有“堅持吾心”的恒力。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后,隱居到海邊繼續(xù)從事創(chuàng)作,并不受蜂擁而來的記者的影響,因為他有保持本心的定力。傅園慧在成名并參加眾多節(jié)目后仍能回歸泳池,歸隊訓(xùn)練,因為她有不失自我的能力。 約翰·繆爾曾說:“走向世界,我發(fā)現(xiàn),其實就是走向內(nèi)心?!绷一甬斍?,我自寵辱不驚;寒冰塞道,我自閑庭信步。堅守自我,不忘本真。 【升格點評】 文章經(jīng)過升格后,每一段都有了更加明顯的中心句。這些中心句有的使段落的分論點更加清晰,有的很好地解釋了名言,引領(lǐng)了下面的事例,起到了“強度黏合劑”的作用。分論點有如局部的“統(tǒng)帥”,有了“統(tǒng)帥”,局部段落的引用、分析、事例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指向。 三、診斷練習(xí) 1、仔細閱讀以下材料,從不同角度提煉觀點,其中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生活就像三類魚。第一類:魚缸中的魚。被裝在精致的魚缸里,并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美麗動人。每天都有許多人來觀賞它。它特別高興,后來沒有人來觀賞它了,它幾乎被人們遺忘。日子一天天過去,它生活在狹小的空間中,憂郁而死。第二類:池塘中的魚,被飼養(yǎng)在池中,初陽中鉆出水草覓食;傍晚又鉆進水草酣睡。突然有一天,一張大網(wǎng)撒向魚池,所有魚被一網(wǎng)打盡。第三類:海中的魚。所有的海魚組成一個大集體,無止境地漫游,沒有任何約束,每天與大自然做著無止境的搏斗。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則幸存下來。 A .要擁有自己的空間。 B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D .在拼搏中獲得生存 2、閱讀下面的幾則名言,并提煉出中心論點,擬寫三條分論點。 魯迅說:“無論什么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xué)者。” 歌德在談到積累材料時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在年輕時積累了許多銀幣和銅幣,年歲愈大,這些錢幣的價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輕時的財產(chǎn)在面前塊塊都變成了純金?!?/p> 一位歷史學(xué)教授對他的學(xué)生說:“如果你收集兩萬張卡片,就可以在歷史界成為權(quán)威?!?/p> 中心論點: 分論點一: 分論點二: 分論點三: 五、部分答案提示 1、A(三類魚中,前兩種過得安逸,但結(jié)局都不好,第三類魚生活得辛苦,但有幸存者,立意時應(yīng)綜合考慮, A 立意只著眼于第一類,且結(jié)論錯誤。) 2、【示例】中心論點:成功來自厚積薄發(fā)。 分論點一:積累需要趁早開始。 分論點二:積累需要持之以恒。 分論點三:積累可以讓平凡變得偉大。 |
|
來自: 東山威夷 > 《寫作導(dǎo)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