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 · 李勣墓 李勣墓為昭陵陪葬墓,也是昭陵博物館所在,相當(dāng)于茂陵博物館設(shè)在霍去病墓、乾陵博物館在永泰公主墓一樣。李勣墓格局較完整,神道碑、石像生也保存完好,位處的煙霞新村也不偏遠(yuǎn),所以適合建門開館。唐太宗是昭陵的大IP,但似乎禮泉引流不如鄰居乾縣,不論昭陵北司馬門或博物館等其他,只感覺門前冷落車馬稀。 李勣墓景區(qū)有1墓3主題4展室。神道兩邊有三只蹲虎、三只跪羊和一對(duì)武將。武將平巾幘,對(duì)襟圓袖長袍,手拄四節(jié)刀,和乾陵的相似,為無鐔唐刀,而唐橋陵、泰陵的武士則是手握有鐔唐刀。石羊中有一極負(fù)個(gè)性,為仰頭羊,一股桀驁不馴藐視天下的感覺。 李勣碑立于神道正中,唐儀鳳二年(677年),由李治老總親自操刀撰寫并書丹,高約5米,是昭陵陪葬墓最大的神道碑之一。下面馱龜半沒,上面碑額篆書“大唐故司空上柱國贈(zèng)太尉英貞武公碑”。碑陰有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游師雄的題記,游師雄不僅是官宦,也是詩人書法家,那陣他在禮泉舊縣唐太宗廟里,還刻了《昭陵六駿碑》《昭陵圖碑》這兩碑,至今留存,藏于昭陵博物館碑林第二室。 神道盡頭為省保碑,上有昭陵陪葬墓“徐懋功墓”,最后便是芳草萋萋的大墳冢。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即大名鼎鼎的徐懋功,高祖賜李,到了高宗永徽年間才改為李勣,李世民時(shí)他就叫李世勣,只是后來李治多事,忽然想起來需要避諱。 李勣為唐初名將,戰(zhàn)功赫赫,史書有贊,“英(李勣)、衛(wèi)(李靖)二公,誠煙閣之最”。高宗“廢王立武”的時(shí)候,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這4個(gè)品級(jí)高的人中,李勣屬于泥鰍派,偏贊成,而獲武則天好感。然而事情又壞在他的孫子徐敬業(yè)、徐敬猷身上,揚(yáng)州事件讓武大媽極為不爽,《舊唐書·卷六十七》載:“追削敬業(yè)祖、父官爵,剖墳斫棺,復(fù)本姓徐氏?!?/span> 到了中宗李顯時(shí),他還是追想這位元?jiǎng)椎?,《新唐書·卷九十三》:“詔還勣官封屬籍,葺完塋冢焉?!闭f明李勣還是被挖墳掘墓過,需重修一下。1971年發(fā)掘李勣墓時(shí),出土了三梁進(jìn)德冠、騎馬俑、駱駝俑等物件,這次行動(dòng)被稱為“考古”“搶救性挖掘”。 昭陵博物館 “出土文物精華展”在一號(hào)展室,是1971年以來,清理出了韋貴妃、鄭仁泰、張士貴、段簡璧、楊溫、長樂公主、尉遲敬德等人的30余座陪葬墓的彩繪陶俑、三彩俑、帽冠等器物。 物件時(shí)間從貞觀十四年(640年)到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跨越近百年,由于展廳空間極有限,所以東西不多但也精彩,不過不知是相機(jī)拉跨、玻璃磨砂,還是自我老眼昏花,看著很暈眩,介紹牌月朦朧鳥朦朧的,玻璃展柜感覺比駱駝俑年代都早,體驗(yàn)感差評(píng)。 貼金彩繪文官俑,張士貴墓出土。 三梁進(jìn)德冠,李勣墓出土。鑾金銅葉作骨架,外以皮革及花飾,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頂進(jìn)德冠,據(jù)說唐太宗制作了三個(gè),李勣得一。 前左一為1979年楊恭仁墓出土的彩陶侏儒俑 雙頭人面鎮(zhèn)墓獸,1990年韋貴妃墓出土。 唐肅宗建陵西門石獅(南) 禮泉煙霞鎮(zhèn)袁坡村昭陵無名墓石羊 尉遲敬德墓石羊,唐顯慶四年(649年)。 宇文士及墓石羊,2010年移入。 唐肅宗建陵石人像 新城公主墓武士像,唐龍朔三年(663年),1995年移入。 