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灸)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熱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復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尤在者,復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1)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為營衛(wèi)不調(diào)者,運用桂枝湯加減治療,臨床往往取得顯著療效。葉氏報道,以桂枝湯加黃芪10g、姜半夏10g治療流感95例。其癥狀:發(fā)熱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頭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減退,舌質(zhì)淡紅,苔白或黃白,脈浮數(shù)。經(jīng)服上方煎劑,平均3天康復,療效達100%。 (2)低熱癥:低熱癥于臨床較為常見,尤其是長期低熱者,有時治療頗為棘手。林氏報道,對68例低熱癥者的辨證分型為8種,其中屬營衛(wèi)不和型者5例,證見乍寒乍熱或惡風,汗出,乏力,脈細?。P(guān)鍵信息!)等,治以調(diào)和營衛(wèi),用桂枝湯。結(jié)果4例治愈,1例好轉(zhuǎn)。并舉1例,低熱4個月,午后發(fā)熱(37. 4~38.1℃),暮夜惡寒,出汗,頭昏乏力,苔薄白,脈細濡(注意?。R员痉郊屿涯迪?,服藥20劑,體溫正常,諸證消失。王氏報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蠣,治療1例低熱(37.4-37.9℃)2個月者,無其他特殊不適,舌脈如常,連服6劑,低熱即退。作者認為低熱與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尤其是交感神經(jīng)病理興奮性有關(guān)。 (3)自汗癥:桂枝湯能治療衛(wèi)氣失和,營衛(wèi)不調(diào)而無外感風寒表證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時有發(fā)熱汗出者。魏氏以本方加桑葉治療1例每夜12時左右即汗出如洗,枕被盡濕,夜夜如此,證已年余者。此外夜尿時,必覺冷風襲人,皮膚粟起,內(nèi)則若有熱流上沖,旋則頭眩欲仆,搖搖不能自持,兼見口苦,聲嘶,小便短赤,舌質(zhì)淡紅,脈細數(shù),西醫(yī)診斷為神經(jīng)官能癥。 (4)肢體偏癱:肢體偏癱用桂枝湯加減治療有效。武氏報道,以桂枝湯加紅花、防風治療偏癱24例,結(jié)果治愈15例,顯效6例,好轉(zhuǎn)3例。汗出多者,白芍增至30-40g;瘀血重者,減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脈微者,加附子;氣息低微,脈浮虛者,加黃芪;下肢著地酸軟無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陽上亢或五志過極,化火從風,挾痰、挾火上竄巔頂,堵閉清竅,而致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赤氣粗,舌紅苔厚,脈弦數(shù)者,當用鎮(zhèn)肝息風湯,桂枝湯忌用。 (5)糖尿病并發(fā)神經(jīng)痛:日本學者以桂枝湯加白術(shù),制成浸膏,治療12例糖尿病并發(fā)神經(jīng)痛,結(jié)果有效9例(35%),稍有效者3例(25%)。治療期限,長則2個月,短則2周。 (6)多發(fā)性動脈炎:劉氏報道用桂枝湯治療多發(fā)性動脈炎21例。病程最長2年半(5例),最短3個月(4例),平均為4個月。屬于頭臂動脈型6例,胸腹主動脈型5例,腎動脈型6例,混合型4例。