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王維《過香積寺》 文: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樹色冷青松。 1、王鐸《草書高適詩立軸》 草書 166×55cm 釋文: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驎。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洛下王鐸 孟堅老詞壇 凡四行,共三十七字。約書于己卯年(明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刊于《中國書法》雜志 2、王鐸臨王羲之帖 自署書于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草書。綾本。凡三行,共66宇??v240cm,橫51cm。開封市博物館藏。 釋文敬豫在彼尚未議還增耿耿得遠嘉興書計今必度喜遲可喻言遲見此子真以日為歲前與(女更)求屏風(fēng)遂不得答為也不審復(fù)何以永日多少看未當(dāng)采菊不庚寅夏日王鐸 3、王鐸行書五言詩軸 行書五言詩軸約書于辛卯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綾本。凡三行,共58字。縱213.5cm,橫43cm。山西省博物館藏。 釋文:翠濕霄宮上,如何卻步回?;略サ罋猓毕刹?。陰鬼敲清磬,崇巖吼夜雷。有冠非不掛,靜鳥約重來。難別華山東續(xù)修老親丈正之緱樵王鐸具草。 4、王鐸《書畫雖遣懷文語軸》(下圖為局部)自署書于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五十九歲作,行書絹本,文語一則。凡五行,共70字??v203cm,橫50cm。首都博物館藏。 釋文:書畫雖遣懷真無益事不如無俗事時焚香一室取古書一披或吟嘯數(shù)悟書下稿本白發(fā)(**)轉(zhuǎn)(目寅)即是七帙將欲撰書臂痛筋縮多噦欠伸必不能從事矣庚寅二月夜王鐸偶書 5、王鐸《杜子美贈陳補閥詩》 (五十六歲作)自署書于丁亥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行書·,綾本。凡三行,共58字??v203cm,橫5lcm 開封市博物館藏。 6、王鐸 行書立軸 絹本。155X51cm。上海朵云軒藏 釋文:前輩孟宗伯詞曄鸞龍品標(biāo)圭璧后進領(lǐng)袖吾師韓象云數(shù)為予稱之今嗣發(fā)己丑謙抑好古能世家隻尋蕭寺作一序以闡宗伯公經(jīng)濟以見山仰前輩愧不充及也 己丑六月?lián)]汗題 洪洞王 7、釋文: *花然旅意,客裔酌虛亭。寇警離人歇,蕭音入雨靈。杏桃春內(nèi)冷,天地夜來青。可耐酬明生,鐘山有茯苓。 樊君相邀。翔南老親翁正。王鐸 10、王鐸《臨柳公權(quán)辱問帖軸》 王鐸《臨柳公權(quán)辱問帖軸》(五十六歲作) 自署書于丁亥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草書,綾本,凡三行,共三十八宇,縱164.9cm,橫49.7cm,四川省博物館藏。 釋文 辱問卻送及碑本兼虛獎逾涯但深反側(cè)因見趙張如虛獎之說為緣飾也幸甚不具公權(quán)呈 丁亥十月初七日 王鐸 11、王<鐸《節(jié)臨來遲帖》(五十九歲作)自署書于庚寅年(清順治七年,1650)年),草書。絹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縱190cm,橫51cm。青島市博物館藏。 釋文 令度何來遲深令人憂懸耶豈謂確有理因祠監(jiān)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極難想足下每思先后卿豈須言親親不己意耳安石停此過半 庚寅二月王鐸 13、王鐸《>節(jié)臨褚遂良家侄帖》 (五十七歲作)自署書于戊子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行草書。絹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縱202.5cm,橫51.2cm。青島市博物館藏。 釋文: 乘橈殊不慍,目注有新聞。同弄江心月,閑看海尾云。溝塍難播種,顛沛易離群。儻與諸[犭軍]伍,茵糧為爾分。喜友人聯(lián)艇之作 辛卯二月初十 王鐸 15、王鐸《行書五律詩軸》綾本 縱236.5厘米,橫53厘米。西泠印社藏 釋文:正是憐才日如何獨不容身將書一卷門對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濃最憐無可妒約子種鱗松 問點平彭子作 鐸書辛卯二月奉自玉賢宗侄吟壇 16、文: 云之為體無自心,而能合電章,霑被天下,自彼盤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別號,不獨仰景泰翁也。噓枯灑潤,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歟。庚辰夏宵奉,王鐸。 王鐸精美條幅20 17、釋文: 弟昨還,方承一日忽患悶,當(dāng)時乃爾大惡,殊不易追企。怛想諸治,昨來已漸勝。眠食復(fù)云何,頃日寒重,春節(jié)至。謝莊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