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1〕:元亨,利貞,無咎〔2〕。 【注釋】 〔1〕隨:卦名,下震(?)上兌(?)。案,“隨”字,《說文》:“從也”;此卦下震上兌,含有內動外悅,人愿隨從之義。《集解》引鄭玄曰:“震,動也;兌,說也。內動之以德,外說之以言,則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隨從之,故謂之'隨’也。” 〔2〕元亨,利貞,無咎:此謂物相隨從之時,必至為亨通、利于守正(“元亨,利貞”義參見《屯》卦辭譯注),故無所咎害?!墩x》:“'元亨’者,于相隨之世,必大得亨通,若其不大亨通,則無以相隨,逆于時也;'利貞’者,相隨之體,須利在得正,隨而不正,則邪僻之道,必須利貞也;'無咎’者,有此四德乃無咎,以茍相從,涉于朋黨,故必須四德乃無咎也?!?/p> 【譯文】 《隨》卦象征隨從:至為亨通,利于守持正固,這樣必無咎害。 【說明】 程頤分析卦名“隨”之義有三端:一是“君子之道,為眾所隨”;二是“己隨于人”;三是“臨事?lián)袼S”。并指出:“凡人君之從善,臣下之奉命,學者之徙義,臨事而從長,皆'隨’也。”(《程傳》)《折中》以為卦中上下象及諸爻居位,均反映剛下于柔之義,猶如“以貴下賤,以多問寡”,故名為“隨”;并曰:“然則卦義所主,在以己隨人;至于物來隨己,則其效也。若以為物之所隨為卦名之本義,則非矣?!贝藘烧f并可參考。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1〕。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2〕。隨時之義大矣哉! 【注釋】 〔1〕剛來而下柔,動而說:剛、動,指下震;柔、說,指上兌。此以上下卦象釋卦名“隨”之義。《正義》:“剛謂震也,柔謂兌也。震處兌下,是'剛來下柔’;震動而兌說,既能下人,動則喜說,所以物皆隨從也?!?/p> 〔2〕天下隨時:此句舉天下萬物隨從于合宜的時機之例,釋卦辭“元亨,利貞,無咎”,并引起下文“隨時之義大”的嘆美。《正義》:“特云'隨時’者,謂隨其時節(jié)之義,謂此時宜行元亨利貞,故云'隨時’也。”又曰:“可隨則隨,逐時而用,所利則大,故云'隨時之義大矣哉’?!?/p> 【譯文】 《彖傳》說:隨從,譬如陽剛者前來謙居于陰柔之下,有所行動必然使人欣悅而物相隨從。隨從,大為亨通,守持正固必無咎害,于是天下萬物都相互隨從于適宜的時機。隨從于適宜時機的意義多么宏大啊! 【說明】《折中》引王逢曰:“上能下下,下之所以隨上;貴能下賤,賤之所以隨貴:隨之義,剛下柔也?!贝苏f釋《彖》旨簡明可取。 《象》曰:澤中有雷,隨〔1〕;君子以嚮晦入宴息〔2〕。 【注釋】 〔1〕澤中有雷,隨:釋《隨》卦上兌為澤、下震為雷之象?!冻虃鳌罚骸袄渍鹩跐芍校瑵呻S震而動,為'隨’之象?!?/p> 〔2〕嚮晦入宴息:嚮,通“向”,“嚮晦”猶言“向晚”;宴,安也,“宴息”即“休息”之意。這是說明“君子”觀《隨》卦之象,悟知凡事“隨時”的道理,故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時休息?!冻虃鳌罚骸熬訒儎t自強不息,及嚮昏晦,則入居于內,宴息以安其身,起居隨時,適其宜也?!抖Y》:'君子晝不居內,夜不居外’,隨時之道也。” 【譯文】 《象傳》說:大澤中響著雷聲(澤隨雷動),象征“隨從”;君子因此隨著作息規(guī)律在向晚時入室休息。 【說明】 《大象傳》以“向晚入室休息”衍發(fā)《隨》卦意義,即《彖傳》所謂“天下隨時”之理。程頤謂:“取其最明且近者言之”(《程傳》)。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1〕。 【注釋】 〔1〕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官,《正義》:“謂執(zhí)掌之職,人心執(zhí)掌與'官’同稱,故人心所主謂之'官’”,故《程傳》釋“官”為“主守”,猶今言“思想觀念”;渝,變也,此處有改善之義。這三句說明初九當“隨”之時,剛居柔下,無所系應,為能變渝其心、隨時從正之象,故“貞”而獲“吉”,出門交有功?!