結(jié)果顯效者11例,好轉(zhuǎn)者7例,無效及中斷治療者3例,總有效率為85.7%。 (7)寒冷性多形紅斑:本病每以遇冷而發(fā)生“多形紅斑皮損”為特點。在病理上有血液流變學、免疫學等多方面改變。用桂枝湯加減治療有效。蔣氏報道,以桂枝湯加羌活、防風、當歸、川芎,治療寒冷性多形紅斑70例。卞氏報道以桂枝湯加生黃芪、制附子、當歸、丹參、陳皮,治療本病。 (8)產(chǎn)后高熱:產(chǎn)后之人屬虛人,產(chǎn)后發(fā)熱屬虛人發(fā)熱,證見發(fā)熱惡寒,汗出頭痛;精神不振,少氣乏力,胃納不佳,舌淡潤,苔薄白,脈緩或沉弱等,予桂枝湯治療,有效驗。如董氏報道以桂枝湯加當歸;羌活、防風,治療產(chǎn)后2個月發(fā)熱伴汗出,身痛乏力,舌淡脈緩。經(jīng)服上方2劑而愈。張氏報道治療產(chǎn)后及妊娠毒血癥行剖腹產(chǎn)術(shù)后高熱各1例,體溫39.4-41℃,經(jīng)用抗菌素等治療無效,用桂枝湯加白薇、青蒿、紅參等治療而愈。胡氏曾報道治療1例急性風濕熱合并肝炎,患者長期發(fā)熱,大汗出,劇咳,吐白粘痰,經(jīng)用西藥抗菌素、激素,中藥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黃連阿膠湯等月余,病情突然惡化,高熱不退,體溫40~41℃并有大汗、煩躁、面赤、耳聾、意識模糊、全身發(fā)青,及奇癢之丘疹等癥狀,脈虛數(shù)無力,舌質(zhì)紫暗,上被白潤苔,且惡風寒、嘔逆、滴水不入。胡氏認為表證仍在,發(fā)斑、奇癢,是風邪搏于血分之證,乃宗桂枝湯加青蒿、鱉甲等,服藥2劑,體溫始降,繼進本方,病退而熱解。作者認為本病主證是長期高熱40余天,大汗如洗,熱不為汗衰,全身疼痛,惡風寒,脈浮,皮膚丘疹奇癢,渴不欲飲。此不同于白虎證者有三:一是雖大汗淋漓,大熱,但不欲飲,且高熱前有惡寒癥。二是熱入陽明之發(fā)斑,其斑不作癢,此例奇癢而周身疼痛,提示屬表證。三是白虎湯之大熱、大汗、大渴,內(nèi)外燔灼,不數(shù)日即將一身津液耗盡,而迅速出現(xiàn)陽明腑實證,何以高燒大汗40余天而無腑實證,故知非白虎證也。分析此案,郭氏談出三點體會:其一,體溫計確定的發(fā)熱程度不可作為能否使用桂枝湯的可靠依據(jù)。其二,時間長短不是傳變與否的標準,本例40余天而桂枝證仍在,足資證明。其三,深信仲景對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的觀察,以及大汗后桂枝證仍在者仍可與桂枝湯的治療原則。 讀方筆記之一:桂枝湯為《傷寒論》之首方,也是《傷寒論》論述篇幅最多的方,弄清它的原理及加減變化,就等于弄懂了半部《傷寒論》。 讀方筆記之二:桂枝湯在《傷寒論》里,似乎只是治療太陽中風的藥方,只能用于解表,其實不然。桂枝湯加減不僅能夠治外感病、傳染病,也能夠治內(nèi)傷雜??;不僅能夠治急性病,也能夠治慢性病。所以后人稱“第一方”、“調(diào)理陰陽之圣方”。 讀方筆記之三:火神派掌門盧崇漢及其祖輩,把桂枝湯加減進行總結(jié)為桂枝法,而成為火神派笑傲江湖之絕技。所胃桂枝法,就是桂枝湯加減的方法,弄清它的加減變化的原理,可以其為名醫(yī)了。 讀方筆記之四:在實際應用中,用桂枝湯加減的確能治療很多疾病,稱之為桂枝湯加減治萬病實在不為過。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一(普通感冒、流感、發(fā)熱) 案例一:據(jù)(《江西中醫(yī)報》1960年第1期)報道,葉治范以桂枝湯加黃芪為主方加減,治療流感95例,效果良好。 案例二:據(jù)(《國醫(yī)論壇》1998年第1期)報道,劉理琴以桂枝湯加黃芪湯,治療夏季氣虛風寒型感冒78例。結(jié)果:痊愈49例,好轉(zhuǎn)9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74.35%。 案例三:據(jù)(《四川中醫(yī)》1986年第5期)報道,李治方用桂枝湯原方,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發(fā)熱,包括不明原因的發(fā)熱,凡屬營衛(wèi)不和證者,常奏奇效。