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分析】: 本章沒有明說道,但都在說道的用處。以道建功立業(yè)就能長久地傳承下去。然后說,以道建功立業(yè)的方法,就是要尊道貴德。 【現(xiàn)實意義】: 修身,是古代有識之士一生的操守。何謂修身?修身,就是修養(yǎng)身心。一要修德,二要學識,德才兼?zhèn)涫切奚淼睦硐虢Y果。在日常生活中要練就擇善而交,博學于文,曉得以禮。要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作斗爭,一日三省吾身,用高尚的情操祛除輕浮、驕傲、自大、邪僻的誘因。儒家《大學》的主旨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老子的道家是如何提倡修身的呢?或者說與修身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儒家說修身,道家說修道,道理是一樣的。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因為,前面第二十七章就有:“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闭f的是得道者的道行或玄妙技能。“善行、善言、善數(shù)、善閉、善結”,后面雖然沒有賓語,但我們也知道要做什么。這里的“善建”和“善抱”后面不加賓語就說不通了。 善建什么?善抱什么呢?只要與下文聯(lián)系起來就知道是“道”和“德”。修道而建立功業(yè)并保持這種德行,就會“子孫以祭祀不輟”。即家業(yè)興旺,子孫滿堂,香火不斷。輟,讀chuò,意為中止、停止。如:輟學、輟筆等?!吧平ā本褪巧朴谟玫澜üαI(yè)?!吧票А本褪巧朴谑氐乱员3止Φ?。 晏子清廉的故事就是修身的榜樣。晏子為相時,住的是先人留下的低矮的舊房。齊景公過意不去,想給他換成好些的房子,晏子不同意,說:“我的先人住在這里,我對國家沒有什么功勞,住在這樣的房子已經過分了,怎么還能住更好的房子呢?” 后來,齊景公利用晏子使晉的機會,給他蓋了一座大宅子。晏子知道了,把車停在城外,要景公拆了房子,請鄰居再搬回來,否則,晏子就不進城門。齊景公勉強同意后,晏子才驅車進城。晏子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所用的東西盡管很陳舊了,但只要能用,絕不丟棄。吃飯穿衣從不講究。 清廉儉樸,不僅是一種道德理想,其實也是修養(yǎng)仁德的必由之路。安于儉樸恬淡的修身,進而達到為政清廉的治國平天下,在歷史上,這種品德是有作為的臣子們理想的生活目標,也是他們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智慧選擇。 附: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國,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新譯】: 善于修道而建立德業(yè)的人,德業(yè)不會被拔除;善于修道以抱持德業(yè)者,其德業(yè)也不會輕易脫離;他的德業(yè)會得到子孫的傳承,香火不斷。 修道于身,品德純真;修道于家,家道富裕;修道于鄉(xiāng),德政長久;修道于國,恩澤豐厚;修道于天下,高尚品德就普及天下了。 所以,(按照修道以德的原理)要從個人的角度觀察這個人是否優(yōu)秀,要從全家族的角度觀察大家生活是否快樂,要從全鄉(xiāng)的角度觀察鄉(xiāng)黨民眾是否滿意,要從全國的角度觀察諸侯國治理是否穩(wěn)定,要從全天下的角度觀察全天下人民是否幸福。我為什么知曉天下是這樣子呢?就是按照上面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