墩x》:“初九既無其應,無所偏系,可隨則隨,是所執(zhí)之志有能變渝也;唯正是從,故'貞吉’也;'出門交有功’者,所隨不以私欲,故見善則往隨之,以此出門,交獲其功。” 【譯文】 初九,思想觀念隨時改善,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出門與人交往必能成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譯文】 《象傳》說:“思想觀念隨時改善”,說明初九隨從正道可獲吉祥;“出門與人交往必能成功”,說明行為不致過失。 【說明】 《象傳》所謂“從正”,即指明初九“官有渝”的方向。時當“隨從”,一陽居初,倘若失“正”,必將誤入歧途。故爻義又含“慎始”之誡。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1〕。 【注釋】 〔1〕系小子,失丈夫:系,系屬,猶言“傾心附從”;小子,喻初九;丈夫,喻九五。此謂六二柔居下卦,本與九五相應,卻就近附從初九,故有從正不專、“系”小“失”大之象?!墩x》:“六二既是陰柔,不能獨立所處,必近系屬初九,故云'系小子’;既屬初九,則不能往應于五,故云'失丈夫’也?!?/p> 【譯文】 六二,傾心附從小子,失去陽剛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譯文】 《象傳》說:“傾心附從小子”,說明六二不能同時多方獲取親好。 【說明】 “隨從”之際,若優(yōu)柔寡斷,必將顧此失彼、因小失大。程頤指出:本爻“戒人從正當專一”(《程傳》)。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1〕;隨有求得,利居貞〔2〕。 【注釋】 〔1〕系丈夫,失小子:丈夫,喻九四;小子,喻初九。此謂六三近承九四,因往隨從,故失去初九?!锻踝ⅰ罚骸半m體下卦,二已據(jù)初,將何所附?故舍初系四,志在丈夫?!?/p> 〔2〕隨有求得,利居貞:此承前文義,說明三、四兩爻均無正應,互比相親,故三隨四、有求必得:但又告誡六三不可妄求,宜于安居守正?!锻踝ⅰ罚骸八木銦o應,亦欲于己,隨之則得其所求矣,故曰'隨有求得’也。應非其正,以系于人,何可以妄?故'利居貞’也?!?/p> 【譯文】 六三,傾心附從陽剛丈夫,失去在下小子;隨從于人有求必得,利于安居、守持正固。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譯文】 《象傳》說:“傾心附從陽剛丈夫”,說明六三的意志是舍棄在下小子。 【說明】 下者隨從尊上,當備受親寵、有求必得之時,自當廣修美德、守正慎“求”。不然,必有“邪媚之嫌”(《本義》)。 九四,隨有獲〔1〕,貞兇〔2〕;有孚在道,以明,何咎〔3〕! 【注釋】 〔1〕隨有獲:指九四被六三隨從而“有獲”。《王注》:“處說之初,下?lián)?,三求系己,不距則獲,故曰'隨有獲’也?!?/p> 〔2〕貞兇:猶言“守正防兇”(參見《屯》九五譯注)。此謂九四陽居陰位,近“君”而擅為人從,有“違正”之象,應當趨正常守,謹防兇險,故戒以“貞兇”。 〔3〕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明,用如動詞,猶言“顯明美德”。這三句從正面勉勵九四以誠信體現(xiàn)正道,顯明美德,必將無所咎害。《王注》:“體剛居說,而得民心,能干其事,而成其功者也;雖違常義,志在濟物,心有公誠,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譯文】 九四,被人隨從、多有所獲,守持正固以防兇險;只要心懷誠信、合乎正道,立身光明磊落,又有什么咎害呢!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譯文】 《象傳》說:“被人隨從、多有所獲”,從九四所處地位這一意義看是有兇險;“心懷誠信、合乎正道”,這是九四光明磊落品德的功效。 【說明】 為人所從,必須具備“君子”之德。四位“多兇”,又兼“失正”,故爻辭先從反面警戒其謹防兇險;然后從正面激勵其發(fā)揚美德,遂可化“兇”為“無咎”?!吨芤讜ā芬瑯性唬骸捌淞x兇者,有兇之理而未必兇也;處得其道,如下所云,則無咎矣?!?