治愈4例長期低熱,并見頭昏乏力、精神萎靡、形體消瘦、脈細弱的患者。 案例四: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朱瑞群教授,以桂枝湯加黃芪15克,主治小兒體虛,反復感冒,具有益氣固表,調(diào)和營衛(wèi)之功效,可用于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摘自《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yī)效驗秘方精選-續(xù)集》第374頁) 讀方筆記之一:桂枝湯最主要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陰陽,其最大的證狀有二:一是太陽表證之中風證;二是寒證。 讀方筆記之二:太陽表證中風證的主要特點是:脈浮而緩,頭項強痛,惡寒,汗出,惡風。寒證的主要特點雖脈沉細、陰寒。 讀方筆記之三:案例一的流感95例,必定有太陽表證中風證的特點,且體弱氣虛。因其體弱氣虛,故加黃芪以補氣。 讀方筆記之四:案例4中以桂枝湯加黃芪治小作反復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效果顯著。其所治之病,亦必定有太陽中風之證狀。 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二(奔豚,漏汗不止,遺精,陽萎,尿床,不射精) 案例一: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常用桂枝湯加肉桂3-5克,治療奔豚氣,效果甚佳。 案例二:名老中醫(yī)劉渡舟用桂枝湯配黑錫丹有效。 案例三: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常用桂枝湯加減,治衛(wèi)陽不固,漏汗不止之證,每獲良效。 案例四: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常用桂枝湯加龍骨牡蠣,治療遺精、陽萎,每獲良效。 讀方筆記之一:桂枝加桂湯是《傷寒雜病論》里治奔豚病的藥方,效果顯著。所以案例一和案例二中,用以治之甚驗。 讀方筆記之二:桂枝湯能調(diào)和陰陽?!秱s病論》用桂枝湯治太陽中風出汗之證,后人發(fā)展張仲景的學說,不但用于治療太陽中風出汗證,凡表虛多汗之癥,腎關(guān)不固之病,均可用之治療。如案例三中的漏汗不止病,案例四、案例五、案例六中遺精、陽萎病、尿床病,案例七中的不射精病。 讀方筆記之三:桂枝湯加龍骨牡蠣,實際就是《傷寒雜病論》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讀方筆記之四:明白桂枝湯之原理,就可隨證加減。如案例一、案例二,可以用桂枝加桂湯,合封髓湯、潛陽湯使用;案例三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玉屏風散使用;案例四可加腎四味用。 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三 (痛證、心臟病,疑難頑證) 案例:新疆中醫(yī)研究員劉繼祖,擅長用桂枝湯主治真心痛、項強痛、腰背痛、上肢痛(酸、脹、麻)、歷節(jié)風、咽痛、腹痛、脘痛、寒痹、胸痹、風疹、卒中、眩冒、心悸、不寐、自汗、虛勞、遺精、滑精、瀉下、惡阻、各類腫瘤、各種外感、慢性病毒性肝炎、腹痛型癲癇、斑禿、胸前膿腫等。其應用指征是:惡風,汗出,及陰陽不和,脈緩無力。用此原方應付諸多疑難頑病癥,往往取得奇效。寒甚者桂枝可用至30克,小兒桂枝用量宜輕。 讀方筆記之一:桂枝湯有兩大特性:一是調(diào)和陰陽;二是補中通絡,能補能通。所以在實際應用中,用之治療多種疑難頑癥,往往取得奇效。 讀方筆記之二:能調(diào)和陰陽,又能補能通,且該方中所含的芍藥甘草湯,能滋養(yǎng)筋脈,所以能治各種痛證,如真心痛、項強痛、腰背痛、上肢痛(酸、脹、麻)、歷節(jié)風、咽痛、腹痛、脘痛、寒痹、胸痹、腹痛型癲癇等。 