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淺注》 陳念祖 修園 集注 卷二 辯太陽病脈證篇 《傷寒論》: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傷寒論淺注》: 二者,于尺中之脈,既知其不可,即便知其可矣。 凡脈浮而緊,其尺中不遲者,病在表,而營不虛也,可以發(fā)汗,宜麻黃湯徑發(fā)之,不必他慮也。 此一節(jié),承上文兩節(jié)之意而申言之。 筆記者附: 《傷寒語譯》: 脈浮,是機體抗病欲從表解的機勢,因其勢而發(fā)汗解表,這是一般的治療原則。 究用麻黃湯或桂枝湯,應決定于主要的證候,不可能僅憑“脈浮”而用麻黃湯。 《讀過傷寒論》陳伯壇 曰:“病在表”,形容太陽之不開,暗合陰陽俱緊之傷寒,不類陽浮陰弱之中風。 《傷寒論詮解》: 承接上條并與之對比,指出凡太陽表實證,非尺脈微、尺脈遲者,可以考慮用麻黃湯發(fā)汗?!?。若尺脈微,尺脈遲,又當禁用汗法。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 這是簡文啊,桂枝湯脈浮不?也脈浮?!懊}浮者病在表”這是肯定的,那就得用麻黃湯發(fā)汗嗎?這不一定,這是個簡文,因為關于桂枝湯、麻黃湯反復地說了,前面都有了。就是脈浮無汗者,起碼有個無汗,這類的表證必須用麻黃湯發(fā)汗。這是簡文,這書里面很多。 《傷寒論》學習筆記34: 麻黃湯的適應證 51、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52、脈浮而數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37、太陽病,十日以去,浮脈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悶脅痛者,與小柴胡湯;但脈浮者,與麻黃湯。 它們所強調的是,你要用麻黃湯的話,在麻黃湯這些主證都具備的前提下,一定是脈浮的,可以是脈浮數。 |
|
來自: 藥膳食療方注釋 > 《《傷寒論淺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