/p> 九五,孚于嘉,吉〔1〕。 【注釋】 〔1〕孚于嘉,吉:嘉,美善。此謂九五陽剛居尊,中正誠信,有從善如流之象,故能孚信善者而獲“吉”?!冻虃鳌罚骸熬盼寰幼?,得正而中實,是其中誠在于隨善,其吉可知。嘉,善也,自人君至于庶人,隨道之吉惟在隨善而已;下應二之正中,為隨善之義?!?/p> 【譯文】 九五,廣施誠信給美善者,吉祥。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譯文】 《象傳》說:“廣施誠信給美善者,吉祥”,說明九五的位置正中不偏。 【說明】 九五的象征意旨是:居尊而能以誠從善,善者也將紛紛相隨。王弼稱此爻“盡隨時之宜”(《王注》);楊萬里以為:“此圣君至誠,樂從天下之善者也?!保ā墩\齋易傳》)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1〕;王用亨于西山〔2〕。 【注釋】 〔1〕拘系之,乃從,維之:拘,拘禁;系,義與二、三爻“系小子”、“系丈夫”之“系”同,此處謂強迫使之“附從”;維,以繩捆綁。這是說明上六以陰居“隨”之極,極則反,有不愿隨從、被九五拘禁乃從之象?!锻踝ⅰ罚骸半S之為體,陰順陽者也;最處上極,不從者也。隨道已成,而特不從,故拘系之乃從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為不從,王之所討也,故'維之’?!?/p> 〔2〕王用亨于西山:王,喻九五;亨,通“享”,《釋文》引陸績曰:“祭也”,指古代出師設祭之禮;西山,王弼以為“西”為上兌之方、“山”喻險阻。此句承前文之義,取“王者”設祭西山、興師討逆為象,比喻九五強令上六順服、隨從?!锻踝ⅰ罚骸皟稙槲鞣?;山者,途之險隔也。處西方而為不從,故王用通于西山?!卑?,王弼釋“亨”為“通”,亦合爻義。 【譯文】 上六,拘禁強令附從,這才順服相隨,再用繩索拴緊;君王興師討逆、在西山設祭。 【說明】本爻的意義,諸家說法不一。今引兩例以備參考。一、朱熹謂“拘系”,“維”為“隨之固結而不可解”之象,即指上六極獲“隨從”之義;并認為“西山”指西周“岐山”。(《本義》)二、尚先生引《西溪易說》,駁“遇'西山’、'西鄰’,皆曰'文王事’”之說。并謂“亨”為“宴享”,“西山”喻上六“隱居之所”,認為:“六窮于上,五恐其去,拘系之,從維之,或即其隱居之處而宴享之;言六無所隨,而五必隨之也?!保ā渡惺蠈W》)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譯文】 《象傳》說:“拘禁強令附從”,說明上六居位極上、隨從之道窮盡。 【說明】 “隨”與“不隨”,相對立而存在。舉世“從善”之際,必有逆其道而行者,則不得不強令歸正。因此本爻有“拘”、“維”、“王用亨于西山”諸象。 【總論】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述而》)充分反映這位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虛心向善的美德?!峨S》卦所發(fā)“隨從”之義,正是集中體現(xiàn)“從善”的宗旨。卦辭“元亨,利貞”,高度贊美“隨從”之道;“無咎”,又強調以“正”相隨則無害的觀點。六爻喻義,以初、五最為美好:初九處下守正,遷善不已;九五居尊中正,竭誠向善,因此這兩爻展示了本卦以“善”為“隨”的象征主體,均獲吉祥。至于二、三、四、上諸爻,或有失有得,或守正可以化“兇”為“無咎”,或受強制才能從正:各見不同的處“隨”情狀,但所發(fā)誡意,皆不離“正”字??梢姡峨S》卦義理中蘊含著一項鮮明而含義廣泛的“相隨”原則:不論是人與人關系中的上隨下、下隨上,己隨人、人隨己,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朝作晚息、遇事隨時,均當不違正道,誠心從善。此中明顯表露《周易》作者處世、修身的哲學觀念?!睹献印す珜O丑下》盛贊“七十子之服孔子”,正與本卦大旨相合,成為古人極力肯定的“從善”典范。 |
|
來自: 壹團和氣養(yǎng)形神 > 《周易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