讀方筆記之三:該方中所含的桂枝甘草湯,是治療心臟病的基本方,因此以能治諸如真心痛、胸痹、心悸等病。 讀方筆記之四:不寐、自汗、虛勞、遺精、滑精、瀉下、惡阻等病,均屬表陽不固、腎關(guān)不牢之病,用桂枝湯加減效果很好。 讀方筆記之五:用該方治卒中,也是因其能調(diào)和陰陽營衛(wèi),能通能補的特性。小續(xù)命湯中雖用麻黃湯,補陽還五湯中雖無桂枝,但調(diào)和陰陽、通經(jīng)活血之旨不變。 讀方筆記之六:用于治各類腫瘤,亦因其調(diào)和陰陽營衛(wèi),能通能補的特性。 讀方筆記之七:因其有調(diào)和陰陽營衛(wèi),能通能補的特性,所以能治許多奇難頑證。 讀方筆記之八:真心痛、胸痹,用桂枝湯合栝蔞薤白白酒湯、枳實薤白桂枝湯應有良效。我曾用桂枝甘草湯治心痛病而有良效果。 讀方筆記之九:項強痛、腰背痛、上肢痛,包括頸椎痛、肩周炎,用桂枝湯加葛根,或用桂枝湯加麻黃、葛根,也就是葛根湯,應有良效。我的一個親戚,患肩周炎,四處求醫(yī),多年不愈,后用桂枝加葛根湯,依李可之份量,10劑而愈 (桂枝15克,白芍90克,葛根60克,甘草30克,生姜10片,大棗10枚,全蝎12只,蜈蚣4條,喝熱粥助汗。全蝎、蜈蚣研粉沖服)。 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四(頸椎病,肩周炎,關(guān)節(jié)炎,膝腫痛,偏癱,坐骨神經(jīng)痛) 案例一: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常用湯葛根減,治頸椎病、肩周炎有佳效。組方為:桂枝、赤芍各 12克,甘草5克,葛根、茯苓各15克,麻黃5克,羌活、姜黃、紅花各10克。 案例二:近代中醫(yī)學家葉橘泉,治療慢性淋毒關(guān)節(jié)炎,膝腫劇痛,以桂枝湯加土茯苓、薏苡仁,連服十余劑,痛止腫消面痊愈,2年未風復發(fā)。 案例三:據(jù)(《國醫(yī)論壇》1991年第6期,)報道,付鵬等用桂枝湯加葛根、伸筋草、丹參,治愈頸椎病31例,結(jié)果:治愈258例,顯效24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7.67%。 案例四:據(jù)(《河南中醫(yī)》1986年第2期)報道,武長安用桂枝湯加紅花、防風治療偏癱24例。若出汗多,營陰傷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較重者,白芍易赤芍;脈微陽虛較重者,加附子;氣息低微者,加黃芪;下肢著地酸軟無力者,加全蝎。結(jié)果:治愈15例,顯效6例,好轉(zhuǎn)3例。 案例五:據(jù)(《陜西中醫(yī)》1993年第2期)報道,王志云等以桂枝湯加川芎、當歸、木瓜、牛七為基礎方,加減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34例。氣虛加黃芪30克;下肢涼者加附子9克、細辛5克;腰痛加杜仲、威靈仙各15克、香附9克;舌紫黯有瘀點或久痛者,加雞血藤、地龍各15克,獨活9克,蜈蚣2條。結(jié)果:痊愈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12%。 讀方筆記之一:案例一中所用之葛根湯,實際就是桂枝湯加葛根、麻黃,葛根有解肌的作用,特別是對肩、頸部拘急,更有特效,所以在治療肩周炎、頸椎病中常用,而且用量要大,李可常用到60克。桂枝湯中的芍藥、甘草兩味藥,合成芍藥甘草湯,是治筋脈拘急的主方之一,所以在治聞肩周炎、頸椎病中常用,而且用量大,李可常用到90克,量大得驚人。甘草用至30克。麻黃則有通陽之作用,在治療此類病中的作有不可小看。羌活能通十二經(jīng)絡,特別是對上部之病作用尤大。姜黃則是治肩背痛之主藥。 讀方筆記之二:案例二中,桂枝湯加土茯苓、薏苡仁治膝腫劇痛,當是有熱而濕。用桂枝湯合四妙湯應有顯效。對痛風之證也應有顯效。 讀方筆記之三:用桂枝湯加葛根治頸椎病為正治,伸筋草、丹參為通絡活絡去瘀之藥。 