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隆福寺長明燈樓 燈樓,是一種寺院供具。隆福寺長明燈樓是已知最早的帶紀(jì)年刻銘的唐代燈樓,雕制于垂拱四年(688年),當(dāng)時正是武則天時代。 隆福寺長明燈樓為漢白玉石質(zhì),通高 3.4 米。石柱雕飾分為三部分:下部各面刻尖拱龕,龕內(nèi)浮雕伎樂;石柱中部正面篆書題額"大唐幽州安次縣隆福寺長明燈樓之頌",頌詞后鐫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燃燈偈》、《知燈偈》;石柱上部每面雕雙層尖拱龕,龕內(nèi)雕佛像一尊,共計 16 尊。仰蓮?fù)斜P上部鑿平,刻有凹槽兩道,中心鑿圓形淺洞,根據(jù)同時期石燈形制和燈樓托盤上的卯結(jié)構(gòu)來分析,石燈上部應(yīng)有燈室。與同時期的石燈相比,這件長明燈樓雕刻手法精細(xì)嚴(yán)謹(jǐn),風(fēng)格莊重樸實,是唐代石刻精品。它不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發(fā)展?fàn)顩r的珍貴資料,也為考證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縣建置沿革提供了依據(jù)。 ![]() ![]() ![]() ![]() ![]() 廊坊的足跡 ![]() ![]() 【戰(zhàn)國】青銅器 ![]() ![]() ![]() 青銅器 ![]() ![]() 戰(zhàn)國銅鼎和銅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扇動西方 經(jīng)過學(xué)術(shù)界的研究基本認(rèn)定,折扇起源于日本,可上溯到奈良時代(710-794年),那時中國是唐朝。而后經(jīng)朝鮮傳至中國。據(jù)《宋史·日本傳》可知,折扇進(jìn)入中國的時間不晚于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北宋開始流行,自明中葉后普遍流行,清代是折扇大發(fā)展的時期,特點是以奢華為美,重雕飾,講究精雕細(xì)刻,在乾隆年間達(dá)到極致,當(dāng)時折扇扇骨制作往往采用象牙、玳瑁等材料,且工藝極其考究。 01 象牙折扇 ![]() 象牙色調(diào)柔和、質(zhì)地細(xì)密,宜于施以雕工,是上等工藝材料。象牙是扇骨材質(zhì)中最為名貴的。象牙折扇大約于康熙年間輸出外國,十八世紀(jì)已在歐洲十分盛行,乾隆年間中國象牙折扇工藝更為精進(jìn),制品堪稱鬼斧神工,令人咋舌,但在嘉慶、道光時期出口日漸減少,制作水平也隨之下降,至道光以后名貴的象牙折扇日漸式微。 ![]() 康熙時期(1662-1722年),象牙折扇扇形較小,展開時呈90度左右,邊骨加彩繪或描金裝飾,而無雕工,扇骨有小量透雕幾何紋,扇面中央作彩繪,扇骨用絲繩連接。這一類折扇傳世極少,甚為珍貴。 雍正時期(1723-1735年),出口象牙折扇十分稀少,其樣式與康熙晚期大體相同,但扇形展幅約為100度,扇面彩繪題材、風(fēng)格與同時期的外銷粉彩瓷盤、碗、瓶紋樣大致相同。 乾隆時期(1737-1796年),象牙折扇的扇骨連接改用絲帶,邊骨為深雕花葉紋,扇面全部作縷空紋飾,多作纏枝花葉紋。到乾隆晚期,邊骨改刻山水人物,扇面單面雕刻,鏤空處用垂直象牙絲填充,牙絲細(xì)如毛發(fā),一觸即斷。 1770-1790年前后產(chǎn)于廣州的象牙折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髹漆折扇 ![]() 1830-1850年產(chǎn)于廣州的髹漆折扇 ![]() ![]() ![]() ![]() ![]() ![]() ![]() ![]() ![]() ![]() 03 檀香木折扇 ![]() 檀香折扇以檀香片造成,紋樣以透雕花紋為主,類似象牙折扇,由于檀香木質(zhì)疏松,不適宜作細(xì)微雕刻。外銷檀香扇在國外并不流行,傳世不多,至道光年間已日漸式微。清末又再復(fù)興,但工藝簡化,打磨欠佳,紋樣生硬,以幾何紋為主,制作水平一落千丈。 1825年產(chǎn)于廣州的檀香木折扇 ![]() ![]() ![]() ![]() ![]() ![]() 04 玳瑁折扇 ![]() ![]() ![]() ![]() ![]() 05 硨磲折扇 ![]() ![]() ![]() ![]() ![]() 06 銀累絲折扇 ![]() ![]() ![]() ![]() ![]() ![]() ![]() 這些折扇簡直太驚艷了,我都不舍得刪掉任何一個。它們精致入微,把圖放大,每一個都能看上半天,令人嘆為觀止。 歐洲從16世紀(jì)開始,折扇在女士中大受青睞。法國作家伏爾泰說:“不拿扇子的女士猶如不拿劍的男子”。至十九世紀(jì),歐洲貴族婦女無不手執(zhí)一扇,少女們更是利用折扇的動作,作為社交場合的一種手語。這種風(fēng)尚首先出現(xiàn)在西班牙,其后快速傳到法國、英國,甚至整個歐洲。 想認(rèn)識你:左手執(zhí)扇置臉前 不想見你:扇放左耳 我愛上你:橫放頰前 我已結(jié)婚:慢慢揮動 圖片拍攝于2023年6月6日 文字參考展覽展板 ![]() 【本號第450篇文章】 |
|
來自: 美食美景皆不負(fù)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