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其主要產(chǎn)地是唐代明州慈溪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上林湖一帶,因五代時劃歸越州而得名“越窯”。東漢時,中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燒制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xù)燒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中國持續(xù)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窯系。 六朝越窯青瓷的造型,一般說來比較單純而相對穩(wěn)定,變化不是太大,樣式也不算太多。早期的瓷器因襲兩漢舊制,顯得拙樸規(guī)整,淳厚穩(wěn)重,只有西晉青瓷造形豐富,承前啟后,藝術性又特別強,設計方面做到了在實用的條件下適當注意美觀大方??傮w感覺清新典雅、柔和輕巧。到了唐代,各個藝術門類都得到了高度的發(fā)展。越窯青瓷在唐代輝煌璀璨文化的影響下,又有了突出的成就。唐代的“秘色瓷”是越窯的代表作品。隋唐五代的越窯可以說是一個大發(fā)展的時期,窯場擴大、作坊激增。僅上虞縣就有28處。官府設立貢窯,其產(chǎn)品地位空前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chǎn)工藝和技術水平,并躋身于社會上層的生活領域。也由于越窯產(chǎn)品與金銀、寶器、絲綢、珍品并列,使越窯成為全國六大青瓷名窯之首。許多文人紛紛吟賦作詩來贊美越窯。如顧況的“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孟郊的“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許渾的“越甌秋水澄”;鄭谷的“茶新?lián)Q越甌”;陸龜蒙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反映了越窯瓷的釉色特點。或碧玉般晶瑩,或嫩荷般透翠,或?qū)訋n疊翠般舒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