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五 (奇難頑證) 案例一:新疆中醫(yī)研究員劉繼祖,擅長用桂枝湯主治真心痛、項強痛、腰背痛、上肢痛(酸、脹、麻)、歷節(jié)風、咽痛、腹痛、脘痛、寒痹、胸痹、風疹、卒中、眩冒、心悸、不寐、自汗、虛勞、遺精、滑精、瀉下、惡阻、各類腫瘤、各種外感、慢性病毒性肝炎、腹痛型癲癇、斑禿、胸前膿腫等。其應用指征是:惡風,汗出,及陰陽不和,脈緩無力。用此原方應付諸多疑難頑病癥,往往取得奇效。寒甚者桂枝可用至30克,小兒桂枝用量宜輕。 案例二:名老中醫(yī)應用桂枝湯治療婦科奇難頑證很有心得。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于外無實,內(nèi)無里熱,又無肝郁、痰阻、血瘀的月經(jīng)病。治月經(jīng)先期、后期、衍期:臨床常見既無熱,又不寒的先期、后期和衍期者,這是陰陽失調(diào)、氣血不和之故,服桂枝湯數(shù)劑,無不奏效。治婦女痛經(jīng):臨床常見既無熱,又不寒,內(nèi)無里熱,又無肝郁、痰阻、血瘀的痛經(jīng)病。這也是陰陽不調(diào),氣血不順,氣不順而血不暢之故。服本方則痛止而愈。偶見甚者,痛則小腹有瘕,并非痰阻、血瘀,可酌加當歸30在,川芎20克。閉經(jīng):臨床用于不明病因或無明顯癥狀的閉經(jīng),此為一時陰陽失調(diào),氣血失和所致,服本方數(shù)劑即效。孕婦厭食干嘔或嘔吐不止:仍須外無表實,內(nèi)無里熱者宜之。案例三:著名中醫(yī)專家徐作釗,根據(jù)桂枝湯的特點,對疑難雜證隨證加減運用,均獲奇效。慢性頑固性蕁麻疹,用桂枝、芍藥各10克,甘草6克,大棗15克,蟬蛻、僵蠶各10克,防風12克,黃芪30克,2-6劑可獲愈。腦萎縮,以桂枝、芍藥各10克,甘草6克,生姜12克,大棗20克,半夏12克,龍骨、牡蠣各24克,天麻、遠志各6克,膽南星9克,鉤藤15克,白術(shù)30克,服20-30劑,或獲良效。分析之一:案例一中種種疑難頑證,用桂枝湯加減均取得顯著效果。本人在《桂桂湯加減治萬病之三》中已經(jīng)分析過。分析之二:案例二中,各種婦科病之疑難頑證,均用桂枝湯加減而治愈,其要旨就是桂枝湯能調(diào)和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暢通。分析之三:我們只知道治療婦科病的圣方是四物湯,卻不知有桂枝湯,不知道桂枝湯更是治療婦科病的圣方中的圣方。為什么這樣說呢?就是因為桂枝湯能通陽入陰、能補能通,是調(diào)理陰陽平衡的第一方、圣方,而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暢通,為中醫(yī)之要。分析之四:四物湯的組成是川芎、當歸、芍藥、熟地。川芎,性溫,味辛、甘;當歸,性溫,味甘、苦、辛;芍藥,生微寒,味苦、酸;地黃:鮮地黃性寒,味甘、苦;生地黃,生寒,味甘;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川芎為行氣活血之藥,當歸養(yǎng)血活血,芍藥補血,地黃養(yǎng)血涼血。方中有溫藥,有甘藥。辛藥如川芎,甘藥如當歸、地黃。辛甘化陽,故四物湯能助陽益陽。方中有苦有甘,苦藥如當歸、芍藥,甘藥如當歸、地黃。苦甘化陰,故四物湯能助陰益陰。方中陰藥陽藥皆有,辛、甘、苦共存,故能化陽化陰,通陽入陰,調(diào)和陰陽,實為調(diào)和陰陽之圣方。分析之五:四物湯之妙,妙不可言。川芎一藥,辛、甘共存,本身就是一味很好的陽藥;當歸一藥,辛、甘、苦共存,只此一味藥,就能化陽化陰,調(diào)和陰陽,所以不少人只以當歸一味藥,就能治愈多種婦科病。芍藥苦、酸共存,偏于瀉泄;地黃一藥,甘、苦共存,能化陰。正因為四物湯能調(diào)和陰陽,所以也能治愈多種奇難頑證。如四物湯加減能治愈多種皮膚病,治愈多種婦婦科病,治愈多種頭痛病,能治愈多種血病。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六 (皮膚?。?