昭陵陪葬墓品級(jí)高的都有飾終之典,為其樹碑立傳,1949年時(shí),墳前有碑的只有22款,謂之“昭陵全碑”,墓主有尉遲敬德、房玄齡、高士廉、阿史那忠、李靖等人。上世紀(jì)70年代,除李勣碑在原址外,其余通通搬到了昭陵博物館。 1956年發(fā)現(xiàn)了宇文士及碑,后又陸續(xù)出土了程知節(jié)、唐儉、周護(hù)、李承乾等碑,有全碑、碑額、碑身等20多塊,連上“昭陵全碑”計(jì)有40多塊,除此之外,還有墓志46合及其他底座等,這些均藏于博物館《昭陵碑林》一、二室。 這些初唐名將良相的碑石、墓志匯聚一堂,文、書熠熠生輝,對(duì)亡人的追思,表達(dá)的都是歷史性的情緒。一睹一如大快朵頤,欲罷不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撰寫者有許敬宗、上官儀、令狐德棻、岑文本、李義府、于志寧、崔融、姜晞等,其中許敬宗最多。而書丹者有李治、歐陽詢、褚遂良、殷仲容、王知敬、房琳、高正臣、暢整、姜晞、于立政、趙模、竇懷哲等人。 褚亮碑,唐貞觀十六年(643年),殷仲容書,褚亮為褚遂良之父,原碑在煙霞鄉(xiāng)上嚴(yán)峪村。 褚亮碑額,篆書“大唐褚卿之碑”。 碑文局部,殷仲容隸書,而褚亮的書法家兒子卻沒寫。 段志玄碑、孔穎達(dá)碑、薛收碑、張胤碑 孔穎達(dá)碑座 楊恭仁、王君鄂墓志蓋及墓志銘 尉遲敬德夫人蘇氏墓志蓋,唐顯慶四年(659年),1971年禮泉煙霞新村尉遲敬德墓出土。 墓志蓋局部 蘇氏墓志銘 墓志銘局部 安元壽墓志銘,唐光宅元年(683年),郭正一撰。 墓志銘局部 尉遲敬德墓志銘,唐顯慶四年(659年)。 墓志銘局部 尉遲敬德碑、溫彥博碑、房玄齡碑、高士廉碑 尉遲敬德墓志蓋,飛白書“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忠武公尉遲府君墓志之銘”,為博物館收藏的46合墓志中的極品。 局部及寶相花紋 李靖碑,顯慶三年(658年),許敬宗撰,王知敬書,原碑在煙霞鄉(xiāng)官廳村。 碑額篆書“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司徒衛(wèi)景武公碑”。 牛進(jìn)達(dá)、李思摩墓志蓋及墓志銘 阿史那忠墓志蓋、金氏墓志、李福墓志 阿史那忠墓志銘,唐上元二年(675年),1972年禮泉煙霞鄉(xiāng)西周村阿史那忠墓出土。 墓志銘局部。 阿史那忠墓志蓋局部 杜君綽碑、馬周碑、阿史那忠碑、裴藝碑 契苾夫人墓志銘,唐開元九年(721年)。 墓志銘局部 房仁裕碑、紀(jì)國先妃陸氏碑、清河公主碑、蘭陵長公主碑 許洛仁碑,唐龍朔二年(662年)。 碑文局部 張阿難碑,唐咸亨二年(671年),為唯一陪葬昭陵的宦官。 碑額篆書“大唐故將軍張公之碑” 長樂公主碑額、長樂公主墓志蓋、臨川郡長公主墓志蓋、新城公主墓志蓋 李震墓志,唐顯慶五年(660年),1973年禮泉煙霞鄉(xiāng)李震墓出土,李震為李勣之子,徐敬業(yè)的爹地。 墓志銘局部 程知節(jié)墓志銘,唐麟德二年(665年),1986年煙霞鄉(xiāng)上營村出土,程同學(xué)列凌煙閣第十九,他就是《隋唐演義》等書里的三板斧程咬金。 墓志銘局部 程知節(jié)碑,許敬宗撰,暢整書,1975年從禮泉民教館移入。 燕妃碑,唐咸亨三年(672年),許敬宗撰,高正臣書,杜君綽碑也是高正臣書。 碑額篆書“大唐越國故太妃燕氏之碑銘” 張士貴、燕妃墓志蓋及銘。 周護(hù)碑、吳黑闥碑、李孟常碑、豆盧仁業(yè)碑 姜遐碑,姜遐是姜簡的弟弟,碑文撰、書均為侄子姜晞所寫。 碑額篆書“大唐故吏部尚書姜府君之碑” 昭陵六駿碑,宋元祐四年(1089年),游師雄立。 昭陵石像座,2009年昭陵北司馬門移入,上為殷仲容隸書。 “唐墓壁畫”在四號(hào)展室,似乎都是復(fù)制品,隨便一看。■ 昭陵博物館全價(jià)、半價(jià)、優(yōu)惠票 陽春召我以煙景 與同好同行 更多陜西參考...... |
|