案例一:中醫(yī)皮膚專家顧伯康,治濕疹、皮膚痛癢癥、冬季皮炎、凍瘡和蛇皮癬等多種皮膚病,均于冬季或遇冷發(fā)作,暖則緩解,舌苔薄白,脈浮滑中浮緩者,若屬風寒型,均可用桂枝湯加減獲效。(摘自《浙江中醫(yī)雜志》1965年第5期)。案例二:名老中醫(yī)謝海州用桂枝湯加川芎、當歸、羌活、防風,治療寒冷性多形紅斑(《謝海州臨床經(jīng)驗輯要》)。案例三:解放軍總醫(yī)院教授趙冠英用桂枝湯治凍瘡、慢性蕁麻疹。其中慢性蕁麻疹加玉屏風散、地膚子。分析之一:皮膚均屬表病,故治之以桂枝湯加減而顯效。此案中,言“脈浮滑中浮緩者,若屬風寒型,均可用桂枝用湯加減獲效”,只從太陽中風證來論證。皮膚病本身就屬表,用桂枝湯來解表治療屬正確之法。但解表只是桂枝湯的一個作用,桂枝湯另一個作用,就是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暢通,因此,不論脈是否浮,只要是皮膚病,都屬陰陰失調(diào)、氣血不暢,都可用桂枝湯加減業(yè)調(diào)理。實際運用中用桂枝湯合四物湯、玉屏散能有很好的效果。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七 (急性腸炎,痢疾,腹痛) 案例一: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焦樹德教授,對于急性腸炎以及細菌性痢疾初起時,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惡寒、下利或兼里急后重,脈浮數(shù)而緊諸癥者,常用葛根湯;加重葛根、白芍15克,加木香9克,黃苓、黃連各6克。案例二:名老中醫(yī)劉渡舟用桂枝湯治療女性腹中急痛,痛時自覺腹肌向內(nèi)抽搐,疼痛益甚,面色青黃,舌胖色嫩,苔白而潤,脈玄細弱而無力者。組成:白芍30克,桂枝、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棗2枚。并以當歸補血湯善后。分析之一:葛根湯就是桂枝湯加葛根、麻黃。案例一以桂枝湯調(diào)和陰陽,以葛根解熱止瀉,以麻黃通陽驅(qū)表寒。發(fā)熱、頭痛、惡寒,脈浮數(shù)而緊,這是太陽傷寒的主證,要用麻黃湯系列而葛根、黃芩、黃連、甘草合用,則為葛根芩連湯,主治熱利。分析之二:案例二中,劉渡舟老師治婦女腹痛,僅用桂枝湯原方,不作加減,且用量很輕,只白芍一藥用重,真是在家風范。其主要抓住腹痛這一主證,以桂枝湯調(diào)和陰陽,加重芍藥,實為芍藥甘草湯這意,以之調(diào)理腹痛。 桂枝湯加減治萬病之總結(jié) 用了五天的時間,總算把《桂枝湯加減治萬病》的專題基本上完成了,大大松了一口氣。做這個專題的幾天時間里,就象是武俠小說中所說的閉關(guān)修煉一樣,感悟甚多,收益甚多。自我感覺對中醫(yī)的研究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對以前的許多案例有豁然開朗之感覺。現(xiàn)作一些簡單的總結(jié)。1、桂枝湯加減的確能治萬病,但要對證。一是要對太陽中風證,二是寒證。2、桂枝湯的主要特點就是: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促進氣血暢通。有補有通,以補為通。3、名老中醫(yī)謝海州的論述,是對桂枝湯的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桂枝湯能通陰和陽,調(diào)和營衛(wèi),發(fā)中有斂,以補為通,故凡屬營衛(wèi)不和,陰陽失調(diào),需安內(nèi)攘外之證,不限內(nèi)傷外感,均可以此方出入,內(nèi)調(diào)脾胃,外發(fā)腠理。4、桂枝湯加減法,實際上就是火神派所說的“桂枝法”。5、水平的高低在于專題。只有真正做了專題,水平才能真正提高。6、寫和看是不同的。只有寫,才能真正領會到精髓。 僅供臨床參考,非專業(yè)醫(yī)生請勿試針試藥 |
|
來自: 書山蟲醫(yī)海龍 > 《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